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东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东林的宋诗诗句。
描写东林的宋诗诗句
东林[dōng lín]
释义:
1
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2
指庐山东林寺。
3
指明末东林党。
4
指东林书院。
列表:
-
1
每忆曾游处,东林惠远房。
徐铉《送德明道人还东林》 -
2
一宿东林正气和,便随仙仗放春华。
徐铉《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
3
应愁内殿征书至,恐向东林负昔缘。
韩溥《奉扬英公大师诗匠》 -
4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邓肃《东林一枝庵》 -
5
未媿东林下,霜葩社众贤。
孙抗《嘉莲洞》 -
6
事隠东林夜宿年,静洒僧窗更幽绝。
王铚《元日雪》 -
7
枝间清响风惊雪,忆得东林夜宿年。
王铚《墨君十咏 欺雪》 -
8
忆在东林学夜禅,月中清响听风泉。
王铚《忆庐阜寄机上人》 -
9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着力修。
岳飞《寄浮图慧海》 -
10
尽向者里钉桩摇橹,新东林为你诸人解缆放船。
释昙华《偈颂六十首 其三三》 -
11
此地非庐岳,东林邂逅过。
何麟《东林院》 -
12
天下香火如东林,雷刘胜迹犹可寻。
李石《送僧南游》 -
13
东林香火远公社,长官得暇来寻盟。
李石《郭宰生朝》 -
14
韩公思摘太华实,陶令不结东林缘。
王十朋《漕台赏荷花因诵昌黎太华峯头玉井莲句遂用其韵呈行可》 -
15
地入东林眼界奇,神仙遗迹在榴皮。
王十朋《过东林》 -
16
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
陆游《初见庐山》 -
17
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
陆游《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
18
又访远公迹,东林气象清。
梅尧臣《说上人游庐山》 -
19
昔我游庐山,夜遇东林雪。
陆游《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 其五》 -
20
尚嫌名挂东林社,那问尘生北海樽。
陆游《石帆山下》 -
21
不到匡庐三十载,梦携巾钵上东林。
陆游《幽居》 -
22
入蜀过匡庐,秋风宿东林。
陆游《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 其六》 -
23
尚恐俗尘除未尽,每思雪夜宿东林。
陆游《暑中自遣》 -
24
两屦云烟游少室,一窗风雪宿东林。
陆游《静室》 -
25
剩约东林投净社,高情千载有宗雷。
陆游《寄姜梅山雷字诗》 -
26
君不见东林怪蔓之诗三百年,字如金绳铁索相纠缠。
范成大《次韵李器之编修灵石山万岁藤歌》 -
27
江涨桥头有渡船,船头历历东林路。
范成大《倪文举奉常将归东林出示绮川西溪二赋辄赋长句为谢且以赠行》 -
28
多情东林塔,寸步不相离。
杨万里《宿湖甫山》 -
29
江湖大兰若,庐阜一东林。
喻良能《题东林寺》 -
30
谁知西子湖边寺,重见东林社里人。
李洪《简月阇黎》 -
31
脚底东林路,船头下白沟。
项安世《送叶吉甫往建康 其二》 -
32
忆携拄杖过东林,掣电奔雷听法音。
张孝祥《卍庵自东林欲还蜀某以报恩招之大人赋诗劝请再次韵》 -
33
诵经东林下,小宇结香茅。
梅尧臣《送僧游庐山》 -
34
东林遗址倏兴废,未害诸老传清名。
陈造《次韵高殿撰题东山》 -
35
他年东林游,吾犹厕陶谢。
周孚《怀显上人时在江州次其旧所作诗韵寄之己卯夏予始识之于城西王氏坟庵》 -
36
潺湲兮虎溪,东林兮远师。
王质《栗里华阳窝辞 舫舟》 -
37
暗中娟妙度清圆,东林吟罢西林起。
王质《山友辞 青菜子》 -
38
东林期拟结,卧石梦忘回。
林用中《登山回》 -
39
闻在东林日,常烹北苑茶。
文彦博《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 -
40
东林惠佳句,似庆平地尺。
袁燮《喜雪谢东林》 -
41
东林达余心,精祷觊有获。
袁燮《喜雪谢东林》 -
42
作诗谢东林,至诚动金石。
袁燮《喜雪谢东林》 -
43
寂寞东林一老禅,殷勤念我惠佳篇。
袁燮《和东林湛堂禅师喜雪韵五首 其五》 -
44
汝今裹头恰十五,两载东林就规矩。
陈藻《刘骍子初冠勉以诗》 -
45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蔡渊《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
46
安得濂溪叟,来赋东林花。
释居简《白藕花寄袁状元仓使》 -
47
前路东林近,惭因捧檄过。
赵师秀《德安道中》 -
48
若过东林寺,携家往问禅。
刘克庄《送邹景仁》 -
49
东林百草摇落,老圃数株白红。
刘克庄《芙蓉六言四首 其一》 -
50
众籁閴以静,片月生东林。
戴昺《秋日过屏山庵 其一》 -
51
悠扬三四声,唤上东林月。
徐经孙《觉溪八景 隆福晚钟》 -
52
岸头笑与黄冠语,为问东林沈在乎。
白玉蟾《呈沈同知》 -
53
渊明归西天,不作东林社。
白玉蟾《白莲诗》 -
54
寄语东林略擡手,看伊眼脑是如何。
释心月《山偈奉饯九江纯禅者归东林受业》 -
55
远师东林白莲社,世上丹青好传写。
释善珍《题莲社图》 -
56
何日东林伴,同脩莲社缘。
释善珍《次蒲心泉韵》 -
57
一自浮光抵玉融,东林山曲世为农。
刘翼《题心游楼》 -
58
东林夫子知予意,载我而今唱和诗。
释绍嵩《春日郊行 其二》 -
59
若得君王放归去,便陪莲社访东林。
李曾伯《思归偶成 其二》 -
60
此东林六事之一兮,犹可想见其丰标。
释大观《远法师陆脩静赞》 -
61
西林云物古时塔,东林秋声堂下溪。
萧立之《东西林二首 其一》 -
62
东林钟声幽,康庐山色嫮。
罗与之《虎溪》 -
63
宛在东林社,如乘太一舟。
释文珦《寄社人》 -
64
唯有东林学禅客,白头闲坐对青山。
顾逢《赠僧》 -
65
种向东林得,此花真个希。
顾逢《白莲花》 -
66
我抱东林未见心,诸贤诗上见东林。
陈着《答眚医王东林求□》 -
67
西来本自趁晴天,雨卧东林日似年。
陈着《与弟观侄津哭伯求弟道茅山泊东林寺坐雨》 -
68
不负东林莲社约,乘轺来访竺僊家。
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四一》 -
69
握手松根同一笑,高风曾不护东林。
释绍昙《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其七○》 -
70
云檐扫榻延居夏,白莲香散东林社。
释绍昙《西水浄土庵奉寄具足孤松老师》 -
71
钱王活业付东林,古墓埋藏暗箭深。
释绍昙《寄贺钱𡼝荐福东林和尚 其二》 -
72
细看新补东林传,十八贤中又一贤。
释绍昙《挽颜伯涯制斡》 -
73
何时握手东林社,重结三生未尽缘。
释绍昙《寄梅墟陈提干》 -
74
頼有东林社,招摇赋赏音。
柴随亨《旅舍听雨》 -
75
东林移宿过西林,风霭萧萧结暝阴。
陈舜俞《西林寺》 -
76
明年相逐东林去,未必鲈鱼驻得人。
陈舜俞《寄郏景仁郎中》 -
77
何似庐山东林三大老,生偶同时不同道。
方回《送述明居士燕道觉归东林》 -
78
述明弃官归东林,玉帝降敕荣冠簪。
方回《送述明居士燕道觉归东林》 -
79
三衣终日护,白社踵东林。
陈允平《赠明道者》 -
80
未经太液承恩去,先向东林结社来。
杨公远《白莲》 -
81
东林冠盖旧耆英,百尺丰碑志墓茔。
何梦桂《挽劲轩郑府理》 -
82
东林无酒渊明老,故出山来访白衣。
何梦桂《赠姜益斋》 -
83
东林香炉峯,生在寺门前。
董嗣杲《游东林寺》 -
84
东林与西林,祗有矮墙隔。
董嗣杲《清夜偶成》 -
85
要盟东林逺法师,白家池上泉珠溅。
董嗣杲《午睡中懐约山游》 -
86
余生结得东林社,三笑亭前看月明。
董嗣杲《自庐山归城赋四首 其一》 -
87
东林结社流芳处,还有池亭傍上方。
董嗣杲《白莲花》 -
88
东林数间屋,长掩竹笆篱。
吴龙翰《夏日书事》 -
89
闲向草亭图太极,重盟莲社续东林。
柴元彪《和僧彰无文送兰花韵》 -
90
为向东林问起居,更询李白近何如。
丘葵《和义兄诗毕忽忆竹庄石隠二老寄诗一首烦为问讯》 -
91
苔痕还绕榴皮相,风雨东林壁半芜。
仇远《题群仙图》 -
92
东林社散图空在,南国山多梦不通。
白珽《寄天香庵恬上人》 -
93
清言洒洒南华玄,净社济济东林禅。
黎廷瑞《二陶》 -
94
好去东林下,吟看五老峰。
宋无《别惠上人》 -
95
便向东林傍尊宿,菩提从此发心初。
宋无《寄山中僧》 -
96
东林笋蕨香更肥,西林鹁姑鸣复飞。
汪炎昶《访人不遇 其二》 -
97
心闻得深悟,明月生东林。
董天吉《永庆寺松风亭》 -
98
东林莲社诗盟在,相送河桥已夕曛。
黄希武《龟山禅寺赠僧柏庭》 -
99
欲悟东林沈东老,故留三十六玄书。
叶三英《榴皮题壁》 -
100
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
王禹偁《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严社主省常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