词语手册:外臣
词语外臣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外臣
- Unicode码:\u5916\u81e3
- 拼音:wài chén
- 繁体:外臣
- 释义:
1
古诸侯国的士大夫对别国君主的自称。
﹝士﹞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
凡自称于君……他国之人,则曰外臣。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荀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2
犹藩臣。
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于边。
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
三月,遣司空孙晟及礼部尚书王崇质使周,削去帝号,奉表请为外臣,犹不许。
犬戎虽强虣,亦终为周之外臣。
3
方外之臣。指隐居不仕者。
太祖谓庆符曰:‘卿兄高尚其事,亦尧之外臣。朕虽不相接,有时通梦。’
高歌大笑出关去,且向东山为外臣。
诗酒娱中岁,山林有外臣。
外臣者隐处之臣也。天下乱则贤人隐,故以外臣终焉。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苏州徐文靖公,明季殉难。二子昭文、贯时,具守父志,不仕。
尤西堂为贯时作传,其言‘少时美好,自称三十六帝外臣’。”
4
指朝臣。与大内的宦官称内臣相对。
今也,外臣不敢与闻内事,而中贵苛刻暴横民间。
此系正殿,外臣未敢擅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