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风俗的宋诗诗句
描写风俗的宋诗诗句。
描写风俗的宋诗诗句
风俗[fēng sú]
释义:
1
相沿积久而成的风气、习俗。
2
指民间歌谣。
列表:
-
1
我缘寡薄非明主,礼乐风俗成规矩。
宋太宗《缘识 其二三》 -
2
风俗日云薄,典刑终未泯。
林季仲《柳夫人挽词》 -
3
可为风俗劝,以代门闾旌。
李处权《孝感堂》 -
4
节物亦撩人,风俗自随时。
朱翌《竞渡示周宰》 -
5
使君着意敦风俗,更作高堂牓卒章。
朱翌《钓台观新刻范文正碑》 -
6
但得至诚行号令,坐令风俗似当时。
朱翌《次韵书事 其三》 -
7
洛阳风俗事栽花,流水园林眇一涯。
胡寅《和仁仲春日十绝 其九》 -
8
省风俗,緜宇县。
曹勋《登山曲》 -
9
今知圣化敦风俗,不许移根入禁中。
曹勋《宫词三十三首 其一七》 -
10
风俗惇厚,日星清润。
曹勋《干道圣德颂》 -
11
风俗真佳丽,多应笑鲁民。
孙雄飞《钱塘感兴》 -
12
古今难骨鲠,风俗易脂韦。
冯时行《假守蓬州视事二十日以台章罢黜行至温汤作此以寄同僚二十韵》 -
13
择乡试复询风俗,善政人人令尹夸。
王之望《题广利院》 -
14
语到江山端有助,化行风俗自还淳。
吴芾《送许守 其一》 -
15
一变人心至齐鲁,再使风俗跻农羲。
史浩《代叔父九经堂歌》 -
16
从容风俗到淳古,坐可尧舜吾君民。
史浩《次韵沈高卿杂言》 -
17
汉唐德既衰,风俗愈不淳。
史浩《童丱须知 君臣篇》 -
18
吾伤风俗衰,视此天下衡。
晁公遡《送李仁甫被召》 -
19
上寻声光远,下感风俗衰。
晁公遡《次韵杨光父见赠》 -
20
风俗嗟久衰,所见皆软熟。
晁公遡《杨周辅来考试刑法同在别闱刚直士也喜为赋此》 -
21
风俗相传三近古,作成况自圣明朝。
晁公遡《师伯浑用韵复次 其二》 -
22
台衡期必复,风俗再还淳。
黄公度《拟上张丞相》 -
23
客里萍蓬愧此身,天涯风俗对兹辰。
黄公度《至日题江山驿》 -
24
版图还大禹,风俗再陶唐。
黄公度《进元会诗》 -
25
心术遂大坏,风俗从此倾。
王十朋《观国朝故事 其三》 -
26
汝南风俗有故事,龙山宴集多佳友。
王十朋《九日会饮予为唱首自和凡数篇皆因事叙情尔未作重九诗也今再和一篇每句用事而不见姓名末联外余皆略存对偶必有能和之者》 -
27
龙山风俗有故事,撩我清兴凌烟霞。
王十朋《题郭庄路》 -
28
春色遥兴洛阳念,风俗聊于记中验。
王十朋《次韵濮十太尉咏知宗牡丹七绝 其四》 -
29
搢绅敢言似庆历,风俗渐美如东京。
王十朋《送王嘉叟编修》 -
30
要须入境询风俗,首访严遵李仲元。
王十朋《李怀安拥麾入蜀道出鄱江见赠二诗依韵奉酬 其一》 -
31
江山旧恃白帝险,风俗犹带乌蛮臊。
王十朋《中秋对月用昌黎赠张功曹韵呈同官》 -
32
风俗无难易,治之端在人。
王十朋《州宅杂咏 易治堂》 -
33
古夔尤易治,风俗本来淳。
王十朋《州宅杂咏 易治堂》 -
34
好遨蜀风俗,夔人贫亦遨。
王十朋《人日游碛》 -
35
每嗟风俗愧东晋,那得功名如合肥。
王十朋《次韵翁东叟知县见寄并简戴俊仲 其一》 -
36
景对云山诗笔健,政移风俗讼筩稀。
余靖《静台》 -
37
江上何人吊屈平,但闻风俗彩舟轻。
余靖《端午日事》 -
38
他年致君尧舜上,坐使风俗具还淳。
王十朋《朴乡钓隠图》 -
39
清源乃佳郡,风俗不待移。
王十朋《乞祠不允》 -
40
乐土风俗淳,吠犬申旦眠。
曾协《送邓器先赴罗田尉五首 其三》 -
41
岂重岁月久,所怀风俗淳。
韩元吉《送杨安止罢信幕赴调》 -
42
盛德清难继,高风俗为敦。
韩元吉《挽曾伯充大夫词二首 其二》 -
43
风俗去古远,人伪日败常。
李吕《答官仲儒》 -
44
嗟彼战国秋,风俗日以漓。
王端朝《金濑吊贞女》 -
45
丛祠风俗尊淫祀,滩户生涯利客船。
李流谦《新滩三首 其一》 -
46
今日朝廷唯主圣,异时风俗要人鉏。
洪迈《送王龟龄自著作丞外补》 -
47
中古风俗醇,田野多贤人。
姜特立《中古》 -
48
山川荒绝风俗异,赖有酒美犹能狂。
陆游《醉后草书歌诗戏作》 -
49
尔来风俗坏,动脚堕险巇。
陆游《十月四日夜记梦》 -
50
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并。
陆游《感兴》 -
51
谩取诗言占离毕,徒依风俗验鸣鸠。
梅尧臣《和谢舍人洊震》 -
52
我久在河内,颇知卫风俗。
梅尧臣《卫州通判赵中舍》 -
53
竟岁厌往还,行堤乐风俗。
梅尧臣《寄光化退居李晋卿》 -
54
风俗陵夷日可怜,乞墦钳市亦欣然。
陆游《叹俗》 -
55
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
陆游《岁暮感怀十首以余年谅无几休日怆已迫为韵 其九》 -
56
自古风俗坏,善士亦沦胥。
陆游《拟古四首 其三》 -
57
风俗未唐虞,诗书非一秦。
陆游《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古风十首 其一》 -
58
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
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
59
风俗日已移,令人恶怀抱。
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十首 其二》 -
60
古人不轻隐,隐则坐使风俗淳。
陆游《寄题求志堂》 -
61
父老衣冠古,闾阎风俗淳。
陆游《埭西小聚》 -
62
风俗通吴楚,清浑见汴淮。
梅尧臣《依韵和许发运游泗州草堂寺之什》 -
63
西河风俗厚,尚翅古所闻。
梅尧臣《送刘职方知汾州》 -
64
纷纷名利场,风俗日益蛊。
周必大《次韵溧水令李彦平清赏图》 -
65
公如不为苍生起,风俗何由使再醇。
周必大《次胡邦衡韵》 -
66
固应慈孝移风俗,安用枭羹赐百官。
周必大《端午帖子 太上皇帝阁 其五》 -
67
自然舜孝移风俗,寓意枭羹鄙汉朝。
周必大《端午帖子 太上皇帝阁 其六》 -
68
皇宋十一叶,时清风俗淳。
喻良能《王丞相生辰》 -
69
我虽非文翁,志使风俗淳。
王日翬《云安监劝学诗》 -
70
风俗颇淳朴,旷土非难求。
朱熹《卜居》 -
71
愿言勉尽精微蕴,风俗期君使再醇。
朱熹《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三》 -
72
岁时风俗美,笑杀异乡槎。
梅尧臣《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二○》 -
73
自古江南风俗美,喜君高趣慕先贤。
梅尧臣《赠江宁王高士》 -
74
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
梅尧臣《午日三首 其一》 -
75
款行问风俗,低意骑更驽。
梅尧臣《送王介甫知毗陵》 -
76
旧闻其风俗,色易而柔温。
梅尧臣《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
77
桑麻故已知风俗,丘垅何须访姓名。
梅尧臣《送薛十水部通判并州》 -
78
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
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 -
79
至今风俗美,自昔诵歌闻。
梅尧臣《送刁景纯知会稽》 -
80
二物已可知,百里风俗淳。
梅尧臣《寄题阳武宰王安之庆丰亭》 -
81
风俗易移人,宦途剧羊肠。
张栻《张子真杨政光吴德夫追路湘源赋此以别》 -
82
风俗淳厖节物好,一樽时与倒诗囊。
陈造《都梁涂中》 -
83
贤守承宣先劝课,太平风俗见声容。
陈造《次韵张守劝农二首 其一》 -
84
风俗尚如它日否,凭谁细问故园春。
陈造《绍熙壬子劝耕妙胜四首 其四》 -
85
风俗谁今古,云山自主宾。
娄机《题日哦轩》 -
86
股掌玩何言,遂可移风俗。
薛季宣《黄杨生拳石间王彦材以为赠且赋之走命曰孤山贞榦次韵以酬》 -
87
风俗殊方异,交情白首新。
章甫《即事 其六》 -
88
礼接紫阳风俗厚,学传东鲁道源赊。
林宗臣《丹霞屿》 -
89
自愧非才无异绩,止随风俗顺民情。
田况《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 二十一日游海云山》 -
90
依然见风俗,归兴混樵渔。
释契嵩《送客还北阙道中作》 -
91
今日已成风俗后,后生个个入樊笼。
杨简《偶作 其一六》 -
92
美意非徒淑姻族,乡里烝烝义风俗。
曾丰《寄题项圣予卢溪书院》 -
93
欲知风俗家家厚,看取耕桑处处同。
赵蕃《同谢丈签判送赵台州至灵鹫签判丈道中有诗蕃同赋》 -
94
岂惟教条清,坐见风俗美。
赵蕃《施衢州除浙西提刑以诗寄饯三首 其二》 -
95
老成疑故在,风俗未忧衰。
赵蕃《呈邢叔三首 其一》 -
96
风俗因子厚,溪山要我居。
赵蕃《投介庵先生并寄庐陵周侍郎四首 其三》 -
97
江山有如此,风俗应未违。
赵蕃《吉水落霞亭观程运使师孟留题作》 -
98
渐谙风俗异,还觉岁年非。
赵蕃《骤寒二首 其二》 -
99
殷勤能寄远,风俗頼扶衰。
赵蕃《玉汝从溧阳来辱李晦菴以诗问讯次韵寄答二首 其一》 -
100
家家节物竞今朝,风俗未分南北遥。
赵蕃《元日寄成父四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