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秦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秦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秦人的宋诗诗句
秦人[qín rén]
释义:
1
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列表:
-
1
邮通五尺秦人道,吏拥双朱汉守轓。
宋庠《赠职方齐员外》 -
2
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
潘正夫《澹岩六韵奉呈逊叔侍郎兼寄惠照禅老》 -
3
秦人一去无消息,千古峰峦色转鲜。
释嗣宗《颂古二十六首 其五》 -
4
避世秦人应绿髪,茹芝仙子好朱颜。
张嵲《西谷歌》 -
5
诗人说尽山中佳,一原春色秦人家。
释慧空《与郛郎作骨董羹四首 其二》 -
6
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
张滉《留题澹岩 其一》 -
7
当户蛟龙森汉柏,隔江鸡犬隠秦人。
张浚《登道观》 -
8
不以秦人视越瘠,载驰楚尾与吴头。
曹勋《和都运龙图二首 其一》 -
9
歌缘郢客高难和,璧是秦人误指瑕。
宋祁《同年王圣源南都讲授》 -
10
一水东流浮落花,隔云应有秦人住。
邓柞《题白莲院》 -
11
南阮固应惭北阮,越人那得累秦人。
释法空《乞赀曹勣》 -
12
却缘火是秦人火,只与焚书一样红。
刘棐《咸阳 其二》 -
13
要识方舟老博士,卢敖元是避秦人。
李石《钓车道人远来再以前韵赠之》 -
14
秦人凿渠开陌阡,坐临关东常晏然。
晁公遡《师永锡家青神喜红花堰兴作诗因次韵》 -
15
口甘秦人炙,莫采首阳苓。
晁公遡《次韵刘安收惠诗二首 其二》 -
16
谁欤非楚咻,何者避秦人。
员兴宗《哭黄省元贡 其二》 -
17
秦人竟去无来踪,千载桃源隔流水。
员兴宗《李太白古风高奇或曰能促为竹枝歌体何如戏促李歌为数章 其四》 -
18
为言高阁登临者,莫作秦人视越人。
王十朋《秦望阁》 -
19
我闻秦人灭六国,酷若犬磔临江麋。
王十朋《次韵梁尉秦碑古风》 -
20
不作秦人视越人,深怜里舍甑生尘。
王十朋《赵仲永和东坡汝阴雪诗并举赵德麟赈济故事见示遂次其韵》 -
21
欲留王母盘中核,兼采秦人洞里薪。
王十朋《次韵昌龄西园十咏 桃》 -
22
-
23
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跃秦人泣。
王灼《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
24
白发秦人遁,厖眉汉尉潜。
洪适《雪诗用晁无咎韵》 -
25
涎流方外胜,秦人望轩羲。
李流谦《从冯黎州饮梅林以山谷旧时爱酒陶彭泽今日梅花树下僧分韵赋诗得时字》 -
26
悲哉秦人真虎狼,欺侮六国囚侯王。
陆游《石首县雨中系舟戏作短歌》 -
27
从骑三千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陆游《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 -
28
秦人万里筑长城,不如壮士守北平。
陆游《军中杂歌八首 其二》 -
29
秦人宦于秦,百事顺耳目。
梅尧臣《薛中舍宰闻喜》 -
30
秦人号智囊,吴瓠系狗颈。
梅尧臣《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 -
31
秦人燔六经,非与经为仇。
陆游《六经 其二》 -
32
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陆游《山家五首 其一》 -
33
经过不相识,唤作避秦人。
陆游《山园书触目》 -
34
手携避秦人,行上腰带鞓。
陆游《夜卧久不得寐复披衣起呼灯作草书数纸乃复酣枕明旦作此诗记之》 -
35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陆游《仲夏风雨不已》 -
36
吾庐已是桃源境,不为秦人更问津。
陆游《自咏》 -
37
万事只增思鲁叹,百年常愧避秦人。
陆游《溪上》 -
38
闭门便造桃源境,不必秦人始是仙。
陆游《幽居二首 其一》 -
39
坐想秦人声,思倾杜陵酒。
梅尧臣《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一七》 -
40
洛水源边邑,秦人隠处山。
梅尧臣《送王推官宰上洛先归关中》 -
41
是非取与应不移,秦人休衒张仪舌。
梅尧臣《送潘司封知解州》 -
42
桃花已满秦人洞,杏树犹存董奉祠。
梅尧臣《依韵和吴正仲屯田重台梅花诗》 -
43
莫信秦人五大夫,一生清苦不敷腴。
杨万里《道旁雨中松》 -
44
碧云欲合带红霞,知是秦人洞里花。
周必大《以红碧二色桃花送务观》 -
45
碧桃几片来何处,试访秦人武陵路。
周必大《渔父四时歌 其一》 -
46
秦人溪畔汉人山,万木参天六月寒。
周必大《送梁山长老智显》 -
47
金马玉堂辞汉殿,桃花流水访秦人。
周必大《奉祠还家侄绎以诗相迎次韵》 -
48
秦人避秦久寓此,种桃千树春风前。
史尧弼《留题丹经卷后》 -
49
岂无老子知津意,尚有秦人逐客情。
释宝昙《泊通明堰》 -
50
疑尔秦人徒,此类桃花源。
李洪《过分水岭》 -
51
乍疑武陵源,秦人傥再逢。
李洪《桃花菊》 -
52
窈窈辰溪路,秦人此避秦。
项安世《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 其一》 -
53
秦人磨斧闯山东,七泽青邱入梦中。
项安世《善谑驿淳于髠墓上有木斜出口占》 -
54
宁从东海死,不作帝秦人。
项安世《次韵颜运使伏龙山诸葛祠堂二首 其二》 -
55
南阮固应惭北阮,越人哪得累秦人。
释法空《乞赀曹勣》 -
56
周穆得同狼,秦人指为马。
梅尧臣《鹿》 -
57
五色相钩蔕,秦人应自夸。
梅尧臣《送咸阳主簿王秘校》 -
58
去与秦人采,来扶楚客衰。
梅尧臣《司马君实遗甘草杖》 -
59
出谷秦人望,经湖谢客期。
虞俦《自云门还泛若耶溪入镜湖寄院中诸公》 -
60
长城役罢骊山起,秦人断念还居里。
薛季宣《梦仙谣》 -
61
固知秦人游戏余,非民之利宁一时。
梁安世《秦碑一纸并古诗呈王梅溪太守》 -
62
秦人弊申韩,亡梁以崇佛。
陈傅良《张冠卿以前诗怀哉各努力人物古来少之句为十诗见寄次韵奉酬 其七》 -
63
传闻楚俗尤凋瘵,勿以秦人视瘠肥。
楼钥《送胡巨济宰湘潭》 -
64
秦人驱丁夫,筑城备强胡。
王炎《饮马长城窟》 -
65
游嬉白衣老,疑是避秦人。
曾丰《至兴安县游乳洞》 -
66
晋郡犹余晋时事,幽人疑是避秦人。
曾丰《二月三日至芗山寺刘薰卿在焉》 -
67
移舟汉将祠,蹑屐秦人洞。
赵蕃《赠别吴仲权三首 其三》 -
68
不臻屈子南征地,宁识秦人避世仙。
赵蕃《送王赞子襄》 -
69
云昔秦人有天下,鏖战六国愚黔黎。
甘同叔《题昌山圣姥庙》 -
70
昔有秦人尝穴处,世从山谷始名传。
留筠《题澹山岩》 -
71
从来汉粟劳飞挽,当使秦人自战耕。
欧阳修《送沈待制陜西都运》 -
72
秦人若也全师集,云母车盛晋鼎归。
曾极《谢玄庙》 -
73
秦人昔恃此,烧书无愧颜。
张镃《杂兴 其二》 -
74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
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其二》 -
75
辟秦人去几千年,介石于今尚块然。
洪彦华《澹岩纪游 其三》 -
76
若问武陵先日事,相逢具是避秦人。
金朋说《赏桃吟》 -
77
石梁渡山涧,上有秦人居。
裘万顷《题苏希亮画》 -
78
借问桃花今在否,秦人元不爱山川。
韩淲《桃源山道者小庵》 -
79
疑有秦人住洞天,□来舣舟携酒入。
倪德元《钓鱼矶》 -
80
有问春工在谁手,避秦人在武陵溪。
释居简《三锡堂下接桃 其二》 -
81
危于汉使回车坂,深似秦人避乱溪。
释居简《次复斋奚左藏补陁岩寺韵寺有象鼻岩渴霓皆佳致》 -
82
桃源更有避秦人,割鸡为黍迎来宾。
刘宰《玉糁羊歌》 -
83
秦人自爱三章法,枉却先生胆气粗。
苏泂《玉斗》 -
84
儿童共指深衣笑,问是秦人是晋人。
赵庚夫《心宇》 -
85
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
洪咨夔《次及甫入峡杂咏 钓鱼石翁》 -
86
嵩山洛浦忽入梦,秦人汉士具堂堂。
汪莘《潘别驾寄牡丹歌次韵》 -
87
秦人称帝鲁连耻,宁向苍苔留屐齿。
叶绍翁《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
88
试看源上客,犹恐是秦人。
张尧同《嘉禾百咏 桃花亭》 -
89
不受秦人封,铁立心慨慷。
王迈《乔松歌》 -
90
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
阳枋《癸亥守岁聪儿桃源黄溪村居 其一》 -
91
花闲越鸟钩辀语,谿外秦人髣髴逢。
丁宝臣《招通判沈兴宗游五泄》 -
92
近传湖户警,愁杀避秦人。
刘克庄《即事十绝 其六》 -
93
-
94
近闻秦人笑相语,待我东谿种碧桃。
严羽《思归引》 -
95
桃花饭有秦人味,不染膏粱脂腻香。
李龏《渔父》 -
96
遇风尽是同舟客,肯把秦人视越人。
王同祖《秋日金陵制幕书事 其四》 -
97
山中老子一间屋,屋后秦人五大夫。
方岳《牛庵后古松五株》 -
98
秦人逐客真少恩,客来须看春正酣。
方岳《扫蜜》 -
99
仙隠老寻双橘柚,避秦人爱小桃源。
孙锐《避虏入洞庭》 -
100
秦人挟弹巢若危,吴宫遗火巢空散。
王谌《黄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