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斯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斯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斯关键字的句子

[sī]

释义:

1

析,劈开。

2

分;分开。

3

裂,扯开。

4

离开;距离。

5

白色。

6

厮。卑贱。

7

指仆役。参见“斯役”“斯养”

8

厮。互相。参见“斯抬斯敬”“斯缠”

9
10

为,是。

11

指示代词。此。

12

副词。皆;尽。

13

连词。犹则;乃。

14

助词。犹耳、然。

15

助词。犹之、的。

16

助词。犹是。用于宾语提前的倒装句。

17

助词。诗歌中衬字,无实际意义,亦无语法作用。

18

语气词。用于句末。

19

姓。

列表:

  • 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 2

    曰:“庖有肥肉,廐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民饥而死也?”

  • 3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4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 5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 6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7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 8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池也,筑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 9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君请择于二者。”

  • 10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11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12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速已矣,何待来年。”

  • 13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

  • 14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濯缨,浊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 15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敺鱼者,獭也;为丛敺爵者,鹯也;为汤武敺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敺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 16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二者是也;乐之实,乐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17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可为服矣?”

  • 18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 19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 20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于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 21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 22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道觉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 23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 24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孔子受之矣。”

  • 25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可受御与?”

  • 26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 27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可谓养矣?”

  • 28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29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须之敬在乡人。』”

  • 30

    曰:“何如可以嚣嚣矣?”

  • 31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 32

    曰:“殆非也。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受之而已矣。”

  • 33

    “敢问何如可谓狂矣?”

  • 34

    曰:“何如可谓之乡原矣?”

  • 35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世也,为世也,善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 36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无邪慝矣。”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