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才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才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才关键字的句子

[cái]

释义:

第一部分
1

才力;才能。

2

有才能。

3

人才。

4

副词。同“才”。刚刚;刚才。

5

副词。同“才”。开始;方始。

6

副词。同“才”。只;仅仅。

7

副词。同“才”。如果。

8

副词。同“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9

副词。同“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样。

10

副词。同“才”。强调确定的语气。多与语助词“呢”连用。

11

副词。同“才”。吴方言。全,都。

12

“材”。本性,资质。

13

“材”。材料。

14

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这的是他不得天时,失了地利,恶了民,更掳掠民才。”参见“才力”

15

“裁”。裁决;裁夺。

16

“裁”。裁汰,除去。

17

姓。

列表:

  • 1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而舍之?”

  • 2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也养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也弃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闲不能以寸。”

  • 3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 4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5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 6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 7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具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 8

    曰:“其为人也小有,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