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文言文手册:翠
古汉语文言文汉字翠拼音、解释、造句和示例。
翠
翠[cuì]
cuì
-
1
〈名〉翠鸟。
“或拾翠羽。”
曹植《洛神赋》 -
2
〈名〉翡翠,一种绿色的宝石。
-
3
〈形〉青绿色。
“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
《柳毅传》 “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
《鞭蕖》 -
4
〈名〉鸟尾上的肉。
“舒雁翠。”(郑玄注:“舒雁,鹅也;翠,尾肉也。”)
《礼记·内则》
词组
-
1
【翠盖】
1。翠羽装饰的华盖。
“驰要褭(niǎo),建翠。”
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2。形容枝叶状如华盖。
诗:“童童翠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
元好问《后湾别业》 -
2
【翠华】
1。皇帝仪仗中一种旗竿顶上饰有翠鸟羽毛的旗。
“建翠之旗,树灵鼍(tuó)之鼓。”
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2。指皇帝。
“翠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宫有松。”
白居易《骊宫高》 -
3
【翠辇】帝王的车驾。
“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回。’”
《北史·突厥传》 -
4
【翠微】
1。青绿色的山气。
“披翠而列坐,左对青山;俯盘石而开襟,右临澄水。”
陈子昂《薛大夫山亭宴序》 2。山气青翠的样子。
“郁葐蒀以翠,巍巍以峨峨。”
左思《蜀都赋》 3。指山腰青翠幽深处。泛指青山。
“游客值春辉,金鞍上翠。”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