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言文手册:赤
古汉语文言文汉字赤拼音、解释、造句和示例。
赤
赤[chì]
chì
-
1
〈形〉本为火红色,后泛指红色。
“日上,正赤如丹。”
《登泰山记》 -
2
〈形〉至诚;真纯。
“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
李白《与韩荆州书》 -
3
〈形〉空;徒。成语有“赤手空拳。”
-
4
〈形〉光;裸露。
“六个人脱得赤条条的。”
《智取生辰纲》
词组
-
1
【赤壁】
1。地名。有三处,都在今湖北省。
2。水名。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
-
2
【赤地】指旱灾、虫灾严重时,遍地不生庄稼。
“而匈奴中连年旱蝗,赤数千里。”
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 -
3
【赤立】空无所有的样子。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水赤无春容。”
元好问《游黄华山》 -
4
【赤舌】谗言,口舌是非。
-
5
【赤县】
1。“赤县神州”的简称。指中国。
“赤扬雷声,强项闻至尊。”
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 2。唐代指设在京城附近或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大县。
“赤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
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
6
【赤衣】原指罪犯穿的衣服,后泛指罪犯。
“赤塞路,群盗满山。”
刘向《新序·善谋》 -
7
【赤子】
1。初生的婴儿。
“民不知怨,不知说,愉愉其如赤。”
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 2。旧指子民百姓。
“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寒飕飕。”
王安石《子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