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高躅的宋诗诗句
描写高躅的宋诗诗句。
描写高躅的宋诗诗句
高躅[gāo zhú]
释义:
1
崇高的品行。
2
指有崇高品行的人。
3
指归隐。
4
健步。
5
比喻雄健豪迈的艺术风格。
6
比喻艺术风格雄健豪迈的诗文作品。
列表:
-
1
人世足埃氛,山林有高躅。
张嵲《题石井》 -
2
参禅自是云水俦,四顾坤维有高躅。
释慧空《送僧三首 其二》 -
3
两家流庆深,云外世高躅。
曹勋《和程右史见贻》 -
4
挂冠尚有三年调,高躅空瞻广武庐。
宋祁《宫保庞丞相以诗见寄次韵和答》 -
5
此道久寥寥,谁其踵高躅。
范浚《听琴》 -
6
佳游会自希高躅,可是空寻叱石羊。
范浚《次韵婺守林懿成检正游赤松绝句四首 其一》 -
7
彼上人者,难继高躅。
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四六》 -
8
三贤高躅何难继,犹抗尘容祇自羞。
吴芾《过吴江题臞庵》 -
9
二疏高躅耸簪绅,寂寞无人继后尘。
吴芾《和杨季恪景疏希白二首 其一》 -
10
庶由高躅,起我后昆。
陈长方《张横渠赞》 -
11
七贤久沦没,高躅犹可追。
王十朋《畎亩十首 其七》 -
12
兹人高躅已千古,三径芜没堪咨嗟。
王十朋《题郭庄路》 -
13
虽无古高躅,妙意亦常存。
王十朋《率饮亭二十绝 其六》 -
14
隠居高躅已茫然,潜德如公亦足贤。
王十朋《张德惠挽词》 -
15
寄语多才郑广文,乞与毫端记高躅。
王十朋《会稽三贤祠诗 吴先生祠》 -
16
蓬山访高躅,空舍不停绕。
王十朋《次韵韶美送刘夷叔二诗 悼夷叔》 -
17
林间古刹号栖真,高躅难寻晋宋人。
王十朋《宿栖真寺》 -
18
五岭达官今寂寞,九龄高躅久尘埃。
洪适《会黄雷州乐语口号》 -
19
元戎自喜联高躅,胜日何妨醉渌醹。
洪适《福州会权府赵提刑致语口号》 -
20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陆游《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 其一》 -
21
安得太史公,妙语写高躅。
陆游《夜观严光祠碑有感》 -
22
不贪以为宝,对此景高躅。
陆九韶《鸣玉泉》 -
23
我今不敢希高躅,蹇步年来任跌𧿶。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子飞内翰旧诗》 -
24
陶翁有高躅,迷涂炳明烛。
陈造《和陶渊明归田园居六诗 其五》 -
25
-
26
未能继高躅,聊用慰所思。
张瓌《寄题径山怀郎简侍郎》 -
27
江湖摇归心,我亦慕高躅。
袁说友《郑惠叔阁学守建宁三首 其三》 -
28
愿言踵高躅,寿命一如斯。
彭止《四贤古风寿帅阃 赤松子》 -
29
后来高躅嗣者谁,东门孙氏贤埙篪。
赵蕃《遂初泉》 -
30
高躅欲追攀,是心先戒谨。
袁燮《与范总干》 -
31
迩来益光华,君其继高躅。
袁燮《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其二》 -
32
一朝奋孤忠,万代仰高躅。
袁燮《谢吴察院惠建茶》 -
33
粲粲能赋人,日日对高躅。
曹彦约《老梅晦父改韵见贻走笔奉和》 -
34
近臣上荐书,天子渴高躅。
苏舜钦《送安素处士高文悦》 -
35
遂令后世儒,拳拳仰高躅。
陈宓《和枢上人评诗》 -
36
臯夔踵高躅,岂特诸子伦。
陈宓《送邹给事》 -
37
两贤高躅明千佛,三世传家又一灯。
钱时《联辉阁诗》 -
38
驽骀强欲追高躅,病骨摧颓怕受鞭。
陶梦桂《次韵龚子辉》 -
39
高躅凛然,庶几是攀。
岳珂《李西台退居诗帖赞》 -
40
在彼在此兮初无朕迹,或舒或卷兮水赴沧溟,遐想高躅兮实我法城。
释智愚《雪窦显禅师赞》 -
41
高躅追颛顼,徽声压放勋。
祖无择《书高辛氏庙》 -
42
还闻继高躅,新有召公棠。
祖无择《寄题汉州西湖兼简知郡马屯田》 -
43
我亦忘机澹荣利,喜君高躅到松关。
李大临《谒濂溪周虞部》 -
44
贤哉怀隠居,畴能继高躅。
释元肇《题杨梅山人渭川图》 -
45
高躅思吾祖,鸣琴独闭关。
戴昺《自武林还家道由剡中》 -
46
则予岂敢窥高躅,天险能升不用阶。
邵雍《代简谢尹处初先生》 -
47
高躅今云远,清风孰与侔。
姚勉《送庐陵郭佥判致仕归》 -
48
牧闲冷坐思高躅,断弦争得鸾胶续。
释绍昙《周上人求语》 -
49
为言白傅有高躅,九尹结社真可师。
王拱辰《耆英会诗》 -
50
有人企高躅,漫仕求所伸。
牟巘《和赵子俊闲居十首 其三》 -
51
绝俗谁能继高躅,凌云我欲学飞仙。
白珽《玉清宫与赵达夫鲜于枢联句二首》 -
52
岂无方外客,于此停高躅。
王安石《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
53
投老主恩聊欲报,每瞻高躅恨归迟。
王安石《寄张先郎中》 -
54
毕力为徒弟,强勉攀高躅。
傅耆《和周茂叔席上酬孟翱太博》 -
55
里中耆旧六七翁,渐闲勇退皆高躅。
范纯仁《和王微之赴韩持国燕集》 -
56
群儿走马正讙讙,先生高躅方寻山。
徐积《白云先生》 -
57
霸遂伏下风,元白仰高躅。
袁毂《和刘景文登介亭》 -
58
所愧形迹拘,无由寄高躅。
葛书思《宿广福寺》 -
59
清风满林泉,千戴仰高躅。
俞充《王官谷十咏 表圣影堂》 -
60
自昔何人继高躅,至今兹地仰清风。
曹辅《钓台》 -
61
虽有清樽伫高躅,须期黄菊奉朱颜。
韦骧《又和来篇》 -
62
梁汉曾嗟失高躅,瓯闽幸迟扩前功。
韦骧《和子方赠祖夷仲提刑》 -
63
爱君筑室据青山,高躅宁容俗士攀。
韦骧《和韩琯山斋》 -
64
如今明圣代,高躅更难攀。
释智孜《四皓吟》 -
65
常李亦清流,当年慕高躅。
苏轼《寄周安孺茶》 -
66
张公高躅不可到,我欲挽肩才觉难。
苏轼《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其三》 -
67
传经建精蓝,饭众迈高躅。
郏亶《太仓隆福寺创观音院以诗百韵寄妙观大师且呈乡中诸亲旧》 -
68
会须引退追高躅,宦路悠悠岂足论。
朱台符《赠淳于公归养》 -
69
维师谢公衮,稷契仰高躅。
范祖禹《送文周翰出守陜郊》 -
70
与公成三人,万代仰高躅。
练潜夫《游层岩》 -
71
之人卷鲸波,浩汗寄高躅。
刘弇《送方绚解元赴试南宫用桂林一枝荆山片玉为韵八首 其八》 -
72
闻君此去追高躅,应忘青衫簿领卑。
李复《送卫奕之西河任》 -
73
至今仰高躅,凛若冰雪寒。
周邦彦《怀隠堂》 -
74
何当脱双凫,藜杖追高躅。
郭三益《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 -
75
贱士睎高躅,趋风愧下陈。
李廌《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
76
高躅人难解,当求古哲闲。
晁说之《再和班字三首 其三》 -
77
龙门久欲攀高躅,鼎角方欣觇后尘。
邹浩《简李子温推官》 -
78
叶落花开知不知,人天景行为高躅。
释重显《送实山主》 -
79
万事遗高躅,三清肃下风。
邹浩《龙兴观有感》 -
80
属媪但酌酒,与媪创高躅。
李新《甲午九月十七日留题太平寺》 -
81
冲襟得高躅,视身等虚舟。
慕容彦逢《送安宣义还雒阳》 -
82
凄其望高躅,异世犹一致。
叶集之《送李道甫辟大名名司录 其二》 -
83
龙眠真伟人,千载识高躅。
许景衡《李伯时画陶渊明其犹子遗余作此谢之》 -
84
若人有高躅,领略遗世情。
李彭《次韵答禹功兼简周国振时禹功一夕泛舟归郡不及话离 其一》 -
85
开轩榜独乐,高躅追前修。
李彭《奉酬湖阴韦深道》 -
86
高躅动京国,静缘怀故山。
吴遵路《送梵才大师归天台》 -
87
兴崇应有待,高躅付谁攀。
范正国《重经快阁》 -
88
辇路追高躅,联翩接两驺。
孙觌《大资政张公挽词四首 其四》 -
89
翘勤慕高躅,感慨陈卮酒。
晏殊《巢父井》 -
90
九老前尘邈难求,七交高躅或可侔。
赵鼎《乙巳二月初八日集独乐园夜饮梅花下会者宋退翁胡明仲马世甫张与之王子与林秀才及余凡七人以炯如流水涵青苹为韵赋诗分得流字》 -
91
云烟入高躅,诗句出余巧。
郭印《送张安国赴天彭司录》 -
92
嗟予老索寞,高躅难继踵。
郭印《登致爽阁观山用种字韵同赋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