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含有天关键字的句子
中庸中含有天关键字的句子。
中庸中含有天关键字的句子
天[tiān]
释义:
人的头顶。
古代的墨刑。
天空。
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迷信的人指神仙等所住的地方。
称君王。
以之尊称父母或夫。
依靠对象;赖以生存、不可或缺之事物。
命运;天意。
我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称世界的精神本原。
古人指日月星辰运行、四时寒暑交替、万物受其覆育的自然之体。
天然,天生。
指天性与生命。
天时,指天气、季节等。
一昼夜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
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
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如:天棚、天窗、天线、天桥。
极;最。
方言。东北计算土地的单位,十亩为一天。
姓。
列表:
-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第一章1.1 -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1.5 -
3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第一章1.6 -
4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中庸》第九章9.1 -
5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中庸》第十二章12.3 -
6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
《中庸》第十二章12.4 -
7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12.6 -
8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14.4 -
9
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中庸》第十六章16.3 -
10
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中庸》第十七章17.2 -
11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
《中庸》第十七章17.5 -
12
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中庸》第十七章17.7 -
13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
《中庸》第十七章17.8 -
14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
《中庸》第十八章18.3 -
15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
《中庸》第十八章18.5 -
16
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中庸》第十八章18.9 -
17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第二十章20.8 -
18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20.9 -
19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第二十章20.10 -
20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中庸》第二十章20.13 -
21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中庸》第二十章20.14 -
22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中庸》第二十章20.15 -
23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中庸》第二十章20.17 -
2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20.20 -
25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第二十二章22.1 -
26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中庸》第二十三章23.3 -
27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
《中庸》第二十六章26.4 -
28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26.6 -
29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26.8 -
30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中庸》第二十六章26.9 -
31
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中庸》第二十六章26.13 -
32
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26.14 -
33
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中庸》第二十七章27.2 -
34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
《中庸》第二十八章28.2 -
35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中庸》第二十八章28.3 -
36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
《中庸》第二十九章29.1 -
37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中庸》第二十九章29.3 -
38
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中庸》第二十九章29.4 -
39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中庸》第二十九章29.5 -
40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中庸》第二十九章29.8 -
41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中庸》第三十章30.1 -
42
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中庸》第三十章30.2 -
43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庸》第三十章30.3 -
44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中庸》第三十一章31.1 -
45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
《中庸》第三十一章31.3 -
46
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中庸》第三十一章31.5 -
47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中庸》第三十二章32.1 -
48
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
《中庸》第三十二章32.2 -
49
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中庸》第三十二章32.3 -
50
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中庸》第三十三章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