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含有体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体关键字的句子。

孟子中含有体关键字的句子

[tǐ]

释义:

第二部分
1

身体。

2

指身体的一部分。

3

肢体。特指手足。

4

指古代用于祭祀或宴飨的牛羊猪的躯体或其切块。

5

指草木的茎干。

6

形体;物体。

7

谓生长成形。

8

形势。

9

指字体;字的形状结构。

10

指体裁;诗文的风格。

11

兆象;卦象。

12

整体;总体。

13

部分。

14

谓区分;分别开来。

15

事物的主要部分;主体。

16

指内容。

17

心田;心神。

18

指心胸。

19

禀性;德性。

20

承宗继祖的系统;血统。

21

体统;体制。

22

泛指言行举措应遵守的规范道理。

23

指身份。

24

指政体;政事。

25

格局;规模。

26

准则;法则。

27

体例。

28

包含;容纳。

29

体现;摹状。

30

取法;效法。

31

依据;根据。

32

承继;沿袭。

33

亲近;贴近。

34

亲自。

35

切实。

36

施行;实行。

37

治理。

38

体会;体察。

39

体念;体贴。

40

特指几何学上具有长、宽、厚三度的形体。如:立方体;圆锥体。

41

特指声母。

42

发声,指一个字的开头辅音。

43

语法范畴,表示动词所指动作进行的情况。如:进行体;完成体。

44

“礼”

列表:

  • 1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煖不足于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 2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3

    “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冉牛、闵子、颜渊则具而微。敢问所安。”

  • 4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5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 6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 7

    孟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 8

    孟子曰:“从其大为大人,从其小为小人。”

  • 9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或从其小,何也?”

  • 10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闲,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1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四不言而喻。”

  • 12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