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鸣雁的宋诗诗句
描写鸣雁的宋诗诗句。
描写鸣雁的宋诗诗句
鸣雁[míng yàn]
释义:
1
《诗‧邶风‧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2
鸣啼的大雁。
3
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杞县北。
列表:
-
1
江头鸣雁恰飞起,恍如身到潇湘间。
毕士安《杨照承议芦雁枕屏》 -
2
何日故园鸣雁侣,醉归松竹挂衣冠。
傅察《九日次韵邢子友》 -
3
鸣雁何处来,冥冥初不言。
李处权《十月十日陪张丈奉高雅臣德器凌波亭小酌》 -
4
敢衒能鸣雁,须惭不猎鹑。
宋祁《南斋二首 其一》 -
5
摧藏不鸣雁,排迮后来薪。
宋祁《答客》 -
6
遇害能鸣雁,多猜不下鸥。
王铚《送和斜川诗二首 其二》 -
7
风高鸣雁序,春暖茁兰芽。
冯时行《题黄氏所居》 -
8
杜口伤鸣雁,持钩出睡蛇。
葛立方《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五十韵道二十余年出处寄呈》 -
9
徙倚曲栏竿,鸣雁圆沙集。
洪适《庚子山居采茶有感》 -
10
九月过鸣雁,斜阳上废台。
梅尧臣《过鸣雁城》 -
11
鸣雁似相随,远日聊一仰。
梅尧臣《依韵和玉汝舟中见怀》 -
12
鸣雁沙边惊客橹,行僧烟际认楼钟。
陆游《晚眺》 -
13
鸣雁过长空,纤鳞泳清池。
陆游《冬晴》 -
14
冰滩聚鸣雁,霜葭正疎疎。
梅尧臣《阻风宿大信口》 -
15
堂中罗高厨,户外望鸣雁。
梅尧臣《沅江李氏书堂》 -
16
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
梅尧臣《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 -
17
重轻较到毫厘处,鸣雁行中此白眉。
曾丰《清湘城西飞来峰 其二》 -
18
嗷嗷鸣雁,集彼中泽。
许琮《感秋诗 其三》 -
19
一处西风一处愁,又逢鸣雁在沧洲。
翁卷《西风》 -
20
若嫌鸣雁无厌足,回到潮州又索诗。
张镃《雨中闻雁》 -
21
乱云横岛屿,鸣雁下汀州。
张咏《登崇阳县北峰亭》 -
22
紫荆次第花,鸣雁□相归。
陈着《赠弟观之王传心馆数语送行》 -
23
暮霞天角正红酣,渺渺飞鸣雁两三。
吴锡畴《闻雁》 -
24
天色阴沈鸣雁过,物华零落暗蛩催。
陈襄《依韵和通判徐郎中毗陵重阳》 -
25
天寒鸣雁急,日暮行人稀。
韩维《西园暮雪》 -
26
高林飒已落,鸣雁去方永。
韩维《秋雨南堂即事》 -
27
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戴表元《方处士挽诗二首 其一》 -
28
清高鸣雁低云海,漂泊流萤傍竹帘。
熊禾《客里书事》 -
29
四郊皆积水,鸣雁一何多。
仇远《雁》 -
30
鸣雁征征,白露既零。
张玉娘《鸣雁二章 其一》 -
31
鸣雁嗥嗥,凉风飘飖。
张玉娘《鸣雁二章 其二》 -
32
不见不鸣雁,先死盖自召。
文同《和提刑度支王店鸡诗》 -
33
鸣雁也知人好事,几时衔得入关来。
黄庶《题公美庭前芦》 -
34
黄叶暮蝉携杖处,断霞鸣雁倚楼时。
刘攽《和晁金部感秋》 -
35
水乡鸣雁寒无数,山路幽芳冷自如。
刘攽《冬至偶作》 -
36
随阳鸣雁闻初急,向日丹枫惜半凋。
范纯仁《和曹职方至日》 -
37
夜风吹雨冷通帷,鸣雁初闻一一悲。
沈遘《七言景德寺考试院壁和王介甫所题诗二首 其二》 -
38
落花随水眷深源,鸣雁过江悲晚色。
郭祥正《赠桐城青山隐者裴材》 -
39
又复听归橹,大泽鸣雁驾。
郭祥正《题雨华台》 -
40
孤啸猿求侣,哀鸣雁失群。
郭祥正《吊故友吴延之屯田》 -
41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
苏轼《送惠州押监北归》 -
42
不须更说能鸣雁,要以空中得尽年。
苏轼《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其二》 -
43
嗈嗈鸣雁略云汉,风吹散落天一垠。
苏辙《程八信孺表弟剖符单父相遇颍川归乡待阙作长句赠别》 -
44
曰归去上凤凰台,已见云中鸣雁来。
彭汝砺《答张知常 其一》 -
45
爱公有似能鸣雁,顾我还同喣湿鱼。
彭汝砺《寄提举朝议丈》 -
46
翠石碧泉无尽处,冷蛩鸣雁不胜悲。
彭汝砺《寓学芝山》 -
47
空云霭霭生归思,鸣雁雝雝多好音。
彭汝砺《望云台》 -
48
棣华开韡韡,鸣雁去雝雝。
彭汝砺《送和仲》 -
49
淮陵巨海不多程,多情谁杀能鸣雁。
李之仪《闽僧馈红糟炒笋》 -
50
眷言南鸣雁,七子伊在桑。
黄庭坚《寄傅君倚同年》 -
51
弓弯夜月射鸣雁,舷系晓风歌采苹。
黄庭坚《舟子》 -
52
鸣雁高飞去不息,晚花悠悠能几何。
张耒《岁暮叹三首 其一》 -
53
鸣雁背晓斗,清笳吟宿霜。
张耒《十一月七日五首 其一》 -
54
静枕闻鸣雁,开门对远林。
张耒《岁暮闲韵四首 其四》 -
55
家近冻醪时可致,旅庖鸣雁足供烹。
张耒《久阴忽晴作诗寄秬秸时二子沿干在阳翟镇》 -
56
落花流水发源深,鸣雁过江悲晚色。
郭正《姜相峰》 -
57
风髙鸣雁序,春暖茁兰芽。
洪皓《题黄氏所居》 -
58
霜空暮落能鸣雁,秋水风移不系舟。
李弥逊《初归筠荘苏粹之以诗见贻次韵答之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