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延陵的宋诗诗句
描写延陵的宋诗诗句。
描写延陵的宋诗诗句
延陵[yán líng]
释义:
1
古邑名。
2
借指季札。
3
汉成帝陵。
4
指汉成帝。
5
复姓。
列表:
-
1
-
2
其间延陵季,煜煜承华跗。
宋庠《和答吴充学士见寄长韵》 -
3
延陵乃有能诗鉴,子路犹为少读书。
苏籀《偶成二绝 其二》 -
4
好住延陵皋泽去,强同溱洧济人过。
苏籀《秋分一首》 -
5
延陵皋壤决归欤,习气过忧觚不觚。
苏籀《䌷史》 -
6
延陵挂孤剑,吴月照峩岷。
苏籀《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 松门》 -
7
建邺鱼飧武昌水,延陵皋壤霸王都。
苏籀《送苏念八郎下第西归梁益》 -
8
延陵先生当盛时,卓荦英姿独继之。
欧阳澈《送吴教授古诗》 -
9
延陵有伟人,遗我锦绣篇。
欧阳澈《朝宗以诗见赠叙从游之乐广其意作古诗谢之并简敦仁德秀》 -
10
高才卓荦冠儒门,知是延陵几世孙。
欧阳澈《德秀和韵见酬因复之》 -
11
延陵宿望冠三吴,又见熙朝老大夫。
胡寅《吴守祈雨有应》 -
12
可得延陵重一听,流波雅引在金徽。
宋祁《冬夜饮散怅然有感》 -
13
先生著名节,百世追延陵。
向𤃃《题吴傅朋游丝书》 -
14
伟哉延陵老,三纪常研精。
王之望《吴传朋游丝书》 -
15
博物延陵有令孙,不因官冷作儒酸。
王十朋《吴宗教惠西施舌戏成三绝 其二》 -
16
去岁延陵骇心目,指摘形容写行记。
邓深《遡峡诗》 -
17
一编徒挂延陵剑,三径谁开靖节樽。
洪适《钱伸仲挽诗二首 其二》 -
18
我愿延陵道,几如渭水阳。
范成大《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 其三》 -
19
延陵旧所熟,气味固难忘。
张栻《张子真杨政光吴德夫追路湘源赋此以别》 -
20
延陵七春梦,悲切意更微。
薛季宣《延陵感怀》 -
21
延陵蹔游豫,佳期未云卜。
薛季宣《春兰有真意》 -
22
它日延陵剑,犹堪挂墓松。
周孚《代人作孙尚书挽词二首 其二》 -
23
延陵存一老,元祐得遗音。
王质《挽吴节夫二首 其一》 -
24
嬴博延陵恨,人琴子敬悲。
楼钥《王通判挽词 其二》 -
25
伤哉嬴博葬,泪尽老延陵。
楼钥《陆宣城挽词》 -
26
我朝巨笔惟章徐,武夷近数延陵吴。
欧阳光祖《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
27
英英延陵家,蔼蔼宜章县。
赵蕃《赠别吴仲权三首 其一》 -
28
江西名士多所识,尽道延陵有异孙。
赵蕃《简赠吴仲权镒》 -
29
呜呼季子延陵墓,不待镵辞行可知。
赵蕃《哭蔡西山》 -
30
延陵有佳孙,好学谨操持。
陈文蔚《寄题吴子似所居二首 经德堂》 -
31
他时延陵西,彼此记闲放。
韩淲《吴推官十五见过》 -
32
延陵有客正同僚,千里相望意已消。
韩淲《送客 其三》 -
33
双旌不驻夫差国,谁振延陵季子心。
释居简《寄王平江侍郎 其一》 -
34
幡然不惮延陵去,季子清风百世存。
刘宰《送罗季能还延陵镇》 -
35
生当事长信,死愿奉延陵。
刘克庄《杂咏一百首 班婕妤》 -
36
主人识鉴非延陵,金石何烦荣固陋。
田锡《酬桐庐知县刁衎歌》 -
37
延陵大士诗中虎,接武黄陈肩李杜。
白玉蟾《赠吴道士》 -
38
竹西歌吹古扬州,分与延陵第一流。
许月卿《赋吴廷圭筼西亭》 -
39
石麟已换延陵冢,银汉今无博望槎。
真山民《留槎阁寓感》 -
40
渤海刀将卖,延陵剑又来。
张埴《果泉来馆中》 -
41
不知庾叟江潭赋,何似延陵季子诗。
马廷鸾《谢吴直卿惠嘉树篇》 -
42
延陵有孔篆,乌宁半辞止。
王应麟《唐开成年墓志石》 -
43
手摩铭碣吊延陵,落日青山昨梦惊。
何梦桂《挽吴静轩》 -
44
黔娄不盖体,延陵有遗悲。
文天祥《挽巽斋先生欧阳大著》 -
45
番令宅前花未盛,延陵墓上草先青。
连文凤《寄悼浦江吴县令清翁》 -
46
姑苏无限骚人楚,不罪延陵罪浣沙。
陈普《咏史 季札》 -
47
象贤再见延陵季,十字碑题至德侔。
吴文忠《嵩山下至德祠》 -
48
独忆延陵客,风流似季真。
陆文圭《和宋春卿寄诗韵二首 其二》 -
49
谁笔延陵墓,呜呼永不刊。
陆文圭《挽吴朝奉》 -
50
山川阳羡由来胜,谣俗延陵自古淳。
刘敞《送沈康学士知常州》 -
51
献书嘉魏叟,博物待延陵。
刘敞《召赴崇政殿观新乐》 -
52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司马光《咏史 其二》 -
53
京兆开阡贵,延陵题墓荣。
司马光《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二》 -
54
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亲。
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 -
55
墙面岂能知奥义,延陵听赏自为聪。
王安石《次韵吴冲卿召赴资政殿听读诗义感事》 -
56
拱木延陵瞻故国,丛祠瓜步认前朝。
王安石《送真州吴处厚使君》 -
57
今日延陵墓,仍书季子碑。
刘攽《苏度支挽诗 其二》 -
58
延陵君子墓,南极老人星。
刘攽《挽刁景纯二首 其二》 -
59
唯有延陵志,斯文久愈新。
范纯仁《程明道挽词三首 其二》 -
60
战国干戈礼义隳,延陵高节救周衰。
杨杰《延陵季子庙》 -
61
同预杨公国士知,延陵应得我题碑。
沈辽《复作过商翁墓 其三》 -
62
龙马观牺迹,延陵识圣真。
范祖禹《谢赐御书诗五言十韵》 -
63
岂如延陵庑下赁舂人,无色无才贫且乐。
吕南公《延陵行》 -
64
惟我延陵子,情真意更亲。
陈氏《送张邦基母 其一》 -
65
流波意密知音少,可得延陵为试观。
杨亿《暑咏寄梅集贤》 -
66
长卿骨已朽,延陵得兹亭。
米芾《干越亭》 -
67
山路春风桃李香,延陵长者贲岸房。
释子淳《喜吴云叟公裕垂访》 -
68
我非国侨贤,惭负延陵知。
洪刍《赠倪涛少府》 -
69
延陵多贤孙,杰然者迪吉。
谢逸《吴迪吉载酒永安寺会者十一分韵赋诗以字为韵予用逸字》 -
70
共访延陵季子孙,呼儿酌酒烹双鲤。
谢逸《访吴子珍新居》 -
71
寂子延陵秀,晖映敌冰雪。
李彭《蒲塘道中寄怀归宗逈中法阐法仁三僧》 -
72
唯有延陵逃遁去,清名高节满乾坤。
范仲淹《苏州十咏 灵岩寺》 -
73
哀穷进食类漂母,解剑挂墓同延陵。
李纲《投金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