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龙鸾的宋诗诗句
描写龙鸾的宋诗诗句。
描写龙鸾的宋诗诗句
龙鸾[lóng luán]
释义:
1
龙与凤。亦喻贤士。
2
喻华美的文章。语本《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摛藻下笔,鸾龙之文奋矣。”
3
喻指乐器声音美妙,如龙吟凤鸣。
列表:
-
1
题卷安西嗟妙迹,翩翩遥想翥龙鸾。
张嵲《有感二首 其一》 -
2
野人亦解相暖热,坐使寒谷惊龙鸾。
胡寅《清湖山大火》 -
3
龙鸾高并旌幢过,知是仙班退紫清。
曹勋《梦中作四首 其一》 -
4
厚地为屦天为冠,从公上征鞭龙鸾。
刘子翬《读平险铭寄李汉老》 -
5
太师艰难喜粗定,作此大字龙鸾翔。
王之望《浯溪中兴颂碑》 -
6
上云变幻舞龙鸾,下风清和写韶濩。
林宪《使君沈虞卿宗丞命赋郡圃罗汉树其树叶如杨梅经冬不彫生子若罗汉然使君云奇特古怪前所未见也》 -
7
碧琳宫殿昼翻书,时见龙鸾落宝跗。
周麟之《端午贴子词 皇帝阁六首 其六》 -
8
平湖发远景,松竹如龙鸾。
韩元吉《雪中从邢怀正乞酒》 -
9
虽欲避功名,何处蛰龙鸾。
范成大《读史》 -
10
秘此龙鸾迹,足使臣仆虔。
梅尧臣《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
11
九天新雨露,一札妙龙鸾。
杨万里《淳熙甲辰十月一日拟省试万民观治象诗》 -
12
空质丽晴晖,龙鸾共掀舞。
朱熹《百丈山六咏 瀑布》 -
13
主人欲客心意欢,出以飞帛腾龙鸾。
梅尧臣《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
14
亦将成纁黄,非用竞龙鸾。
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 织室》 -
15
满耳龙鸾啸空旷,惊人雨雹散雷捶。
陈造《赠吴子隆》 -
16
龙鸾变化异,笙笛音制殊。
叶适《中塘梅林天下之盛也聊伸鄙述启好游者》 -
17
承郎曹司略清贵,龙鸾牺象劳所监。
敖陶孙《与太常丞丁晦甫》 -
18
龙鸾鞭扇随分合,鹓鹭衣冠得往还。
韩淲《送耿师干得閤门》 -
19
竟为杀虫蚁,不活升龙鸾。
周文璞《道中望茅山有感》 -
20
从容聊洒翰,宝扇舞龙鸾。
真德秀《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 其二》 -
21
飞翰兮龙鸾,吐词兮冰雪。
诸葛兴《会稽颂 其七》 -
22
龙鸾骞舞写宸章,秘阁交辉白玉堂。
岳珂《宫词一百首 其二七》 -
23
龙鸾夜染翰,虎豹晨抽扃。
岳珂《真宗皇帝御制朱表御书赞》 -
24
竞为蛙蚓号鸣态,乌覩龙鸾夭矫姿。
刘克庄《丁酉九月十四日黄源岭客舍题黄瀛父近诗》 -
25
造物生才自昔难,此君夭矫类龙鸾。
刘克庄《怀曾景建二首 其一》 -
26
圣作照临新日月,御书飞动集龙鸾。
韩丕《禁林䜩会之什》 -
27
且可夷犹狎鸥鹭,不消夭矫比龙鸾。
刘克庄《示画者》 -
28
上有二十字,妙画翔龙鸾。
刘克庄《杂兴 其五》 -
29
手持姑溪之双鲤,中藏片玉龙鸾镌。
陈起《汪起潜谢送唐诗用韵再送刘沧小集》 -
30
素志骖龙鸾,寒厨赦犬豕。
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 -
31
留为龙鸾种,要产驹与雏。
卫宗武《留墓松》 -
32
封植难计年,龙鸾相错纠。
卫宗武《伐墓松》 -
33
千古龙鸾有遗恨,胭脂井上至今红。
胡仲弓《景阳宫井》 -
34
华身有龙鸾,不出工女指。
舒岳祥《十虫吟 其一》 -
35
锦帆浩荡湿龙鸾,乐指三千粉泪寒。
汪元量《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四》 -
36
自卷金缕衣,龙鸾蔚纷葩。
文同《秦王卷衣》 -
37
感之意飞动,忽若骖龙鸾。
刘敞《奉和永叔夜闻风声有感用其韵》 -
38
龙鸾舞宸翰,万古照松楸。
司马光《文太师挽歌三首 其三》 -
39
锦绣龙鸾仗衞新,绛袍黄繖拜行宸。
刘挚《正月十一日迎驾大庆殿次曾子固韵》 -
40
不知何处朝元会,却见龙鸾队仗归。
陈尧佐《洞霄宫 其二》 -
41
或流苍石缝,宛转龙鸾蹙。
苏轼《求焦千之惠山泉诗》 -
42
鹿门上冢回,床下拜龙鸾。
苏轼《送千乘千能两侄还乡》 -
43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苏轼《和陶拟古九首 其九》 -
44
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
苏轼《夜烧松明火》 -
45
此寺历今古,遗迹皆龙鸾。
苏辙《次韵子瞻游甘露寺》 -
46
龙鸾画车服,贝玉饰冠佩。
苏辙《游太山四首 嶽下》 -
47
龙鸾仅比闽团酽,盐酪应嫌北俗粗。
苏辙《次前韵》 -
48
鼎边鸡犬知何在,云外龙鸾去已赊。
陈植《冲虚宫》 -
49
外写龙鸾质,中含日月辉。
丁谓《镜》 -
50
大明升中天,龙鸾入阶阁。
秦观《南京妙峰亭》 -
51
挥毫珠璧生谈笑,转盼龙鸾在梦魂。
秦观《送蒋颖叔帅熙河二首 其一》 -
52
心知龙鸾人,不顾鸱鸦资。
张耒《感遇二十五首 其三》 -
53
龙鸾阅斯冰,剑弩对鹞鹄。
程具《仲嘉录示新斋联句用韵书怀奉寄一首》 -
54
龙鸾初识昭回迹,麑鹿惊随侍从班。
程具《车驾幸袐书省口号 其二》 -
55
栖栖枳棘间,矫矫如龙鸾。
孙觌《建安掾朱彦实调同安丞归莆田枉道过余十日而别二首 其二》 -
56
悬为瀑布垂,蹙作龙鸾舞。
李纲《诸刹皆以石渠道水有至十余里者感之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