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易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易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易关键字的句子

[yì]

释义:

第一部分
1

交换。

2

替代。

3

改变,更改。

4

蔓延;传播。

5

失常。

6

指精神失常。

7

差异,不相同。

8

古代指阴阳变化消长的现象。

9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10

书名。古代卜筮之书。有《连山》、《归藏》、《周易》三种,合称三《易》,今仅存《周易》,简称《易》。

11

指占卜之官。

12

弹奏弦乐器指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13

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4

水名。参见“易水”

15

副词。表示同样。相当于“亦”。

16

“埸”。边界。

17

“赐”。给予。

18

姓。

第二部分
1

容易。与“难”相对。

2

简易,简省。

3

轻视。

4

轻易;轻率。

5

指轻易取予。

6

和悦。

7

平和;平安。

8

平坦。

9

快,急速。

10

整治。

11

指种植。

列表:

  • 1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2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之!』不识有诸?”

  • 3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之也。”

  • 4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 5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 6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 7

    “今时则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为食,渴者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8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 9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之。”

  • 10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之。”

  • 11

    “以粟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 12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 13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 14

    曰:“子不通功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 15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吾言矣。

  • 16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之也。”

  • 17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18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19

    孟子曰:“人之其言也,无责耳矣。”

  • 20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鬬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鬬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 21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地则皆然。”

  • 22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位。”

  • 23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24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具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25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 26

    孟子曰:“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 27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其介。”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