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本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本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本关键字的句子

[běn]

释义:

第一部分
1

草木的根。

2

引申指条状物体的根基部位或根端。

3

草木的茎、干。

4

引申指条状物体较粗的一段。

5

本宗族。参见“本支百世”

6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

7

国,国家。

8

古代指农业生产。

9

本籍,故土。

10

母金,本钱。

11

身体,体质。

12

根源,根本原因。

13

本原,原始。

14

指起源,肇始。

15

探究,推原。

16

根据,依据。

17

指作为根据的事物。

18

执掌,统辖。

19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

20

现今的。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转眼将是本世纪末,刹那又到新世纪初。”参见“本日”

21

犹这,那。

22

原样,本来面目。

23

谓原来的,固有的。参见“本质”“本性”“本能”

24

底本。校勘或抄录所依据的本子。

25

底本。稿本,底稿。

26

底本。脚本。如:话本;剧本。

27

版本。

28

奏章。

29

指上奏章。

30

书册;本子。如:书本;画本;户口本;作业本。参见“本本”

31

副词。本来,原来。

32

量词。用于草木。犹棵,丛,捆。

33

量词。用于字画或书籍簿册。犹幅,册。

34

量词。用于小说、戏曲。犹折,出。

35

量词。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如:这部电影长达十八本。

36

姓。

列表:

  • 1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2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3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而夷子二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 4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在国,国之在家,家之在身。”

  • 5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6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7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 8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朝,而道不行,耻也”

  • 9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心。”

  • 10

    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紾,则不得食,则将紾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