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渊源的宋诗诗句
描写渊源的宋诗诗句。
描写渊源的宋诗诗句
渊源[yuān yuán]
释义:
1
水的源头。比喻事物的本原。
2
指学业上的相师承。
3
犹关系,联系。
4
深邃,深广。
列表:
-
1
师说岂不明渊源,首推燕许润王纶。
苏籀《皇甫一首》 -
2
云霄门阀公侯拜,藻斧渊源典册光。
苏籀《潘舍人求父朝议挽诗》 -
3
嗟嗟此病云何瘳,渊源友尚颜轲俦。
苏籀《退士一首》 -
4
渊源濡染由所自,甚美而度多文词。
苏籀《送滁守蔡瞻明提举》 -
5
遽闻皇甫语穿天,渊源盖是退之客。
邓肃《质夫和来》 -
6
洞千古之渊源,造万像之模则。
释正觉《颂古一百则 其七四》 -
7
彻见渊源方是我,了知变态无别人。
释正觉《禅人写真求赞 其七》 -
8
渊源彻底碧涵秋,谁道寒光凝不流。
释正觉《渊禅人出丐求颂》 -
9
一点彻底兮丛林渊源,万化夤缘兮葛藤枝蔓。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一五三》 -
10
穷河汉于昆仑之椒,渊源亲到。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二六》 -
11
性得渊源,穷通自然。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二三三》 -
12
羡子有渊源,浚治令深稳。
张九成《次陈一鹗韵》 -
13
九经在践履,勤劳穷渊源。
晁谦之《送侄子靖还九经堂》 -
14
先秦述作知渊源,相斯不绍嗟无传。
李处权《谢徐献可送款识刻》 -
15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高闶《挽和靖先生》 -
16
清泉道人乃了此,笔下渊源心自得。
朱翌《谢人惠浅滩一字水图》 -
17
孔林黄玉化飞埃,一派渊源有自来。
刘子翬《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 -
18
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
王之望《杂诗四首 其四》 -
19
学有渊源流不竭,诗如珠玉价难酬。
王之望《和制帅 其四》 -
20
北济渊源连海峤,西岐枝叶茂江湖。
释慧远《偈颂一百零二首 其九三》 -
21
正欲叩渊源,独恨未暇耳。
吴芾《寄季元集》 -
22
平生学术在斯民,蕴积渊源百未伸。
陈棣《挽奉议刘公度四首 其二》 -
23
游夏渊源鲍谢才,声名虽泯思无涯。
史浩《楼予善使君挽辞 其一》 -
24
去岁始识面,未遑叩渊源。
王十朋《别宋孝先》 -
25
日亲师与友,力学探渊源。
王十朋《渊源堂十二诗 渊源堂》 -
26
人才蕴秀异,学业扣渊源。
王十朋《书院挂额展筵雅会也戏集诸堂轩斋名作诗》 -
27
志宜存远大,学必探渊源。
王十朋《闻诗生日》 -
28
斅学功相半,渊源力可寻。
王十朋《送陈元佐游剡》 -
29
平叔渊源易论语,子云游戏字方言。
王十朋《送何希深舍人赴召》 -
30
渊源师杜真知体,人物如平岂久贫。
王十朋《赠陈教授正仲》 -
31
符竹南来识广文,经横讲席见渊源。
王十朋《别蒋元肃》 -
32
吾先圣人徒,游夏同渊源。
曾协《题大儿新安官舍三乐斋》 -
33
笔底渊源万顷多,卷中句法不随波。
洪适《次韵李举之县丞秋日偶成 其四》 -
34
学有渊源能贯通,文如藻绣总䌷奇。
洪适《鹿鸣宴致语口号》 -
35
典刑寄老成,师友须渊源。
汪应辰《借舍人吕丈送大雅东还诗韵奉呈》 -
36
渊源见云仍,梦泽吞八九。
韩元吉《毛文仲惠文编》 -
37
羡君渊源得所自,结交道义相追游。
李吕《承德功仙尉出示直翁感兴之作辄次其韵》 -
38
渊源有如此,沾丐及吾曹。
陈良祐《挽吕东莱二首 其一》 -
39
文采于菟见一斑,旧知句法有渊源。
吴儆《还程彦举诗卷》 -
40
问学须渊源,文字要追琢。
姜特立《赋汪先辈昆仲听雨轩》 -
41
渊源雅颂吾岂敢,屈宋藩篱或能测。
陆游《枕上感怀》 -
42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
梅尧臣《黄河》 -
43
渊源两名衲,筑阁扪星辰。
陆游《开元寺小阁十四韵》 -
44
闭门养气渊源在,未敢摧伤学楚骚。
陆游《岁晚》 -
45
早擅渊源学,常怀恳款忠。
陆游《太师魏国史公挽歌词五首 其一》 -
46
直使超然有得,岂若渊源六经。
陆游《六言杂兴九首 其九》 -
47
大学渊源不易穷,古人立志自童蒙。
陆游《又明日复作长句自规》 -
48
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陆游《读宛陵先生诗》 -
49
渊源师友简编上,土木形骸鱼鸟间。
陆游《老鳏》 -
50
圣域渊源虽自力,故交零落与谁同。
陆游《斋中读书罢有感》 -
51
渊源虞唐至周孔,黄河万里昆仑来。
陆游《读书杂言》 -
52
洙泗渊源一线寒,再从伊洛起涛澜。
杨万里《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一》 -
53
经学渊源史笔高,文章余力埒风骚。
周必大《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其三》 -
54
化行同邑得模楷,经授犹子留渊源。
周必大《龙泉项汝弼字唐卿卢溪书院》 -
55
词华尔雅骚可奴,议论渊源经可续。
喻良能《李侍郎三和屋字诗次韵为谢》 -
56
政自渊源出,声连海嶽清。
释宝昙《谢殿撰挽词二首 其一》 -
57
共说渊源非曩日,好披肝胆奉明恩。
朱熹《仲缜尊兄对策南宫相顾田舍辄赋小诗攀饯行李》 -
58
参玄问学渊源远,友许游从日月多。
高文虎《和曾原伯寄超化举长老》 -
59
谏行膏泽苕溪水,讲劝渊源养浩堂。
许及之《刘正言讲筵视职初直玉堂见案上所和高紫微阳字诗宠和二章见示因用韵答以一首深愧短拙》 -
60
治安犹涕泣,师友故渊源。
虞俦《宝阁尚书凌公挽诗 其一》 -
61
渊源师老杜,体制陋西昆。
陈谠《句 其一》 -
62
学海失渊源,词林少根柢。
程洵《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
63
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
赵公豫《滕王阁怀古和新会马持国韵》 -
64
泉不因人热,渊源自古今。
赵公豫《冷泉亭》 -
65
渊源更擅麟史长,碑版肯居鳄文后。
梁安世《赠王锡老》 -
66
灵均渊源,建安风度。
唐仲友《续八咏 八咏掞英词》 -
67
文献定知丞相似,渊源还自洛阳来。
吕祖谦《向运使挽章》 -
68
伊洛有真派,渊源洙泗宗。
廖行之《寿湖南宗宪五首 其四》 -
69
此非以政学,渊源甚分明。
楼钥《彭子复临海县斋》 -
70
学问粹然正,师友承渊源。
楼钥《代毛崇夫贺妇翁黄圮老生朝》 -
71
家有春秋学,渊源更得师。
楼钥《石南康挽词 其二》 -
72
王杨仕宦曾相接,游夏渊源有自来。
楼钥《姜秘监挽词 其一》 -
73
师友渊源得西洛,文章声价冠南宫。
楼钥《樊运使挽词 其一》 -
74
司成蕴蓄何如厚,万顷渊源海波秀。
赵善括《谢葛守诗轴》 -
75
谨厚唐刘氏,渊源汉贾生。
钱佖《挽薛艮斋 其二》 -
76
根本于丘轲,道德其渊源。
沈继祖《送洪内翰知太平府》 -
77
世儒多户牖,家学自渊源。
蔡戡《康素居士邵君挽诗 其二》 -
78
一从元祐诸公后,得此渊源自玉山。
彭龟年《送郑尚书守建安十首 其三》 -
79
易学渊源出义方,绪余犹作汉文章。
曾丰《增城丞嘉禾张元辅才过郡辄去未及款曲已而同校艺晋康 其一》 -
80
六义极渊源,一贯相授受。
赵蕃《重阳近矣风雨骤至诵邠老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辄为一章书呈教授沅陵》 -
81
如君为学未易论,渊源固自知所尊。
赵蕃《简子崧时丞建德》 -
82
通学元分族,渊源信有余。
赵蕃《挽游迪功》 -
83
明知有传受,未易测渊源。
赵蕃《寄黄子耕》 -
84
先世文章出遗逸,当家句法有渊源。
赵蕃《寄黄子耕》 -
85
师友渊源说宗派,要君文字饱研磨。
赵蕃《闻曾裘父丈亡追用前韵寄审知二首 其一》 -
86
损益观其友,渊源问所由。
赵蕃《送处州斯远二首 其二》 -
87
向来朱建安,拊手笑渊源。
叶适《林叔和见访道旧感叹因以为赠》 -
88
渊源罗仲素,师友李延平。
曾极《文公先生挽词》 -
89
气味故相许,渊源须细论。
孙应时《武担山感事 其三》 -
90
莫疑见识惊流俗,自是渊源到古人。
孙应时《挽徐季节先生 其二》 -
91
先生文章擅经纬,战法渊源如孔子。
刘过《呈陈总领五首 其三》 -
92
岐嶷称前辈,渊源便老成。
邵度《挽东莱先生 其三》 -
93
儒林急渊源,不遣朔庭空。
罗鉴《题吴氏四贤堂 其二》 -
94
道德渊源漫斟酌,理义刍豢饱啮龁。
陈淳《用敖教所赠诗韵送行》 -
95
亦侯作霖大手段,家学渊源传自古。
陈淳《贺傅寺丞喜雨二十六韵》 -
96
泽民致主渊源学,那或浮沉逐辈流。
陈淳《送滕教归二首 其二》 -
97
道为贤侯讲泮宫,渊源程子及周翁。
陈淳《寓严陵学和邓学录相留之韵》 -
98
早得名师友,渊源正不他。
陈淳《挽王郎中五首 其一》 -
99
早识渊源正,从师事切磨。
陈淳《挽杨料院二首 其一》 -
100
悠哉扁榜佳,碑板见渊源。
韩淲《东山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