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中含有道关键字的句子
中庸中含有道关键字的句子。
中庸中含有道关键字的句子
道[dào]
释义:
第一部分
道路。
水流通行的途径。
泛指各种通路。
行程;路程。
取道;经过。
古代棋局上的格道。
围棋局上下子的交叉点。
线条。
方向;方位。
种类;门类。
辈分;行辈。
方法;途径。
技艺;技术。
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
事理;规律。
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
好的政治局面或政治措施。
道德;道义。
祭名。古代诸侯外出时先祭路神。
指道家学派。
仙术;方术。
指道教或道士。
指佛教或佛教徒。
指某些会道门组织。
遵行;实行。
正直。
说;讲述。
知道;觉得。
料想;以为。
是。
倒,反到。
用同“到”。
相当于“看”、“见”。
助词。相当于“得”。
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无实义。
名词后缀。
量词。用于条形物。
量词。用于门、墙等。
量词。用于题目、文书等。
量词。用于景物,犹片。
量词。用于反覆出现的事情,犹次、遍。
古代行政区划名。
古代行政区划名。
古代行政区划名。
古代行政区划名。
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省确山县附近。
通“首”。头;起始。
姓。
列表:
-
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庸》第一章1.1 -
2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中庸》第一章1.2 -
3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1.5 -
4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中庸》第四章4.1 -
5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中庸》第四章4.2 -
6
道其不行矣夫。
《中庸》第五章5.1 -
7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中庸》第十章10.3 -
8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10.7 -
9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10.8 -
10
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中庸》第十一章11.2 -
11
君子之道费而隐。
《中庸》第十二章12.1 -
12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中庸》第十二章12.6 -
13
道不远人。
《中庸》第十三章13.1 -
14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第十三章13.2 -
15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第十三章13.6 -
16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
《中庸》第十三章13.7 -
17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第十五章15.1 -
18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
《中庸》第二十章20.3 -
19
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中庸》第二十章20.4 -
20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20.9 -
21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中庸》第二十章20.15 -
2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中庸》第二十章20.18 -
23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中庸》第二十章20.19 -
24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中庸》第二十章20.20 -
25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中庸》第二十章20.21 -
26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第二十章20.26 -
27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中庸》第二十四章24.1 -
28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25.1 -
29
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中庸》第二十五章25.6 -
30
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26.6 -
31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中庸》第二十六章26.8 -
32
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第二十七章27.1 -
33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中庸》第二十七章27.4 -
34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中庸。
《中庸》第二十七章27.5 -
35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中庸》第二十七章27.7 -
36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第二十八章28.1 -
37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中庸》第二十九章29.3 -
38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中庸》第二十九章29.5 -
39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中庸》第三十章30.3 -
40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中庸》第三十三章33.2 -
41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中庸》第三十三章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