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六事
词语六事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六事
- Unicode码:\u516d\u4e8b
- 拼音:liù shì
- 繁体:六事
- 释义:
1
上古指领兵的六卿。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车之人,予誓告汝。’
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六事尽思君作伴,几时归到洛阳来。
夫兵,天下之备,谁能去之?自士不出于井地,而将非六事之人,历世以来,皆古之宜法,而患夫势之难行。
2
相传商初天下大旱,汤曾祷于桑林,以六事自责。
汤旱而祷曰:‘政不节与?使民疾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宫室荣与?妇谒盛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苞苴行与?谗夫兴与?何以不雨至斯极也!’
素车祷旱,以六事责躬,则雩禜之文也。
桑林请六事,河水问九畴。
却讶桑林才六事,也能昭格应商祈。
3
谓貌、言、视、听、思心、王极。古人以为此六者有失,必致六气相伤,发生灾害。
若民不敬事,则会批之于六沴、六事之机以县示我。
事,六事也……言天下有过,神灵亦合推于六沴。六事,貌、言、视、听、思心、王极。机,天文也。天文运转以县(悬)见六事之变异示我。
按,《后汉书‧五行志一》“气之相伤谓之沴”刘昭注引《续汉书》谓六事为貌、言、视、听、思、心。
六事不合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4
考察地方官吏政绩的六项内容。
宣宗兴定元年,行辟举县令法,以六事考之,一曰田野辟,二曰户口增,三曰赋役平,四曰盗贼息,五曰军民和,六曰词讼简。
﹝宋江﹞到任之后,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具备。
5
指六书。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指事象形会意为形体之事,形声假借为声音之事,转注者,训诂之事也。
虞夏书契,今不可见,岣嵝禹书,伪造不足论,商周以来,则刻于骨甲金石者多有,下及秦汉,文字弥繁,而摄以六事,大抵弭合。”参见“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