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辟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辟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辟关键字的句子

[pì]

释义:

第一部分
1

(参见)

第二部分
1

法,法度。

2

特指刑法。

3

罪;罪过。

4

刑罚。

5

特指处死刑。

6

治理。

7

取法;效法。

8

开;打开。

9

开垦;拓荒。

10

开拓;开辟。

11

周围。

12

守御。参见“辟宫”

13

乍进乍退貌。参见“辟旋”“盘辟”

14

批驳;驳斥。

15

透彻。参见“精辟”

16

鄙视。

17

幽僻;偏僻。

18

邪僻。

19

边,侧。

20

偏斜;倾斜。

21

偏执;偏激。

22

有偏向,偏面。

23

细小。

24

不符,有差错。参见“辟名”

25

工作的程限。

26

对庸贱者或商人的鄙称。

27

“擗”。拍胸;捶胸。

28

“譬”。譬喻。

29

“譬”。通晓。

30

“譬”

31

“繴”。一种捕鸟兽的工具。

32

“霹”。参见“辟历”

33

“辟”

第三部分
1

天子;君主。

2

指就君王之位。参见“辟位”

3

诸侯。

4

泛指臣下,职官。

5

彰明;显明。

6

征召;荐举。

7

绩麻。参见“辟纑”

8

聚集。

9

除去;消除。

10

特指驱除。

11

退避;躲避。

12

避免;防止。

13

避忌。

14

“躄”。瘸腿。

15

“椑”。内棺,贴身之棺。

16

“壁”。墙壁。

17

“壁”。壁垒。

18

“臂”。手臂。

19

“臂”。臂状物。

20

“襞”。襞积。衣服上的褶子。参见“襞积”

21

“襞”。重复;反覆多次。

22

“襞”。折叠。

23

“襞”。闭合。

24

“嬖”。逢迎,邀宠。

25
26

“弼”。辅佐。参见“辟拂”

27

“卑”。参见“辟耳”

第五部分
1

(用刀、剪等)分开。

2

分别;区别。

列表:

  • 1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2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4

    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5

    墨者夷之,因徐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 6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7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纑,以易之也。”

  • 8

    曰:“仲子,齐之世家也。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兄离母,处于于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鶃鶃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鶃鶃之肉也。』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于陵则居之。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 9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 10

    孟子曰:“伯夷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 11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 12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 13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4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 15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 16

    孟子曰:“伯夷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 17

    孟子曰:“有为者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