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含有行关键字的句子

论语中含有行关键字的句子。

论语中含有行关键字的句子

[xíng]

释义:

第一部分
1

道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2

行走。

3

(车船)行驶。

4

运行。

5

谓围棋下子。

6

疏通,疏浚。

7

流动;流通。

8

流行;流传。

9

传布;散布。

10

谓斟酒。

11

出游。

12

行装。

13

去;离开。

14

引申为去世。

15

葬。

16

出嫁。

17

前往。

18

返还。

19

经历。

20

做;从事某种活动。

21

行动。

22

实施。

23

使用;行使。

24

赏赐;给予。

25

谓兼摄官职。

26

能干。

27

可以。

28

副词。将,将要。

29

副词。又,也,再。

30

副词。辄;即。

31

副词。正;方。

32

乐曲。

33

古诗的一种体裁。

34

汉字字体的一种,即行书。

35

旧时官吏判文牍,于可行之事,例在文尾署“行”字,以示照准施行之意。盖始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此前,不论内批、三省批答或六部批答一律用“依”字。

36

官名。即行人。

37

路神名。即行神。

38

量词。表示斟酒的遍数。

39

姓。

第二部分
1

行为。

2

品行;德行。

3

巡视。

4

行踪,事迹。参见“行迹”

第三部分
1

军队的行列。

2

泛指人或物排成的行列。

3

排列。

4

用长的针脚将棉絮等活计连缀起来。

5

古兵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6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称职业。

7

店铺;商行。

8

器物质量差、不坚实。

9

犹言这里、那里。表示处所,多用于称谓后面。

10

们;等。指人,表示复数。

11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第四部分
1

辈分。

2

排行。

列表:

  •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以学文。”

  • 2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也。”

  • 4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其言而后从之。”

  • 5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其馀,则寡悔。言寡尤,寡悔,禄在其中矣。”

  • 6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之哉?”

  • 7

    子曰:“放于利而,多怨。”

  • 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

  • 9

    子曰:“道不,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 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于予与改是。”

  • 11

    子路有闻,未之能,唯恐有闻。

  • 12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13

    季文子三思而后。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14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 15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16

    子曰:“自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17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 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皆雅言也。

  • 19

    子曰:“三人,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0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 21

    子以四教:文、、忠、信。

  • 2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23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 2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 25

    君命召,不俟驾矣。

  • 26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 27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也。”

  • 28

    闵子侍侧,誾誾如也;子路,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29

    子路问:“闻斯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之?”冉有问:“闻斯诸?”子曰:“闻斯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诸’,子曰:‘闻斯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30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胃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谓远也已矣。”

  • 31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之以忠。”

  • 32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 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34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35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36

    子曰:“不得中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37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38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邦无道,危言孙。”

  • 39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 40

    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

  • 41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 42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 43

    卫灵公问阵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

  • 44

    子张问。子曰:“言忠信,笃敬,虽蛮貊之邦,矣。言不忠信,不笃敬,虽州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子张书诸绅。

  • 45

    颜渊问为邦。子曰:“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 46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小慧,难矣哉!”

  • 47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 4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49

    子曰:“吾之於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也。”

  • 50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 51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52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5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

  • 5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

  • 55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而不辍。子路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 56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其义也。道之不,已知之矣。”

  • 57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 58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 59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 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微信服务公众号

微信服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