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古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古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古关键字的句子

[gǔ]

释义:

第一部分
1

古代,往昔。与“今”相对。

2

久远;古老。

3

指古代的典章文献。

4

古人。

5

古朴。

6

谓不同凡俗。

7

亡故。

8

天。

9

古诗及古风的简称,相对近体诗而言。

10

“沽”。粗略。

11

“怙”。仗恃。

12

“诂”。参见“古训”

13

姓。

第二部分
1

“故”。故旧。参见“古处”

2

“故”。因此;所以。

3

“固”。姑且。

4

“固”。本来。

列表:

  • 1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 2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 3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之乐也。”曰:“可得闻与?”

  • 4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5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 6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 7

    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8

    曰:“者棺椁无度,中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吾闻之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 9

    曰:“圣人也。”

  • 10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 11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 12

    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之道乎?”

  • 13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曰:“儒者之道,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 14

    周霄问曰:“之君子仕乎?”

  • 15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 16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 17

    孟子曰:“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18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 19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之道,而以餔啜也。”

  • 20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 21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 22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 23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 24

    陈子曰:“之君子何如则仕?”

  • 25

    孟子曰:“之贤王好善而忘势,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1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1. 犹 : 或作“由”。《孟子正义》作“由”。

  • 26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脩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27

    孟子曰:“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

  • 28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 29

    曰:“其志嘐嘐然,曰『之人,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

  • 30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之人,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