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假借

词语假借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假借

  • Unicode码:\u5047\u501f
  • 拼音:jiǎ jiè
  • 繁体:假借
  • 释义:
1

借。

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

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帙,慰祖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东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读班固《汉书》,苦假借不久,乃……书翰纸末,手写一本。

尚方纸墨,分于奏御之余;内阁图书,从其假借之便。

2

凭藉;借助。

人主以一国目视,故视莫明焉;以一国耳聪,故听莫聪也。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假借哉?

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

处士方为献诗曰:金棱玉海比连城,假借文章取盛名。

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3

谓借助他力或凭借势力。

你要变鱼不难,何必假借。待我到河伯处为你图之。

官府假借难拒也,必给城中官地,恣其囷积,令自典守而自粜易之,官无过问焉。

4

授予,给予。

俗不理室居……公乃陶瓦积材,半入其直,勉劝假借,俾自为之。

臣故知当今在位多非其人,稍假借之权而不一一以法束缚之,则放恣而无不为。

5

宽假,宽容。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

……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假借

德宗立,不假借方镇,诸将稍惕息。

幸赖真切友朋针砭膏肓,不少假借,始乃觉悟知非。

文笔上的饶情我不哀求,我也不肯假借

6

区别,差别。

参政苏易简家有摹本《兰亭》,墨彩鲜浓,纸色微紫,与朝石本无相假借,盖名手传拓也。

7

假托,假冒。

柳河东谓《文子》乃后人聚敛而成……其书杂取经、子诸家语以解《道德经》,凡称老子,皆假借之词。

奴家于归之夕,矢志不与小龙成亲……甘为奴婢,如今躯壳虽在泾河,精灵实归柳氏,不肯假借虚名者,犹之范蠡大夫,陶潜处士。

8

六书之一。谓本无其字而依声托事。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人谓县令曰令、长……令之本义发号也;长之本义久远也。县令、县长本无字,而由发号久远之义,引申展转而为之,是谓假借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