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五官
词语五官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五官
- Unicode码:\u4e94\u5b98
- 拼音:wǔ guān
- 繁体:五官
- 释义:
五行之宫。古代传说中的五神。
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分司天、地、神、民、类物的五种官职。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类物,谓别善恶、利器用之官。
殷周时分掌政事的五个高级官职。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
此亦殷时制也。
毛六牲,辨其名物,而颁之于五官,使共奉之。
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名号,以别君臣上下之义。地广,民众,万物多,故分五官而守之。
按:
泛指百官。
诸物尽讫五官出。
古代宫中女官名。
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
公聘取故掖庭女乐五官殷严、王飞君等,置酒歌舞。
应缘近似红儿貌,始得深宫奉五官。
指五官中郎将。
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秩皆比二千石。
遂但见蜀吴烽举,致使五官伸脚睡,唤诸儿画取长陵土。
按,此指曹丕。
丕建安间曾任五官中郎将。参见“五官郎”。
司历之官。
干元元年置五官,有春、夏、秋、冬、中五官之名。
《新唐书‧百官志二》:“武后长安二年,置挈壶正。
干元元年与灵台郎、保章正、司历、司辰,皆加五官之名。”历代至清,皆设此官。
人体五种器官。耳、目、鼻、口、形。或谓耳、目、鼻、口、心。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
五官簿之而不知,心征之而无说。
五官,耳、目、鼻、口、心也。
人体五种器官。中医学谓鼻、目、口、舌、耳。
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人体五种器官。指眼、耳、鼻、喉、口。如:五官科。
人体五种器官。通常指耳、目、口、鼻、身;亦多用以指脸上的器官。
不维气候回别,即土著人物,同一五官而神情回异。
匀称的五官四肢,加上美妙的身段,和最款式的服装,他颇像一个华丽光滑的玻璃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