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伊川的宋诗诗句
描写伊川的宋诗诗句。
描写伊川的宋诗诗句
伊川[yī chuān]
释义:
1
古地名。指伊水所流经的伊河流域。
2
宋程颐的别号。参见“伊川先生”。
列表:
-
1
梦回方丈停批凤,句就伊川止获麟。
胡宿《览海东相公伊川集》 -
2
岁晏坐伊川,孤襟日惘然。
宋庠《岁晏思归五首 其一》 -
3
伊川二先生,身修道愈振。
李处权《潜心斋》 -
4
伊川有夫子,四海尊学术。
李处权《哭驾部舅》 -
5
家山凿龙似修眉,中有伊川寒更绿。
李处权《次士特韵寄德久牧之》 -
6
衡嶽邻新卜,伊川道已东。
刘子翬《胡文定公挽诗三首 其二》 -
7
江山还有新亭叹,痛惜伊川化陆浑。
陈棣《再用前韵三首 其三》 -
8
往在伊川学,他时洙泗传。
吕稽中《挽和靖先生诗三首 其一》 -
9
满腹玄谈共谁语,九原归去访伊川。
王十朋《张德惠挽词》 -
10
片月下伊川,岂是别人源。
释印肃《金刚随机无尽颂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其八》 -
11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梅尧臣《再至洛中寒食》 -
12
何人开口不伊川,阿谁初道此水源。
杨万里《送刘觉之归蜀》 -
13
文公八十会伊川,盛事于今又百年。
周必大《文忠烈公居洛有丙午同甲会诗今执政府凡三位枢密使王季海参政钱师魏先在焉前岁夏某忝参预连墙而居适然齐年时号丙午坊次文公韵简公》 -
14
侃侃范太史,受说伊川翁。
朱熹《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七》 -
15
阙塞秋云冷,伊川苦雾阴。
梅尧臣《程文简公挽词三首 其三》 -
16
伊川嵩室恣游览,烂熳徧历焉有遗。
梅尧臣《依韵和答王安之因石榴诗见赠》 -
17
周东幸有其戎叹,却在伊川被发前。
薛季宣《读近时乐府 其二》 -
18
太史善箴阙,伊川知辞华。
罗愿《送辛殿撰自江西提刑移京西漕》 -
19
隠斋会得名中意,明道伊川真弟兄。
廖行之《上浙西张帅十首 其二》 -
20
他年遂解簪缨去,乞去伊川号散民。
文彦博《天平相公远寄佳章谨依韵和呈 其一》 -
21
公伴赤松应念我,早教西去老伊川。
文彦博《伏覩致政太傅侍郎答枢密谏议留题斋阁诗依韵和呈 其一》 -
22
不到伊川八九年,重来风物尽依然。
文彦博《再到积庆坟庄即事偶成 其一》 -
23
他时携去伊川坞,欲并西方皤叟仙。
文彦博《谢运使陈金部生日惠绣寿仙香炉合依韵和二绝句 其一》 -
24
为忆伊川坞,因成洛社吟。
文彦博《运使兵部以某驰想林泉拙诗言志荐承属和曲有褒嘉今复致谢》 -
25
欢言预有伊川约,好作元丰第四春。
文彦博《五老会诗》 -
26
或许伊川到圣贤,弟兄今又学伊川。
曾丰《简寄游稚牧昆仲》 -
27
谁续寂寥洙泗弦,濂溪一转至伊川。
曾丰《龟山之孙杨子顺肇庆一见相投随至德庆谋馆寓迹过从年余辞归乡赋诗送行 其一》 -
28
遂登南轩门,如识伊川面。
赵蕃《用程季仪送行之韵为别》 -
29
归云向嵩岭,残雨过伊川。
欧阳修《雨后独行洛北》 -
30
洛阳山已尽,休更望伊川。
欧阳修《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回寄张九屯田司录》 -
31
伊川洛浦寻芳徧,魏紫姚黄照眼明。
欧阳修《县舍不种花惟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 -
32
伊川不到十年间,鱼鸟今应怪我还。
欧阳修《再至西都》 -
33
之子问伊川,伊川已春色。
欧阳修《答钱寺丞忆伊川》 -
34
遥听洛城钟,独渡伊川水。
欧阳修《寄左军巡刘判官》 -
35
绿树遶伊川,人行乱石间。
欧阳修《伊川独游》 -
36
伊川去后几多年,道在离堆沫水边。
洪咨夔《次韵张提刑送行 其二》 -
37
坡老堂前微扑面,伊川门外骤齐腰。
洪咨夔《和雪》 -
38
我衰不能作伊川,手把犂锄垦蚯蚓。
汪莘《放歌行》 -
39
濂溪之后伊川程,文字虽少源流真。
吴泳《送李伯勇分教阆州》 -
40
来归褒衍圣,访后续伊川。
戴栩《上丞相寿》 -
41
斯文一线流,伊川师弟子。
程公许《景行堂》 -
42
偶过伊川洞,高褰刺史襜。
程公许《上曹宪使五十韵》 -
43
荡胸太华供吟兴,照眼伊川洗宦情。
刘克庄《和叶尚书解印二首 其二》 -
44
彻底清流照车马,分台御史过伊川。
李建中《题菩提寺》 -
45
迢迢松阙伊川上,远逐龙輴十数程。
李至《桃花犬歌呈修史钱侍郎》 -
46
有家数口寄伊川,孤宦东西二十年。
潘阆《闻陈贽郎中下世》 -
47
我闻辛有适伊川,变戎预谶麟经编。
释文莹《嘲愿成》 -
48
谁能同此志,相伴老伊川。
邵雍《新正吟》 -
49
徂徕生为鬼怪,伊川死尚还魂。
刘克庄《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其一一》 -
50
恰见测圭营洛邑,忍看披发祭伊川。
刘克庄《有感》 -
51
纵令君实谋时短,不道伊川好处多。
林希逸《读邸报怀王先生作》 -
52
龙门看尽伊川景,女几听残洛水声。
邵雍《游山三首 其一》 -
53
洛川多好山,伊川多美竹。
邵雍《游山二首 其一》 -
54
此际归期为君促,伊川不得久迟留。
邵雍《思程氏父子兄弟因以寄之 其一》 -
55
伊川往复过龙山,每过龙山意且闲。
邵雍《十九日归洛城路游龙门 其一》 -
56
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
邵雍《和魏教授见赠》 -
57
安得仙人旧查在,伊川云水乐无穷。
邵雍《自悯》 -
58
不知月白风清夜,能忆伊川旧钓翁。
邵雍《代书寄南阳太守吕献可谏议》 -
59
□□鞑舞胡□句,辛有伊川后有□。
萧立之《和曾楚山忆苍山韵五首 其四》 -
60
风流天子贪行乐,不作伊川被发看。
萧立之《开元天宝杂咏 风流阵》 -
61
伊川洛川水似线,太室少室峰如锥。
邵雍《首尾吟 其二七》 -
62
如何更得烟霞侣,好向伊川老此生。
邵雍《伊川吟》 -
63
元犹五常仁,吾因伊川程。
章粲《絜矩书院示学子》 -
64
梦归伊川上,树深泉乱发。
舒岳祥《初蝉》 -
65
昭陵柏老伊川竭,宫掖三千泪始干。
金君卿《挽仁宗皇帝词 其三》 -
66
洛中二程忽突起,乃有明道与伊川。
方回《送程桂轩子方还蜀治先墓》 -
67
何似伊川脉,渊源道味长。
杨公远《次程直学对镜》 -
68
诗成洛社腾邮置,梦绕伊川捧杖从。
韩维《次韵和相公九月八日所赐诗》 -
69
汉阁寂寥班氏赞,伊川潇洒白公真。
韩维《答杜孝锡观乡老堂》 -
70
中天此中兴,亚康节伊川。
葛寅炎《题三易备遗》 -
71
老大伊川七分易,飘零正则九章骚。
刘应凤《挽罗榷院子远 其二》 -
72
待宾与吏师,伊川有成议。
熊禾《赠王典史五首 其四》 -
73
谁谓知几人,尚俟观伊川。
艾性夫《杂言 其二》 -
74
游山太室更少室,看水伊川又洛川。
吕公着《和魏教授见赠》 -
75
伊川父老还知否,此是随车傅说霖。
黄庶《伊川喜雨》 -
76
已卜耕桑临富水,暂抛鱼鸟去伊川。
曾巩《和张伯常岘山亭晚起元韵》 -
77
玦离横阙塞,珠曲逗伊川。
司马光《送王著作西京签判》 -
78
锦衣西去道何光,卜葬伊川旧钓乡。
王禹偁《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 -
79
安得华风变殊俗,免教辛有叹伊川。
苏颂《和晨发柳河馆憩长源邮舍》 -
80
关口朝烟上,伊川晓日初。
刘攽《将至洛中先寄宋次道诸幕府》 -
81
洗耳慕颍曲,散发非伊川。
范纯仁《游渶川石桥》 -
82
伊川旧赏疑朝梦,少室重看胜画图。
范纯仁《和王弱翁白沙道中》 -
83
秦川花品似伊川,真赏应同上苑看。
范纯仁《和韩侍中西禅牡丹》 -
84
金谷池台多胜概,伊川山水近神州。
范纯仁《八月十六日张伯常见访赏月四首 其四》 -
85
浮名驱逐阻音尘,一别伊川十二春。
范纯仁《到汉东和张伯常六首 其四》 -
86
黄河南畔伊川北,姚家宅是真花窟。
徐积《姚黄》 -
87
待到伊川濯尽尘,洛阳城下且留身。
徐积《送人之洛阳》 -
88
深宜我后尊三老,未许伊川学二疏。
魏野《送鲍大监赴阙》 -
89
慎无从子晋,轻去恋伊川。
冯山《送利漕刘明复朝议》 -
90
旧老恋恩方燕喜,看花应不忆伊川。
蔡确《清明日赴玉津园宴》 -
91
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
苏轼《别子由三首兼别迟 其二》 -
92
伊川佚老鬓如霜,卧看秋山思洛阳。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 -
93
为画龙门八节滩,待向伊川买泉石。
苏轼《郭熙画秋山平远》 -
94
归去伊川潇洒地,不须遗念属清湘。
苏辙《次韵李昭叙供备宴别湖亭》 -
95
春风咫尺伊川路,不放君王殿脚回。
孔武仲《大业二绝 其二》 -
96
不日还趋宣室召,伊川重访野人庐。
范祖禹《送廷珍殿丞兄通判阆州》 -
97
十五年前宿殿庐,伊川一纪卧岩居。
范祖禹《殿试覆考和子由侍郎》 -
98
十年曾向伊川卧,长忆闲中梦寐安。
范祖禹《翰林寓直》 -
99
多情似识伊川旧,宛是韩公第一根。
李之仪《次韵牡丹四绝 其四》 -
100
想得秋来常日醉,伊川清浅石楼高。
黄庭坚《答龙门潘秀才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