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内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内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内关键字的句子

[nèi]

释义:

第二部分
1

里面,里头。与“外”相对。

2

指使向内、向里。

3

室,内室。

4

指居屋的正室。

5

帝王所居之处;皇宫。

6

指朝廷。

7

宫门或闺门以内的人和事。

8

指家务。

9

妇女;女色。

10

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

11

称妻家的亲属。参见“内兄”“内侄”

12

内心。

13

指内脏。

14

亲近。

15

谓不形于外;暗地里。

16

指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的为内,佛门之外的为外。

17

返,回头。参见“内顾”

18

戈戟刃下接柄之处。

19

退。

20

犹中。指五行方位的中央。参见“内色”

第三部分
1

“纳”的古字。使进入;放入。

2

“纳”的古字。接纳;容纳;釆纳。

3

“纳”的古字。迎娶。

4

“纳”的古字。交纳;进献。

5

“纳”的古字。收藏。

6

“纳”的古字。补缀,弥补缝隙。

7

“肭”。肥。

8

“讷”。木讷,不善言辞。

第四部分
1

“汭”。河流弯曲处或会合处。

2

“枘”。榫头。

列表:

  • 1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2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彊。海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 3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 4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甫,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 5

    曰:“四境之不治,则如之何?”

  • 6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7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 8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匪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 9

    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10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必为政于天下矣。”

  • 11

    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汤使人以币聘之,嚣嚣然曰:『我何以汤之聘币为哉?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未闻以割烹也。伊训曰:『天诛造攻自牧宫,朕载自亳。』”

  • 12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 13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也,非外也;义,外也,非也。”

  • 14

    孟子曰:“何以谓仁义外也?”

  • 15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 16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也?”曰:“行吾敬,故谓之也。”

  • 17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也。”

  • 18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也。”

  • 19

    曰:“昔者王豹处于淇,而河西善讴;緜驹处于高唐,而齐右善歌;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有诸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髡未尝覩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 20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