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翰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翰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翰林的宋诗诗句
翰林[hàn lín]
释义:
1
谓文翰荟萃之所,犹词坛文苑。
2
指文士。
3
鸟栖之林。
4
官名。指翰林学士。参见“翰林学士”。
5
官名。指唐宋翰林院官员。
6
官名。指清代翰林院属官,如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等。
7
指翰林院。
列表:
-
1
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
陶谷《题玉堂壁》 -
2
五凤齐飞入翰林。
扈蒙《句》 -
3
殷郎去冬入翰林,九霄官署转深沉。
徐铉《月真歌月真,广陵妓人,翰林殷舍人所录,携之垂访,筵上赠此》 -
4
殿角风琴细韵移,烛台春幸翰林时。
宋白《宫词 其八一》 -
5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陈与义《登岳阳楼 其二》 -
6
翰林纪绩延真赏,县长绳愆且弥忘。
苏籀《次韵王丈丰父待制荔枝二十韵》 -
7
刺史江山聊复尔,翰林风月自依然。
王之道《送钱逊叔出守袭庆赐出身除职》 -
8
风月翰林能继踵,此去禁庭当擢用。
欧阳澈《送吴教授古诗》 -
9
闻道催宣召,传呼入翰林。
朱翌《贺陈内翰去非三首 其一》 -
10
我识今朝李翰林,十年隔绝飞寸心。
刘子翬《法石见李汉老参政》 -
11
翰林昔参建炎政,想见中兴人物盛。
刘子翬《法石见李汉老参政》 -
12
翰林大笔高前古,玉树诸郎霭后尘。
仲并《白氏夫人生日二首 其一》 -
13
翰林忆昔咏孤芳,自合移根向玉堂。
陈棣《别墅芍药盛开沈公辟有诗见嘲次韵代柬 其二》 -
14
忆初起家声烜赫,翰林主人嗟莫及。
晁公遡《赠师传郎》 -
15
翰林虞部相酬赠,同舍交情复见今。
王十朋《州宅十二咏 景卢赠人面竹杖》 -
16
-
17
共问翰林今孰似,凛然眉宇染风㙠。
洪适《过梁王寺书家君祠堂》 -
18
翰林最爱五松山,长说千年未拟还。
林桷《题太白五松书堂 其一》 -
19
醉着锦袍堪一笑,翰林风月我诸孙。
李流谦《次韵大人书怀 其二》 -
20
翰林万丈光常在,著作三都赋蚤传。
姜特立《和赵太中觅诗》 -
21
翰林碑立崔嵬上,待制诗题杳霭间。
陆游《和曾待制游两山三首 题育王山明月堂》 -
22
翰林偶脱夜郎讁,大醉赋诗黄鹤楼。
陆游《与青城道人饮酒作》 -
23
翰林惟奉还山诏,湘水空招去国魂。
陆游《行至严州寿昌县界得请许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述怀》 -
24
属国餐氊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陆游《雪中作》 -
25
曾伴翰林游赤壁,仍邀内史写黄庭。
陆游《赠道流》 -
26
翰林来从昭回上,满袖天香山水中。
杨万里《和石湖居士范至能与周子充夜游石湖松江诗韵》 -
27
高帝子孙谁宿德,翰林风月得先生。
杨万里《送赵民则少监提举二首 其一》 -
28
君家子华翰林老,解吟芳草夕阳愁。
杨万里《跋吴箕秀才诗卷》 -
29
康乐旧闻宜水竹,翰林新调带烟霞。
周必大《次韵胡邦衡二首 其二》 -
30
翰林今夜仍连直,讲殿明朝岂两般。
周必大《从驾过德寿宫马上得程泰之次庚寅玉堂旧韵有银章金带之戏走笔为谢》 -
31
台司夹侍书案黄,翰林进读天容庄。
周必大《进读三朝宝训终篇赐宴赐赉谢恩诗》 -
32
翰林主人极形容,无奈圆缺雌与雄。
周必大《寄题永新张氏无尽藏堂》 -
33
西牧村风流老,翰林里供奉人。
项安世《和王安抚六言十首 其二》 -
34
翰林尚书古遗直,不作三公奄窀穸。
张孝祥《刘倅示崇宁上舍题名翰林其父也》 -
35
何人遗我双玉瓶,武夷先生翰林卿。
张孝祥《谢刘恭父玉潭月色真石室之赐》 -
36
翰林主人子墨卿,文章意气飘朝云。
卫博《送齐六归石城》 -
37
小试翰林手,乘槎薄昆仑。
张栻《送黄子默》 -
38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梅尧臣《大明寺平山堂》 -
39
翰林主人亦不爱尔说,尔犹自惜知不知。
梅尧臣《戏作常娥责》 -
40
洛阳城中亦有园与宅,常同欧阳翰林携酒游。
梅尧臣《王祁公北园》 -
41
翰林文章宗,炙鲜尤所爱。
梅尧臣《永叔请赋车螯》 -
42
寄入翰林席,圣以不撤优。
梅尧臣《答刘原甫寄糟姜》 -
43
上有荆浩字,特归翰林公。
梅尧臣《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
44
翰林先生多所知,又笑画图收满屋。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戏作》 -
45
初分翰林公,岂数博士冷。
梅尧臣《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 -
46
翰林职清文字稀,不比外官烦应接。
梅尧臣《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
47
欧阳翰林最别识,品第高下无欹斜。
梅尧臣《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 -
48
翰林文字本雄强,况复斋祠向静坊。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景灵致斋见怀》 -
49
二十四年君日哦,翰林风韵郢中歌。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子飞内翰旧诗》 -
50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梅尧臣《次韵和永叔赠别择之赴陕郊》 -
51
公相为近亲,翰林为故人。
梅尧臣《送襄陵李令彦辅》 -
52
遨头上客人所敬,翰林先生士知慕。
陈造《送项平甫教授之成都》 -
53
翰林帐下饮羊羔,客子骑馿渡灞桥。
徐似道《呈周子充》 -
54
诗如翰林逸,书似邺侯多。
楼钥《李抚州挽词 其二》 -
55
上方勤阅武,愿赋翰林章。
楼钥《习马长杨诗》 -
56
函关候吏齐引领,翰林主人惜分手。
江休复《送祖龙学赴陕府酌饮赠别次欧阳永叔韵》 -
57
欣逢翰林主,还访玉壶公。
文彦博《留守相公和提举端明作三寿公字韵诗辄继前韵 景仁内翰》 -
58
争观苏翰林,未识李北海。
赵蕃《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对五首 其二》 -
59
翰林风月久芜没,莫叹青衫百僚底。
赵蕃《呈齐之二首 其一》 -
60
纵无临贺送,当有翰林观。
赵蕃《寄晦庵二首 其一》 -
61
促席久思宣室问,都人愿覩翰林游。
赵蕃《通问赣州留尚书并寄三首 其三》 -
62
翰林主人工墨客,它年稚子亦能诗。
徐谊《石井泉 其三》 -
63
翰林以谪流夜郎,我亦何为涉此境。
贾遵祖《题真仙岩》 -
64
翰林平日接群公,文酒相欢慰病翁。
欧阳修《夜宿中书东閤》 -
65
网罗百计偶得之,千里持为翰林宝。
欧阳修《白兔》 -
66
翰林酬酢委金璧,珠箔花笼玉为食。
欧阳修《白兔》 -
67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欧阳修《赠王介甫》 -
68
君不见翰林走旁访消息,寒城日日骑馿出。
徐照《爱梅歌》 -
69
翰林诗百篇,生公法三昧。
刘榘《凤凰台》 -
70
句法参同李翰林,风流依约谢宣城。
张镃《约周希稷游湖上园》 -
71
莫怪世间多不爱,翰林憔悴少陵贫。
张镃《次韵酬王之孟见赠》 -
72
翰林风月从来别,太史江山一味豪。
高似孙《赵君海惠蟳》 -
73
翰林内苑集贤阁,雨露承天近尺咫。
郑域《玉蕊花》 -
74
翰林风月恣推排,万马一空三峡倒。
曹彦约《次韵李晦父炎早梅》 -
75
拾遗不逢东道主,翰林长作夜郎囚。
柴中守《跋山谷书范滂传帖》 -
76
翰林学士知谁直,今日传宣与赐冰。
杨皇后《宫词 其一六》 -
77
翰林足避将军污,内史灰从廷尉然。
释居简《寄寒泉》 -
78
倚阑尽见诸峰出,如对风流李翰林。
高翥《登九华楼》 -
79
翰林此意知非浅,曾有坚心秉雪霜。
黄棨《题左翰林三友亭》 -
80
呼吸东风养姹婴,翰林非主墨非卿。
洪咨夔《长宁高守见寄用韵奉酬》 -
81
翰林钜公不识面,误以愚者名上陈。
赵抃《和范御史见赠》 -
82
短墨帝于玄圃,挟客卿于翰林。
岳珂《苏文忠潘墨诗帖赞》 -
83
施及翰林,特游戏耳。
岳珂《二苏文登趋阙二帖赞》 -
84
闻道泉人截𩍐留,翰林从此去吾州。
刘克庄《送真舍人帅江西八首 其二》 -
85
翰林两僊人,偶来听风竹。
刘克庄《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苏李听竹时各年四十九予今五十九矣遂次其韵》 -
86
翰林承旨贵,清净玉堂中。
宋太宗《赐苏易简 其一》 -
87
从风臣偃光朝野,此日清华见翰林。
宋太宗《赐苏易简 其二》 -
88
翰林承旨先受宣,西掖词臣及近侍。
田锡《圣方平戎歌》 -
89
翰林主人共赏菊,北门吟咏有余才。
田锡《酬宋湜贾黄中二学士菊花之什兼呈诸厅学士》 -
90
大明殿里上寿酒,翰林学士先群寮。
田锡《代书呈苏易简学士希宠和见寄以便题之于郡斋也》 -
91
阙下交游忆者谁,翰林苏毕韩损之。
田锡《送韩援赴阙》 -
92
翰林四主人,列辟群英粹。
柳开《赠诸进士诗》 -
93
乐天在翰林,亦和迁客词。
王禹偁《不见阳城驿》 -
94
吟笔偶遗工部意,赋词今识翰林权。
范镇《和提刑海棠》 -
95
翰林紫微文章公,欢然惜去宴头加。
沈绅《送程给事知越州 其一》 -
96
前日西行别翰林,为我开尊饮之酒。
祖无择《次韵和》 -
97
陕郡太守来告别,翰林主人为置酒。
吴奎《和欧阳永叔送龙学赴陕府酌饮赠别》 -
98
书丹翰林笔,埋玉息庵钱。
刘克庄《挽方倅岩仲二首 其二》 -
99
畿民犹说张京兆,宫媛皆知李翰林。
刘克庄《挽翁仲山常卿二首 其一》 -
100
尽笑翰林麻草拙,谁知老子布衾寒。
刘克庄《壬戌首春十九日锁宿玉堂四绝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