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置身的宋诗诗句
描写置身的宋诗诗句。
描写置身的宋诗诗句
置身[zhì shēn]
释义:
1
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列表:
-
1
平生苦无适俗韵,置身大禹巡方域。
胡宏《小圃将成》 -
2
置身苟得地,共保千岁期。
曾协《拟古六首 其四》 -
3
托命已甘同木偶,置身端亦似羸瓶。
韩元吉《记建安大水》 -
4
权舆置身地,大冶天地窄。
李流谦《上费邛州》 -
5
安有斯人可弃捐,置身只合金銮殿。
李流谦《送丁子昭左司湖南运副》 -
6
肻从放翁来住山,谁云置身不得所。
陆游《携瘿尊醉梅花下》 -
7
不辞道路远,置身湖海宽。
陆游《病雁》 -
8
置身事外息吾黥,独卧空堂一榻横。
陆游《东堂睡起》 -
9
乞骸幸蒙优诏许,置身忽在烟林傍。
陆游《游昭牛图》 -
10
茅屋三间自有余,置身不合在蓬壶。
释宝昙《和吉祥孜老二诗 其二》 -
11
临流念彫年,胡迺置身此。
陈造《七月附米舟之浙中作》 -
12
置身初濩落,有子晚光荣。
吕祖谦《叶子山右史父宣义挽章二首 其一》 -
13
置身瓶盎间,恐损双鬓青。
王炎《林监生日》 -
14
置身松下莫忘尘,况在松之上置身。
曾丰《二月三日至芗山寺刘薰卿在焉》 -
15
世间声利大苇箔,置身各自萦茧蚕。
敖陶孙《与太常丞丁晦甫》 -
16
置身风月上,出语色香外。
杜知仁《和范孙闲行溪西得梅数花韵 其一》 -
17
叠石类奇品,置身将侣俦。
刘学箕《北山园山石为形势买盗夜半择其尤者窃去累日怀抱作恶赋诗以纪鬰鬰》 -
18
置身木鴈间,兹焉愿终老。
张方平《昆山初秋观稼回县署与同寮及示姑苏幕府》 -
19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戴复古《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
20
置身不在众人下,处处皆成百尺楼。
戴复古《登楼绝句和者甚多又从而用韵择其可录者录之 其二》 -
21
破除梦幻从头了,安置身心向下看。
高翥《春夜》 -
22
极目尽时知水阔,置身高处见秋多。
杜范《己巳登玉峰亭二首 其二》 -
23
婵娟倚市为谁好,膏火置身空自煎。
程公许《和眉山杨清父龙渊小舫四绝句 其二》 -
24
嗟余病十载,置身药裹中。
陈起《送贺某赴兴化任 其二》 -
25
艰难为客惯,幽僻置身安。
释绍嵩《叹命》 -
26
置身声利场,何如且行乐。
释文珦《还山》 -
27
置身患不高,余事安足拟。
利登《杂兴 其六》 -
28
便欲逃世纷,置身岩穴里。
吴衍《翠蛟亭》 -
29
置身粪壤中,不复知臭香。
方一夔《感兴二十七首 其一○》 -
30
置身岂非德,抚事临若惊。
韩维《奉和象之夜饮之什》 -
31
臣有置身义,岂计官崇卑。
刘埙《补史十忠诗 江西制置司都统密公侑》 -
32
江汉置身贫作客,溪山合眼梦还家。
曾巩《遣兴》 -
33
竹扉常昼掩,幽僻置身安。
种放《酬陈齐民见寄》 -
34
我昧明哲戒,置身在天涯。
沈辽《杂诗 其二》 -
35
置身木雁间,恐非斯人徒。
冯山《中林道上》 -
36
置身爵禄庆赏外,人迹断处逢丘轲。
冯山《送满夷行秀才赴太学》 -
37
置身落蛮荒,生意不自陋。
苏轼《夜泊牛口》 -
38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
苏辙《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 石鼓》 -
39
人生嗟与草木同,置身所在由初植。
苏辙《次韵子瞻游道场山何山》 -
40
置身有得地,不问直与曲。
苏辙《次韵子瞻系御史狱赋狱中榆槐竹柏 榆》 -
41
为我忝丞辖,置身愿并凉。
苏辙《次韵子瞻感旧》 -
42
置身九州之上腴,争名焰中沃焚如。
黄庭坚《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 -
43
置身稍雍容,遇酒辄引满。
黄庭坚《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其一四》 -
44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 其二》 -
45
更欲置身须世外,世间元自不关人。
陈师道《八月十日二首 其二》 -
46
置身江海畔,放言麋鹿岑。
晁说之《初至鄜州感事》 -
47
置身唯所安,世累莫相干。
晁说之《置身》 -
48
孟尝无炭暖置身,杜虽有指不得结。
毛滂《出都寄二苏》 -
49
所得九牛毛,置身岂良策。
周行己《忆欧段》 -
50
功名浩荡怅何许,置身谋虑苦不久。
周行己《次天峰居士韵奉寄》 -
51
不假蜚霞佩,置身在君侧。
谢逸《怀汪信民》 -
52
弃置身外事,聊复乐俄顷。
李光《九日登琼台再次前韵》 -
53
江湖满天地,置身岂无所。
周紫芝《题徐伯远渚堂》 -
54
颜子置身陋巷,屈原放迹江湖。
吕本中《奉怀张公潜舍人二首 其一》 -
55
慎勿学瓜瓠,置身篱落傍。
吕本中《记夜》 -
56
白衣本山人,置身岂疏放。
吕本中《秋窗遣兴 其一○》 -
57
芗林未置身,泛宅先入手。
曾几《企疏堂》 -
58
偶逢冬少三余雨,况置身无百虑关。
王洋《至法海寺》 -
59
顾影不知天际雁,置身方类鼎中鱼。
郑刚中《寄徐彦偲》 -
60
-
61
置身倘有地,肤髪讵足惜。
李弥逊《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