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手册:上下
词语上下拼音、解释、繁体、造句。
上下
- Unicode码:\u4e0a\u4e0b
- 拼音:shàng xià
- 繁体:上下
- 释义:
第一部分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指天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
上下,天地也。
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如中国古说,谓盘古辟地,女娲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
亦指天神和地神。
指天神和地神。
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事神不恭,获戾于上下,臣等实有罪。
指天神和人物。
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
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上,谓君也;下,谓臣也。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和上下尊卑等列。
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上,长;下,幼。
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
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田第八,赋第三。
田上下,赋中上。
田第三,赋第四。
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高低;优劣;胜负。
宋制书画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
这大圣捻着拳头,来于洞口,骂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孙外公见个上下!’
上首和下首。
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谓从头到脚。
郭铁笔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浦郎一看。
那掌柜的听了,把安公子上下一打量。
犹言古今。
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上下谓古今也。
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犹言前后。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犹左右。用在数量词后,表示约数。
安公子才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犹仰俯。
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龟俯者灵,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犹言丰欠。
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上下即丰凶。
犹言匹敌,差不多。
近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有张籍者,年长于翱,而亦学于仆,其文与翱相上下。
且刘向、歆、班彪、固父子,其识与太史公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墨氏说,彼校书胡为入之儒家哉?
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犹言周旋。
﹝楚﹞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
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九帅乃分兵守东梁山,而遣南桂与朱洪章、罗洪元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六朝及隋唐时代对父母的尊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宋元以后对公差的尊称。
戴宗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什么肉食下酒?’
只见点茶的老子,手把粥碗出来道:‘众上下少坐,宋四公教我买粥,吃了便来。’
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说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山塘王相府门徒,等闲也不受人欺侮。’
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京剧《白蛇传》第九场:“许:‘请问老师父上下?’法:‘老僧法海。’”
第二部分
升降。
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随众卑高。
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㶉鶒对沉浮。
增减;变更。
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
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
夫鲍鱼芳兰,在于所习,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