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同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同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同关键字的句子

[tóng]

释义:

第一部分
1

相同,一样。

2

谓等同,混同。

3

与……相同。

4

齐一,统一。

5

谓共同参与某事。

6

共,共一个。

7

聚集;会合。

8

古代天下四方诸侯毕至朝见天子之礼。

9

指同盟之国。

10

指同位之人。

11

和谐;和睦。

12

指和平、安定。

13

赞同,同意。

14

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作诗词。

15

通。指男女通奸。

16

通。串通。

17

副词。共同,一起。

18

介词。引进共同行动者。

19

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

20

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

21

介词。表示与某事有无关联。

22

连词。表示联合关系。跟连词“和”相同。

23

“童”。光秃秃。

24

用同“铜”

25

古称土地面积方百里为“同”。

26

古代酒器名。

27

古代乐律的阴律。也叫“吕”。

28

古州名。

29

姓。

列表:

  • 1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乐也。”

  • 2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乐也。今王与百姓乐,则王矣。”

  • 3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4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5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之,于王何有?”

  • 6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之,于王何有?”

  • 7

    乐正子入见,曰:“君奚为不见孟轲也?”曰:“或告寡人曰,『孟子之后丧逾前丧』,是以不往见也。”曰:“何哉君所谓逾者?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与?”曰:“否。谓棺椁衣衾之美也。”曰:“非所谓逾也,贫富不也。”

  • 8

    曰:“不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9

    曰:“然则有与?”

  • 10

    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

  • 11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12

    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

  • 13

    曰:“未也。沈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 14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 15

    使毕战问井地。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 16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则贾相若;屦大小,则贾相若。”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 17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18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室之人鬬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鬬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 19

    孟子曰:“曾子、子思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 20

    孟子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耳。”

  • 21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 22

    孟子曰:“其详不可得闻也。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而轲也,尝闻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 23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禄,禄足以代其耕也。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禄,禄足以代其耕也。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禄,禄足以代其耕也。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

  • 24

    王曰:“卿不乎?”

  • 25

    曰:“不。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 26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树之时又,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故凡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类者。故龙子曰:『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也。口之于味,有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故曰:口之于味也,有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听焉;目之于色也,有美焉。至于心,独无所然乎?心之所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 27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 28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污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

  • 29

    “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 30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流,岂曰小补之哉?”

  • 31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 32

    曰:“脍炙所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也,名所独也。”

  • 33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