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道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道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道学的宋诗诗句
道学[dào xué]
释义:
1
儒家的道德学问。
2
道家或道教的学说。
3
唐宋两朝以培养道教徒为目的的专门学府。
4
道教的法术。
5
指佛教徒和儒生。
6
宋代儒家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的哲学思想。亦称理学。
7
形容为人处事迂腐,拘泥于礼法。
列表:
-
1
吾家道学天生种,端有斯文示子孙。
李石《示郡南二孙》 -
2
典刑看肖子,道学付谁传。
杨邦弼《挽王信伯先生 其二》 -
3
道学固未泯,吾谋复谁陈。
韩元吉《送杨安止罢信幕赴调》 -
4
道学尊闾里,衣冠见伟人。
韩元吉《周元特詹事挽词二首 其一》 -
5
奕世旂常记姓名,屏山道学蔼余馨。
李吕《追挽刘平父二首 其一》 -
6
文章小技聊干禄,道学初心拟致君。
范成大《鹿鸣宴》 -
7
拟请一麾依故旧,得无公道学苏章。
周必大《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 其四》 -
8
道学人争说,躬行少似君。
周必大《读张敬夫南轩集夜梦赋诗》 -
9
小人不识衡气机,况知道学穷精微。
史尧弼《谒周侍郎》 -
10
四十年来鸣道学,一千人内最群儒。
喻良能《挽提宫知丞周公》 -
11
十年道学诚明处,四海诗篇雅颂余。
项安世《刘都翰送伊川山谷二像》 -
12
诗篇眼界何终极,道学心期未遽央。
朱熹《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 其三》 -
13
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
朱熹《谒二徐先生墓》 -
14
道学不容伪,世以伪用之。
陈造《正学》 -
15
道学从初小况雄,文光万丈吐长虹。
薛季宣《和钱都官》 -
16
道学不尽试,功名祇绪余。
楼钥《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 其三》 -
17
主人谪仙人,道学侔千古。
杨冠卿《栖霞高士以诗鸣于时方幸缔交而赴玉隆之请鹤驭西去挽之不留临岐告别为赋二诗 其二》 -
18
瞠乎出其后,独得道学传。
彭龟年《别刘寺簿子澄赴岳州倅》 -
19
嗟我道学晚,颇困尘网撄。
赵蕃《重赋畏知寓斋》 -
20
道学元无伪,标名徒尔劳。
赵蕃《过潼川之飞乌县见余干丞相题驿舍诗有感次韵》 -
21
师崇道学原非伪,客寄苏州却类呆。
刘过《自述 其二》 -
22
泥涂断道学龟曳,云天泼眼惭鸾停。
敖陶孙《次韵张长公宠赐初度致祷之语》 -
23
独惭道学工夫浅,却比先师不屡空。
谢直《山居二首寄朝中故旧 其二》 -
24
道学方勤绩,亨途渐致身。
孟行古《挽东莱先生 其一》 -
25
此话休嘲道学残,忧时当复寸心丹。
韩淲《视民如伤书呈上饶因其诗次韵》 -
26
伤哉道学不容时,力抵先生蹈至危。
翁升《挽蔡西山先生》 -
27
因时因事修治效,不谈道学亦何妨。
王象祖《诗一首》 -
28
临分相勉无它语,道学难收岁不留。
陈宓《往桐城会傅侍郎葬次苏教思恭韵》 -
29
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
刘克庄《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 其四》 -
30
龙德刚中道学优,洛中夫子尔同流。
吴渊《送杜尚书赴行在》 -
31
悚惧未成立,隠忧道学失。
蔡杭《游隠屏》 -
32
晦庵南北象山西,道学年来入品题。
林希逸《乐轩先师挽歌词 其三》 -
33
学道学仙须笃志,坚然一念无疑意。
白玉蟾《安分歌》 -
34
道学振考亭,文风倾嶽麓。
高斯得《次魏明己表弟韵送刘长翁赴福建仓》 -
35
主盟道学周程上,伯仲诗名李杜间。
李曾伯《寿遂宁李漕 其一》 -
36
庆元道学家,紫阳诸弟冠。
常挺《淳祐七年丁未十一月朔蔡久轩自江东提刑归抵家时三馆诸公以风霜随气节河汉下文章分韵赋诗送别得汉字》 -
37
道学相承祖子孙,诸儒谁得似渊源。
吴势卿《挽蔡久轩 其一》 -
38
近日儿童谈道学,几时征诏及闲人。
薛嵎《新年换桃符》 -
39
轲死不传忽复传,道学一灯垂天穷。
方回《赠叶宗贵一山》 -
40
人心何日无尧舜,道学终天有孔颜。
陈普《读书有感》 -
41
干淳道学称,人物世有之。
熊禾《茶荔谣》 -
42
英雄埋没龙长卧,道学榛芜鹿自眠。
徐瑞《月湾约游鹅塘不果再约送南翁北上共了庐阜之债以诗订盟》 -
43
道学贵深思,千古浩无方。
沈辽《新作小屏》 -
44
道学归吾子,言诗起老夫。
黄庭坚《次韵杨明叔四首 其三》 -
45
闻道学书勤,墨池方一顷。
黄庭坚《送酒与周法曹用前韵》 -
46
临池闻道学书成,已许家鸡胜伯英。
黄庭坚《范德孺须笔裒诸工佳者共成十枝分送》 -
47
道学未容窥阃奥,吏师应许叩邻封。
杨时《寄湘乡令张世贤》 -
48
道学进未艾,庆泽流无斁。
释德洪《次韵》 -
49
维此岑邃师,道学究终始。
许景衡《康师见访于竹阁因师臣师同赋问讯元老人》 -
50
只今官罢休,道学归澡雪。
王安中《送曹文叔》 -
51
莫问是魔是佛,休言学道学禅。
李纲《六言颂六首赠安国觉老 其六》 -
52
我观古圣贤,道学甘膏粱。
郭印《李文山书堂》 -
53
禅心初默契,道学更深论。
郭印《过谦上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