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六服

词语六服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六服

  • Unicode码:\u516d\u670d
  • 拼音:liù fú
  • 繁体:六服
  • 释义:
1

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

六服群辟,罔不承德。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

要服,蛮服也者,《职方》云‘蛮服’,要、蛮义一也。

 王莽曾仿行六服之制。

公作甸侯,是为惟城;诸在侯服,是为惟宁;在采、任诸侯,是为惟翰;在宾服,是为惟屏;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在九州之外,是为惟藩;各以其方为称,总为万国焉。

六服以收贤,掩七戎而得骏。

朕董正治官,自朝廷始,至于六服群吏,莫不考循其名,以督课其实。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郑司农曰:‘大裘,羔裘也。衮,卷龙衣也。鷩,襌衣也。毳,罽衣也。’……希读为絺,或作黹,字之误也。

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者之常制,各有等差。

2

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

此素沙与上六服为里,使之张显。

3

代王后的六种服色。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