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鸾台的宋诗诗句
描写鸾台的宋诗诗句。
描写鸾台的宋诗诗句
鸾台[luán tái]
释义:
列表:
-
1
旭景鸾台上,微云象阙间。
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
2
五年不见鸾台长,明日将陪兔苑游。
徐铉《使浙西先寄献燕王侍中》 -
3
谢傅功成德望全,鸾台初下正萧然。
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
4
世间盛事君知否,朝下鸾台夕凤楼。
徐铉《陈侍郎宅观花烛》 -
5
屈指依稀十五年,鸾台秘阁位相悬。
刘兼《再见从弟舍人》 -
6
试看犀角龟文表,真是鸾台凤阁人。
朱翌《次韵常子正》 -
7
当年乌府心无挠,今日鸾台道不颇。
史浩《杂兴 其二》 -
8
紫微声名今第一,归上鸾台应不日。
韩元吉《鲁公堂》 -
9
玉殿求衣早,鸾台退食迟。
陆游《送王嘉叟编修出佐南昌》 -
10
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粗使供鸾台。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
11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
梅尧臣《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
12
朝廷三载虚一相,如公早合鸾台上。
陆游《送王成之给事》 -
13
敕过鸾台凤阁来,清晨初拆驿书开。
陆游《致仕后即事十五首 其二》 -
14
酒病春愁恰并来,更冲花信宿鸾台。
杨万里《锁宿省中心气大作通昔不寐得两绝句 其一》 -
15
鸾台长史老野僧,月前病鹤霜后蝇。
杨万里《跋尤延之左司所藏光尧御书歌》 -
16
君王尺一唤渠回,贮之凤阁与鸾台。
杨万里《寄题周元吉湖北漕司志功堂》 -
17
寄语东民也未稳,渠是鸾台凤阁人。
杨万里《送韩漕华文移节江东》 -
18
便登凤阁鸾台上,小试鸡翘豹尾中。
杨万里《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一》 -
19
交飞梅径妆才半,舞对鸾台影自双。
李洪《立春前一日再雪因用韵》 -
20
凤阁鸾台少知己,天台鴈荡恣经行。
李洪《淮上乱后寄子都兄五诗 其五》 -
21
凤阁鸾台有虚位,请君从此振朝缨。
张孝祥《次韵 其一》 -
22
鸾台晓月悲尘镜,凤轸春风泣断弦。
张孝祥《齐安郡夫人挽章》 -
23
心如明月无不照,恐君已到还鸾台。
梅尧臣《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
24
遂鬰鸾台望,俄成马鬣藏。
陈造《李粹伯挽章二首 其一》 -
25
先从鹓阁掌帝制,径上鸾台领朝班。
楼钥《以太湖石响板为文季寿》 -
26
艮斋收得供诗眼,胜看鸾台十二屏。
王炎《题谢艮斋画笥四首 其四》 -
27
鹗牍交飞上,鸾台缓步登。
曾丰《送五羊曾仲卿改秩受县南归》 -
28
鸾台尘不动,销尽故时香。
欧阳修《端午帖子 温成閤四首 其二》 -
29
视鸾台凤阁为蘧庐,百万买宅亦梦幻泡影沤。
刘过《登升元阁故基》 -
30
凤阁鸾台次第留,此生何必为身谋。
刘过《送刘从周教授》 -
31
中秋月似鸾台镜,赢得多才一首诗。
释如净《偈颂三十八首 其二六》 -
32
命也奈何天咫尺,鸾台凤阁本潭潭。
韩淲《送王寺簿倅秩满回蕲 其二》 -
33
云衢从此喜通亨,凤阁鸾台信脚行。
华岳《上运管张平国 其九》 -
34
不是鸾台勤再诏,狂言何以发刍荛。
岳珂《六月二十一日内引赐对缉熙殿玉音宣问漏下数刻将退赐金币香茗有差既而御笔除长地官将旨八路复赐一札兼镇姑孰敬纪感遇以昭恩荣四首 其三》 -
35
马邑深忧形谏墨,鸾台宁徙耻书黄。
方大琮《挽赵南塘 其二》 -
36
鸡翘豹尾中,凤阁鸾台客。
白玉蟾《感咏十解寄呈杨安抚 其八》 -
37
文章到地此为最,凤阁鸾台次第除。
陈着《送胡检阅》 -
38
宦游出处五十载,鸾台骥路具腾夷。
王拱辰《耆英会诗》 -
39
凤阁鸾台三学士,羊裘鱼钓一诗人。
方回《读方处士墓志挽诗题其后阎集贤承旨文赵翰直书傅学士序》 -
40
赋就不须呈狗监,敕除先合拜鸾台。
陆文圭《送朱伯海入京》 -
41
翔鸾台下梅先萼,射鸭池边柳未丝。
张公庠《宫词 其七六》 -
42
龙节颁新命,鸾台辍侍臣。
熊本《送程给事知越州》 -
43
鸾台给事领东藩,画鼓朱旗下浚川。
赵君锡《送程给事知越州》 -
44
鸾台倦直出黄扉,鱼浦双旌入翠微。
沈括《送程给事知越州》 -
45
自奉鸾台直,叨随陟降踪。
章惇《句 其三》 -
46
凤阁鸾台十二屏,屏上郭熙题姓名。
苏辙《书郭熙横卷》 -
47
鸾台异诸曹,有政非簿领。
苏辙《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一三》 -
48
见人金玉满堂而不贪,看人凤阁鸾台而不妬。
黄庭坚《张子谦写予真请自赞》 -
49
已入鸾台弄妆手,犹存谷口出尘姿。
李复《观梅》 -
50
老得一州藏拙去,鹓鸾台阁尽豪英。
张耒《离光山驿》 -
51
鸾台与凤阁,一一皆俊游。
赵企《别天台》 -
52
鸾台凤阁有新路,着鞭宁许驽骀知。
邹浩《送杜君童学士赴阙》 -
53
鸾台凤阁便腾骞,况乃吾乡有前比。
邹浩《题双芝轩》 -
54
鸾台凤阁并门居,同荷先皇奖眷殊。
邹浩《闻王若愚除桂帅》 -
55
凤阁鸾台何许,天涯地角周游。
邹浩《陈莹中画像赞 其一》 -
56
翁登鸾台上玉堂,论恩献纳在帝旁。
苏过《先君与叔父试制策各携一端砚外孙文骥藏其一过藏其一名贤良砚》 -
57
鸾台看展经纶手,鳌禁行趋供奉班。
刘一止《林懿成检正见贻次韵谢之林乃同年》 -
58
中朝旧德号儒宗,鳯阁鸾台揖下风。
李正民《寄宣守内翰汪彦章》 -
59
鳯阁鸾台有虚位,未容诸葛卧南阳。
李正民《次韵叶舍人 其三》 -
60
鹤驭且芸昆阆草,鸾台曾着鵔鸃冠。
李正民《和孙邦求 其三》 -
61
鸾台鳯阁满春色,燕语莺啼具好音。
张纲《郑枢密生日五首 其四》 -
62
明年凤阁鸾台上,好寄新诗下北风。
富直柔《万象亭》 -
63
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
李弥逊《门下大资颜公挽诗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