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儒风的宋诗诗句
描写儒风的宋诗诗句。
描写儒风的宋诗诗句
儒风[rú fēng]
释义:
1
儒家的传统、风尚。
列表:
-
1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徐铉《观人读春秋》 -
2
道气年长度,儒风日以光。
徐铉《送南华张主簿改承县》 -
3
儒风既纯古,俗习自忠厚。
范浚《送四兄茂安之任永嘉》 -
4
寄语子云当自贵,儒风元不系周秦。
仲并《和臧陆二秘书》 -
5
苕霅儒风从此振,文翁端恐是前身。
吴芾《和王龟龄待制贡院落成二首 其二》 -
6
衰宗正恐儒风坠,晚景那知好事并。
吴芾《送侄赴廷试 其二》 -
7
伯于祝阿,儒风斯畅。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一七》 -
8
善道云袤,儒风可立。
宋高宗《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六二》 -
9
儒风郁郁蜀文翁,德量汪汪黄叔度。
黄公度《贺吕守用中》 -
10
采芹东鲁浪歌僖,领海儒风异昔时。
洪适《鹿鸣宴致语口号》 -
11
中原乱后儒风替,党禁兴来士气孱。
陆游《寄别李德远二首 其二》 -
12
宴开芳阁儒风盛,坐对蓬山逸兴长。
宋孝宗《秋日临幸秘书省因成近体诗一首赐丞相史浩以下》 -
13
儒风一旦扫,有甚遭烧焚。
王日翬《云安监劝学诗》 -
14
道统传千载,儒风振一时。
邵浩《挽吕东莱二首 其二》 -
15
琅琅文采光前代,奕奕儒风显盛唐。
赵公豫《桃花坞怀古》 -
16
儒风三叶秀,和气一门春。
楼钥《莫铜陵挽词》 -
17
经笥儒风远,香山句法新。
楼钥《彭宜义挽词 其一》 -
18
儒风一变至于道,此是尧夫未识儒。
杨简《偶作 其一七》 -
19
除却儒风如更有,将馿骑了复求馿。
杨简《偶作 其一七》 -
20
儒风妆鼓,乾坤煦妪。
曾丰《贺刘仓使生朝 其二》 -
21
儒风相高踏鹏背,士气自敢骑鳌头。
曾丰《龙州书院》 -
22
儒风果大振,邹鲁相颉颃。
袁燮《寄武冈使君表兄》 -
23
河汾谈圣制,邹鲁振儒风。
叶适《哭郑丈四首 其一》 -
24
伧蛮世革儒风起,西塘生在网山前。
陈藻《悼网山》 -
25
一门严礼范,十世笃儒风。
孙应时《邵武李公晦方子佳士也以其祖澹轩先生吕之行实挽诗见示为作八句》 -
26
早岁儒风唱,中年德望尊。
孙应时《挽周南夫寺簿 其三》 -
27
儒风一变至于道,此是尧夫未识儒。
曹彦约《偶成 其六》 -
28
除却儒风如更有,将馿骑了复寻馿。
曹彦约《偶成 其六》 -
29
闽中驰德政,灨上振儒风。
陈淳《挽王郎中五首 其二》 -
30
平生多义事,终古盛儒风。
韩淲《俞麻溪挽诗》 -
31
衣冠祖业多流品,文雅儒风有等差。
韩淲《宋提刑少卿诗藁喜自其曾孙传写》 -
32
吴公昔作河南尹,首唱儒风荐贾生。
张方平《送陈汝玉谒三川大资政左丞吴公》 -
33
达观吾忘我,儒风子又孙。
刘宰《挽雷处士》 -
34
早觉儒风好,兼看野趣长。
戴复古《侄孙子渊新居落成二首 其二》 -
35
载戢干戈讲经艺,诗书比屋陶儒风。
度正《送张义立制干赴阙探韵得东字》 -
36
属车小儒风埃底,岁一周星陪豹尾。
岳珂《寄乔益公》 -
37
儒风鼎盛田多稼,早愿三边洗甲兵。
程公许《元夕题灯龛四首 其二》 -
38
官冷君行勿鄙夷,儒风未有盛斯时。
刘克庄《送龙岩林主学》 -
39
儒风一变至于道,和气四时长若春。
邵雍《安乐窝中吟 其八》 -
40
振铎扬儒风,函丈纷冠服。
戴埴《和王教暮春出游》 -
41
矫首中兴期,儒风昌四维。
刘黻《中兴更化诗》 -
42
古店看题壁,儒风岂易还。
方回《古店》 -
43
衣冠奇古旧儒风,湖海襟期臭味同。
方回《次韵谢余知郡和予识山会饮韵》 -
44
儒风扫地久堪哀,谁与前朝养祸胎。
方回《送紫阳王山长俊甫如武林五首 其四》 -
45
儒风未尽弃端章,学徒尚多习弦诵。
方回《闽中郑君炎南仲两魁乡赋比自霅教为昌化簿》 -
46
儒风嗣言偃,子细为谈经。
方回《送杨刚中嘉定州教》 -
47
知君家世擅儒风,不与江湖术士同。
方回《送毕用虎谈星命》 -
48
亲携琴册出烟萝,海国儒风近若何。
林景熙《送叶伯几之奉化》 -
49
儒风凋落尽,生意仅如丝。
张登辰《挽赵秋晓 其一》 -
50
闻说龙泉县,儒风最可人。
戴表元《送谢教谕》 -
51
儒风济济衣冠旧,世事茫茫尘网中。
熊禾《经理建阳县学》 -
52
圣治周方域,儒风暨羽林。
刘攽《羽林通孝经》 -
53
儒风久湮鬰,诏意乃丁宁。
徐积《复明经》 -
54
束卷儒风旧,严装武貎番。
韦骧《次韵和邓德夫再和书怀别用三十韵》 -
55
平生玉帐耻论兵,劝学儒风已自成。
冯山《送李之纯宝文二首 其一》 -
56
深惟教本在庠序,力助儒风止奸恶。
朱长文《春秋终讲伏蒙知府谏议临视学舍宴劳诸生谨成小诗叙谢》 -
57
四海为家宝绪隆,旁求文雅振儒风。
宋真宗《又将放榜》 -
58
首举儒风隆上国,光增帝业掩前王。
刘奉世《驾幸太学》 -
59
家塾儒风旧,牢盆利孔偏。
刘弇《莆田杂诗二十首 其一九》 -
60
名价关西振,儒风稷下移。
刘弇《伤友人潘镇之失意七十韵》 -
61
儒风穆汉殿,家璞走荆珍。
刘弇《读汪都讲邵宫教拟试赋三十韵》 -
62
俎豆儒风盛,埙篪乐韵谐。
杨亿《咏华林书院》 -
63
黄钟大吕相应和,儒风赖以扶倾颓。
邹浩《次韵和成老谢何伯震》 -
64
奕世儒风蔼,持家礼法传。
邹浩《母氏安康郡太君生日三十韵》 -
65
杨孟既云没,儒风几残灭。
释智圆《读韩文诗》 -
66
青云即奋飞,庶见儒风扬。
释智圆《贻叶秀才诗》 -
67
率土被儒风,九夷信何陋。
刘仲堪《南山十咏 宣圣庙》 -
68
儒风忠节两传家,杰气源源长不已。
李新《鹤雏引》 -
69
太平盛世文明远,万国儒风自一堂。
李师德《驾幸太学》 -
70
行且职教事,儒风成一邦。
谢逸《寄洪驹父戏傚其体》 -
71
行且立教化,儒风成一邦。
谢逸《寄洪驹父》 -
72
名字虽云系列曹,儒风门户只萧骚。
唐庚《述怀》 -
73
儒风通百粤,旧史记三韩。
吴激《鸡林书事》 -
74
欣闻庠序儒风盛,不见桑榆太白髙。
李正民《县学》 -
75
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
胡瑗《石壁》 -
76
本朝功德追前古,振振宗姓敦儒风。
李纲《送赵正之判宗室学之官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