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耆英的宋诗诗句
描写耆英的宋诗诗句。
描写耆英的宋诗诗句
耆英[qí yīng]
释义:
1
高年硕德者之称。
列表:
-
1
愿看浯溪擅文学,要收功业付耆英。
曹勋《王元龙惠新制辄依末后耘田韵叙谢》 -
2
露晓红幢绿盖明,使君千骑会耆英。
曹勋《病中寄曾使君湖上》 -
3
耆英持漕节,一稔百无忧。
吴芾《和任漕韵》 -
4
四海耆英世共知,七旬强健似公稀。
吴芾《寄鲁漕》 -
5
剩喜群仙集四明,年逾七秩庆耆英。
史浩《寄居庆汪中嘉尚书致语口号》 -
6
仰惟文与吕,盛德两耆英。
姜特立《立春作时七十八》 -
7
往者江淮未彻兵,丹阳邂逅识耆英。
陆游《送任夷仲大监》 -
8
北门卧护要耆英,小试胸中十万兵。
杨万里《送广帅秩满之官丹阳二首 其一》 -
9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
杨万里《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
10
细推班列论思旧,谁似耆英宠数新。
周必大《次韵贺胡邦衡除龙图阁学士且为六月三日眉寿之祝》 -
11
春风犹有耆英会,未必饥餐困即眠。
释宝昙《和史太师蜗室三首 其二》 -
12
方将属耆英,高举出埃塕。
陈傅良《送国子监丞颜几圣提举江东分韵得动字》 -
13
耆英人物尤轩昂,赋诗远追白侍郎。
楼钥《朱季公寄诗有怀真率之集次韵》 -
14
耆英古有约,不劝亦不辞。
楼钥《约同社往来无事形迹次韵》 -
15
龟蒙启土世传荣,犹倚耆英作政卿。
文彦博《中书令鲁国宣靖鲁公挽词 其三》 -
16
去年春作耆英会,一坐簪绅仰典刑。
文彦博《太尉韩国文忠富公哀词 其四》 -
17
公年九九虽无慊,散尽耆英我屹然。
文彦博《楚正议挽词三章 其三》 -
18
半是天涯老行客,耆英当继洛中诗。
袁说友《丁端叔茶马会同年同庚》 -
19
天上异恩尊帝傅,洛阳好事写耆英。
李商叟《寿周益公 其二》 -
20
参谋蜀耆英,棠阴满三郡。
孙应时《东归留别幕中同舍 其一》 -
21
已矣耆英会,居然一叶凋。
曹彦约《故殿撰侍郎赵公挽章三首 其三》 -
22
易斋诵铭语,耆英几年无。
韩淲《梅雨》 -
23
二川有耆英,识岂斯人并。
韩琦《寄题西京致政张郎中静居院》 -
24
遗逸盍征诏,耆英空画图。
洪咨夔《浮溪周居士挽诗》 -
25
嘉庆图中身最贵,耆英会上爵犹卑。
洪咨夔《戊子新元老人七十有诗自述敬和》 -
26
遗老几何在,耆英只么休。
洪咨夔《俞提举挽诗 其二》 -
27
拥马懽呼夹道迎,诏书洛社起耆英。
魏了翁《送李季允赴召 其一》 -
28
靖节自为传,耆英还有图。
魏了翁《杨修撰挽诗 其三》 -
29
惜也文明县,耆英欠此贤。
魏了翁《高承事挽诗》 -
30
勋名兼寿考,何必会耆英。
吴泳《寿丞相庆七十五首 其一》 -
31
洛阳耆英,沦于朔尘。
岳珂《朱希真书简帖赞》 -
32
公于轩冕浮名薄,帝念耆英宠礼加。
王迈《再和二首 其一》 -
33
耆英续续閟重泉,好在灵光独岿然。
史弥宁《参政宣献楼公挽歌辞 其四》 -
34
耆英侍坐聆嘉言,八窗玲珑笑语温。
阳枋《寿程彦彪签判乃翁》 -
35
郑公耆英思陶园,顾我芒屐羞高轩。
阳枋《回程宣义贺生日诗》 -
36
吾衰久无泪,一恸为耆英。
刘克庄《哭章泉二首 其一》 -
37
耆英凋落尽,旧事向谁论。
刘克庄《挽游勉之侍郎二首 其一》 -
38
不遣耆英陪讲读,空留章句授生徒。
刘克庄《季父习静哀诗四首 其四》 -
39
汉家卿将今能几,洛社耆英在者谁。
刘克庄《挽丘大卿二首 其二》 -
40
入耆英社老能几,举力田科今不逢。
刘克庄《用强甫蒙仲韵十首 其二》 -
41
洛下耆英为汝喜,河南闻见待渠传。
刘克庄《喜六二弟生子》 -
42
君归定访耆英社,问讯周南太史公。
刘克庄《送陈叔方侍郎二首 其二》 -
43
渠梦南柯曾富贵,君归西洛作耆英。
刘克庄《答翁权教》 -
44
安排循吏添新传,检点耆英少故交。
刘克庄《挽顾监丞》 -
45
耆英图里看,若个弟兄同。
刘克庄《仓部弟和前韵再得五首 其二》 -
46
叔季斯人少,耆英几个存。
刘克庄《挽陈梧州二首 其一》 -
47
或问汉庭名卿,仅数洛阳耆英。
刘克庄《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 其一○》 -
48
耆英真率社,少尹钓游乡。
刘克庄《挽顾君任倅二首 其二》 -
49
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
刘克庄《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
50
固难唐突耆英社,尚可追攀老学庵。
刘克庄《病起十首 其五》 -
51
何须求入耆英社,作老农夫也自贤。
刘克庄《漫兴一首》 -
52
请渠观涑水,不敢齿耆英。
刘克庄《叙伦五言二十首 其一四》 -
53
□□□□□□室,殿耆英社独灵光。
刘克庄《□□□□》 -
54
清伊高会耆英少,碧濑新丘伉俪同。
刘克庄《挽陈司直二首 其二》 -
55
樗翁九袠逢初度,洛社耆英共举杯。
刘克庄《谢诸寓贵载酒 其一》 -
56
已向耆英逃姓字,肯因杨柳作歌行。
释元肇《菖蒲田》 -
57
耆英七十九,仿佛富公是。
王九万《寿游侍郎七十九》 -
58
未须人诧耆英会,更看公求耄老箴。
林希逸《贺后村生日庆八十 其二》 -
59
两朝人物号耆英,九折崎岖亦饱经。
林希逸《赵虚斋挽诗 其一》 -
60
招徕二老冠耆英,宝鼎氤氲俎豆珍。
王柏《孟冬朔旦修翁诞辰韦轩府判寺簿同宴与三侄孙忝陪于僎介之间以纪其事》 -
61
为语邦人休眷恋,北门卧护要耆英。
释绍嵩《知府黄寺簿生日 其九》 -
62
归见耆英定相问,只言闭户万山深。
李昴英《送舶使周申》 -
63
宛如九老瑞唐朝,又类耆英隆宋室。
卫宗武《墓松既夷所余无几方植松秧自赋》 -
64
相看仝国色,独酌愧耆英。
卫宗武《牡丹和韵二首 其一》 -
65
耆英亡老友,吟社欠同人。
卫宗武《挽南塘朱检阅二首 其二》 -
66
拟洛耆英宜有咏,班唐九老可成图。
卫宗武《月集呼声妓不至野渡于觞末俾赋诗以纪初集》 -
67
仰瞻通德衢,独立耆英第。
蔡襄《南都思杜祁公》 -
68
象绘耆英希五老,鹤归华表认千年。
李应春《句》 -
69
不须更结耆英社,溧水前头独绘君。
胡仲弓《过莆城怀刘后村中书因以奉寄 其二》 -
70
从人漫说侯鲭好,难与耆英菜味同。
陈着《梅山摘其绝为四首和来余因以次韵 其三》 -
71
更看它年陪菜酒,耆英会后接芳尘。
陈着《次韵史猷父乡集》 -
72
健领耆英社,清标利欲关。
陈着《挽陈菊坡枢密二首 其二》 -
73
耆英会上减名哲,高士传中添此翁。
刘黻《挽万竹西隠君》 -
74
八九十翁同胜会,一千余岁侈耆英。
钟季玉《宴建昌耋老》 -
75
忽闻干步踵门至,投我十二耆英诗。
王拱辰《耆英会诗》 -
76
八袠即今逾少壮,七人从昔冠耆英。
方回《平心胡秘监诞日》 -
77
洛阳刘伯寿,耆英典型在。
牟巘《十月既望能静饮客海棠花下即席索诗走笔一笑》 -
78
耆英图障烂如星,胜似屏风映紫茎。
牟巘《再用前韵盖座上有九老绣幛》 -
79
拟成东甬耆英社,剩乐壶天日月长。
陈允平《贺伯父大资休致》 -
80
东林冠盖旧耆英,百尺丰碑志墓茔。
何梦桂《挽劲轩郑府理》 -
81
待教须髩浑如雪,恰写耆英与世看。
吴龙翰《庚申冬寿秋崖先生》 -
82
昔我从耆英,图史娱朝昏。
李谨思《怀古》 -
83
元丰五年正月日,洛中耆英佳话出。
文天祥《生日谢朱约山和来韵》 -
84
庭讼萧然昼景清,每因闲暇接耆英。
韩维《和微之》 -
85
耆英会上十三人,当时世道如初春。
赵文《题耆英图》 -
86
白发苍颜半醉醒,衣冠洛社旧耆英。
连文凤《寿陈右司》 -
87
欲求绘画耆英手,写过江南子弟看。
李思衍《拜许鲁斋像》 -
88
洛社耆英久隠居,书田付与子孙锄。
赵必𤩪《挽邓南山 其一》 -
89
金坛有耆英,学博声名早。
仇远《和蒋全愚韵》 -
90
早愿明时相司马,他年洛社会耆英。
仇远《呈王直卿御史》 -
91
耆英日凋谢,嵩少无人烟。
陆文圭《赠翟良甫洛人南游》 -
92
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
汪炎昶《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
93
官冷身闲百不营,一时高会得耆英。
韩维《予会宾答微之惠诗》 -
94
耆英满朝路,回首一潸然。
韩维《毌沆挽辞二首 其二》 -
95
丰标留作耆英样,寿命应同国祚长。
王其《贺侍郎 其二》 -
96
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司马光《和子骏洛中书事》 -
97
真率除烦礼,耆英集上才。
司马光《和潞公伏日䜩府园示座客》 -
98
今春欲作耆英会,涓日象值神具比。
苏颂《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
99
况是耆英会中客,须同八十主人看。
范纯仁《子骏作真率会招安之不至二首 其一》 -
100
耆英后会成威烈,相貌前图壮世寒。
范纯仁《睢阳五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