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含烟的宋诗诗句
描写含烟的宋诗诗句。
描写含烟的宋诗诗句
含烟[hán yān]
释义:
1
带着烟或云雾气。
列表:
-
1
濛濛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徐铉《柳枝辞十二首 其六》 -
2
鸡树晚花疏向日,龙池轻浪细含烟。
徐铉《再领制诰和王明府见贺》 -
3
新月含烟霏,遥依乱峰出。
张嵲《观月出》 -
4
密竹含烟争滴翠,幽兰浥露远闻馨。
欧阳澈《秋日山居八事 其五》 -
5
古寺春山青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
宋高宗《赐僧守璋二首 其一》 -
6
耳里种田,满口含烟。
释法全《颂古十九首 其一四》 -
7
十二时中无不应,金莺频道柳含烟。
释印肃《颂十玄谈 心印 其四》 -
8
柳条无颜色,已含烟雨眉。
洪适《检校园花》 -
9
一藂绿凤尾含烟,径尺红英晓更鲜。
姜特立《红蕉二首 其一》 -
10
古寺春山青更妍,长松修竹翠含烟。
宋孝宗《赐圆觉寺僧德信 其一》 -
11
濛濛喷雾雨,冉冉含烟曦。
喻良能《望所居西山瀑布》 -
12
离离秋实压枝柔,带露含烟烂不收。
喻良能《自入新安境中鸭脚千树罗生道傍秋实离离低拂行客顾之欣然因成绝句》 -
13
竹柏含烟悄青葱。
朱熹《招隠操 反招隠》 -
14
细柳含烟凝翠色,浮鸥戏水弄晴晖。
张孝祥《湖上晚归遇雨》 -
15
含烟带露不相下,拄腹撑肠未云足。
陈造《食晚菘新笋》 -
16
含烟带露已经秋,颗颗通红气味周。
释浄全《摘椒颂》 -
17
翠壁润含烟,层峯去天咫。
赵彦假《翠蛟亭和巩栗斋韵》 -
18
西岩树色含烟,东谷华光映日。
释文礼《颂古五十三首 其一二》 -
19
梅花香喷雪,杨柳冷含烟。
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 其七○》 -
20
山翠含烟重,榴红着雨深。
赵汝鐩《同子严初夏饮山閤》 -
21
高下楼台微带雨,参差树木远含烟。
黄汝嘉《登骑石山 其二》 -
22
痴云妬日吞还吐,弱柳含烟巧斗新。
程公许《正之二十八日忽小霁领数客过东湖若水有赋为次韵》 -
23
花凝玉勒含烟露,酒泛金樽醉绮罗。
向敏中《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
24
岂不见黄梅路上数株松,带雨含烟,一似朱泾堤畔柳。
释了惠《五祖送六祖渡江并船子接夹山赞》 -
25
岸柳含烟翠,江花脱晚红。
释绍嵩《戏笔》 -
26
岸柳含烟犹绿瘦,海棠裛雨正红肥。
李曾伯《庚戌题雪观用方孚若韵》 -
27
素纨摇月,碧帐含烟。
释绍昙《偈颂一百零四首 其五五》 -
28
桐叶成阴愁引月,菊花无酒冷含烟。
释绍昙《挽颜伯涯制斡》 -
29
古桧含烟,青山展画。
释绍昙《代赞罗汉 其一》 -
30
衰草含烟木叶黄,空城摇落客思乡。
方一夔《杂兴》 -
31
绿柳含烟烟不消,红花喷火火无烧。
释希坦《婆餠焦》 -
32
暗销春恨含烟薄,靓落晨妆受雨低。
董嗣杲《桃花》 -
33
村北村南叫杜鹃,簑披春雨掏含烟。
翁森《耕》 -
34
含烟竹坞朝常失,当户松阴晚自移。
陈宗远《萧季贤有斋名雪涧求鄙语置诸贤之后勉成四韵》 -
35
杨柳巧含烟景合,芙蓉争带露华开。
曾巩《环波亭》 -
36
铜池寒引溜,玉树晚含烟。
刘敞《九月二十五日召赴后苑观稻》 -
37
草浓初过雨,林静远含烟。
司马光《和王安之题独乐园》 -
38
借问含烟晚,能胜裛露初。
司马光《和子骏新荷》 -
39
风含烟外节,月点雾中茵。
王安石《和吴冲卿集禧斋祠》 -
40
青灯隔幔映悠悠,小雨含烟凝不流。
王安石《五更》 -
41
池雨含烟暝不收,草根长见水交流。
王安石《次韵张仲通水轩》 -
42
残雪离披山韫玉,新阳杳霭草含烟。
王安石《同长安君钟山望》 -
43
平芜十顷绿含烟,胜事兴衰已百年。
胡宗愈《众乐亭 其二》 -
44
柳眼含烟如恨客,花心凝露欲啼春。
郭祥正《和安止怀予北归怅然有作三首 其二》 -
45
苍翠正含烟雾湿,一峰先占太阳红。
郭祥正《予家小山四首 晓》 -
46
石上红花低照水,山头翠篠细含烟。
张舜民《扳子矶》 -
47
高枝含烟雾,密叶张羽翼。
范祖禹《游李少师园十题 雁翅柏》 -
48
江上忽含烟雨意,数峰还在有无中。
黄裳《延平阁闲望 其五》 -
49
料理愁怀落那边,桃花烘日竹含烟。
李之仪《次韵夹竹桃花》 -
50
二景入妙解,元气含烟词。
秦观《次韵奉酬丹元先生》 -
51
天低芳草接浮云,万柳含烟翠不分。
张耒《春雨中偶成四首 其三》 -
52
云衣冷萧条,静对含烟玉。
郭三益《韦羌山式公绿筠庵诗》 -
53
风鉴从来别俗氛,吐词句句含烟云。
释德洪《次韵君武中秋月下》 -
54
岸柳含烟翠。
释法灯《句 其二》 -
55
浅霞漏日迎前骑,轻吹含烟猎后旌。
尚佐均《次韵和于巽祗谒真祠》 -
56
含烟朝日丽,择路晚云愁。
李彭《游藏山寺》 -
57
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
朱淑真《竹 其一》 -
58
含烟带雨过平桥,袅袅千丝复万条。
吕本中《柳》 -
59
砌下两修竹,翠色含烟新。
郑刚中《砌下两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