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火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火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火关键字的句子

[huǒ]

释义:

第一部分
1

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

焚烧;焚毁。

3

用火烧物使熟。

4

火灾;发生火灾。

5

指灯烛或火把。

6

用火光照视。

7

古代指雷电,电光。

8

光芒。

9

热,热气。

10

形容红色。

11

喻紧要;紧急。

12

喻怒气。

13

指发怒。

14

喻强烈的感觉或欲望。

15

指茶叶的熏焙。

16

五行之一。

17

指古代服饰中的火焰形图案。

18

中医指引起烦躁、发炎、红肿等症状的病因。

19

古代兵制单位。十人为火。

20

指若干人结合的一群。

21

指寒食节。参见“火前”“火后”

22

犹年、岁。

23

指枪炮弹药。参见“火力”“火网”“火器”

24

星名。指大火。即心宿二。

25

星名。行星之一。即荧惑。

26

姓。

列表:

  • 1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也。如水益深,如益热,亦运而已矣。”

  • 2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彊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 3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4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5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 6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 7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菽粟如水,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