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君的宋诗诗句
描写三君的宋诗诗句。
描写三君的宋诗诗句
三君[sān jūn]
释义:
1
指春秋时鲁国宣公、成公、襄公三国君。
2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
3
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
4
指明末东林党的赵南星、邹元标和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
5
指三茅君。
列表:
-
1
荒哉二三君,经营务华敞。
刘子翬《建康六感 齐》 -
2
頼有三君子,清谈洗牢愁。
王十朋《同莫教授朱县丞朱司理游西园》 -
3
三君皆壮士,小挫未肯厌。
王十朋《予素不善棋孙先觉万大年林大和见访戏与对垒偶皆胜之因作数语》 -
4
一老上星辰,三君进凫鹜。
洪迈《秀川馆联句》 -
5
二三君少壮,走上浮图巅。
梅尧臣《闻子美次道师厚登天清寺塔》 -
6
岂以二三君,遂疑天下士。
陆游《杂兴十首以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为韵 其四》 -
7
三君异出处,相见有后先。
梅尧臣《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
8
纷纷俗论安足穷,二三君子人中龙。
项安世《高风台歌》 -
9
三君合谋奏天公,急羁此老勿使慵。
项安世《高风台歌》 -
10
三君相视具悠然,主人之乐无穷年。
项安世《赋运使张大监道州石山以张诗平地风澜险于水此心铁石听之天为韵》 -
11
三君同别我,小友不论年。
项安世《寄罗主管四首 其二》 -
12
十载还乡社,三君逐逝波。
项安世《李万州挽诗 其四》 -
13
予贫不及三君子,老愧朝绅进退间。
梅尧臣《次韵和吴仲庶苗蔡二君村墅闲居》 -
14
三君八俊具乡秀,稳步天津最上头。
王正功《嘉泰改元桂林大比与计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礼作是诗劝为之驾 其一》 -
15
拟比三君扶汉室,肯同二陆起吴中。
薛季宣《走作复之哀辞将寄诸宾之旋闻宾之下世道中哀痛之剧》 -
16
三君共为成胜事,至宝呈露端有时。
楼钥《钱清王千里得王大令保母砖刻为赋长句》 -
17
三君司命时归降,往往天风吹珮环。
楼钥《赠黄真护道人游茅山》 -
18
恭惟三君子,德盛难具述。
赵蕃《寄贺周子充除左相留正除右相王谦仲除参政》 -
19
人物本如云,八俊更三君。
韩淲《次韵昌甫 其一》 -
20
所以三君子,决去披榛菅。
刘宰《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 -
21
拟追三君游,物表寄衰孱。
刘宰《怀茅山寄句容江大夫》 -
22
同时三君子,日月争光辉。
度正《昨蒙谓卿机宜学士佳章宠寄谨依元韵酬谢乞幸笑览》 -
23
三君乘白鹄,各在一山椒。
周文璞《送逸人归茅洞》 -
24
三君异代同清节,百口流芳共一祠。
郭绍彭《题三高祠》 -
25
三君笑谈忽与具,使我舍策忘其躯。
岳珂《戏作呈赵通判胡教授张总干》 -
26
伤哉三君皆九原,抵玉于地那得全。
程公许《岷峨叹》 -
27
陶苏黄三君,时异风味同。
曾由基《题画梅水仙山矾三友图》 -
28
不识三君与八关,平生所敬独肱蟠。
刘克庄《又和八首 其七》 -
29
宝钗导前瑶簪后,三君高屐华阳巾。
刘克庄《游东山图》 -
30
五相一翁真薄命,三君八俊总虚名。
刘克庄《怀旧二首 其一》 -
31
谁知异世三君子,字与名同保不磨。
张侃《观三贤石本墨妙》 -
32
二晋乱亡成茂草,三君屈辱落陈编。
邵雍《左衽吟》 -
33
谁似三君丈人行,万山深处自论交。
家铉翁《人有画花中四伦者偶记毗陵旧诗即题其上 其四》 -
34
今晨三君子,一见慰怀抱。
姚勉《莲竹鹤》 -
35
王刘戴三君,秦楚齐敌国。
舒岳祥《村庄麦饭虀笋有怀达善正仲帅初因寄袁仲素季厚陈用之》 -
36
贾傅吊平皮悼贾,三君千古一家清。
周密《题三友图》 -
37
使人知有在我者,二三君子为有功。
文天祥《赠秘书王监丞》 -
38
一般等是墟人国,莫道三君与七贤。
陈普《咏史 阮籍 其一》 -
39
尝言十三君,隠隠避秦侣。
熊禾《游武夷山》 -
40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
王安石《和仲庶夜过新开湖忆冲之仲涂共泛》 -
41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王安石《登小茅山》 -
42
继今三君来,益欣得有邻。
沈遘《五言次韵和邻几喜司马君实钱君倚章伯镇入省之作》 -
43
三君皆亲非复客,执手河梁我心恻。
苏辙《次韵王适兄弟送文务光还陈》 -
44
三君谒帝不知还,帐冷祠空遗鹤羽。
周邦彦《芝朮歌》 -
45
要须更取中桥水,欲看三君子斗清。
廖刚《戏呈吴江令张明达》 -
46
出处要同周四友,声名何减汉三君。
程具《某启伏蒙宫使资政左丞以某末疾渐平宠贶新诗仰荷眷私钦诵不足谨依严韵攀和四首少叙盛德仍述鄙怀伏惟采览某再拜 其一》 -
47
三君赫奕今谁在,百谪风流故自贤。
汪藻《句 其八》 -
48
班荆记是夕,同我二三君。
周紫芝《次韵罗叔共纪事见寄》 -
49
三君八俊今何处,知有宗师在庙堂。
周紫芝《时宰生日诗三十绝 其二四》 -
50
三君雅望标人杰,千里澄波隔世喧。
晏殊《题东湖涵虚阁》 -
51
更与清风同烈烈,便先八俊继三君。
刘才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