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信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信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信关键字的句子

[xìn]

释义:

第一部分
1

诚实不欺。

2

守信用,实践诺言。

3

果真,确实。

4

不发生差误;有规律。

5

表明;明确。

6

信从,相信。

7

知道;料到。

8

任意;听任。

9

符契,凭证。

10

使者;传送公文函件的人。

11

书信。

12

消息,音讯。

13

谓连宿两夜。语出《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14

引申谓两天。

15

即信石。指砒霜。为剧毒药物。

16

装在器物中心的物件。如蜡烛的捻子、爆竹的引线等。

17

姓。

第二部分
1

“伸”。伸直,伸长。

2

“伸”。伸张。

3

列表:

  • 1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 2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

  • 3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4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 5

    徐子以告孟子。孟子曰:“夫夷子,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其颡有泚,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 6

    “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道,工不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

  • 7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于友,弗获于上矣;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 8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 9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斯言也,宜莫如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 10

    曰:“否。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而喜之,奚伪焉?”

  • 11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 12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秦穆公。』乎?”

  • 13

    孟子曰:“水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 14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 15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 16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 17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其大者,奚可哉?”

  • 18

    孟子曰:“尽《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19

    孟子曰:“不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 20

    孟子曰:“善人也,人也。”

  • 21

    “何谓善?何谓?”

  • 22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 23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24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