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教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教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教关键字的句子

[jiào]

释义:

第一部分
1

教育。

2

教导;指点。

3

告诉。

4

教练;训练。

5

政教;教化。

6

文体的一种。为官府或长上的告谕。

7

指宗教。

8

“效”。相仿。

9

“珓”。占卜吉凶的用具。

第二部分
1

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

2

使;令;让。

3

犹给。

4

犹能。

5

犹得。

6

差;减。

7

病愈。

列表:

  • 1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2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

  • 3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 4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5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斵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彫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玉人彫琢玉哉?”

  • 6

    曰:“恶!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 7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而不好臣其所受。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 8

    “设为庠序学校以之:庠者,养也;校者,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 9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10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 11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溢乎四海。”

  • 12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子,何也?”

  • 13

    孟子曰:“势不行也。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14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是不待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 15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之不改而后诛之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 16

    孟子曰:“羿之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 17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 18

    孟子曰:“亦多术矣,予不屑之诲也者,是亦诲之而已矣。”

  • 19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得民心。”

  • 20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21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煖,七十非肉不饱。不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 22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之孝弟而已矣。”

  • 23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也。”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