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颍川的宋诗诗句
描写颍川的宋诗诗句。
描写颍川的宋诗诗句
颍川[yǐng chuān]
释义:
1
汉将灌夫的代称。
2
汉黄霸的代称。
3
汉荀淑家子弟的代称。
列表:
-
1
贤如颍川聚,兴是剡溪来。
宋庠《凌景阳寺丞与韩综监簿蔡襄秀才雪夕会饮联诗数十韵以相示因成诗句》 -
2
颍川士族占星聚,辽海乡人看鹤归。
宋庠《次韵和龙图何学士以荣憩乡州有感旧见存之作》 -
3
泥检封香矞露浓,汉庭新册颍川功。
宋庠《送虞部元员外赴阙》 -
4
忝司宫钥忽三年,恩借闲州得颍川。
宋庠《自洛移许初至郡斋作》 -
5
绿发仙郎得郡新,颍川重喜拂征尘。
宋庠《和答越州吕乡见赠之作兼以为别》 -
6
李白尝言人有耳,不当径洗颍川水。
邓肃《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 纪德十一首 其七》 -
7
兹其时矣盍勉旃,无使治行专颍川。
李若水《徐太宰生日》 -
8
方推中牟恭,复获颍川覇。
王之道《苦雨呈蕲守徐次公》 -
9
世家颍川上,万卷脩竹林。
李处权《送岑婿归许昌》 -
10
颍川先生气佳哉,软语款细怀抱开。
曹勋《和陈南仲郎中见贻》 -
11
何如颍川凤,千古冠缇油。
孙抗《白雀洞》 -
12
我逢刘颍川,竟夕不向枕。
范浚《遣兴五首 其三》 -
13
籍甚声华振九州,龙名未许颍川优。
仲并《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 其二》 -
14
邺下文章惟七子,颍川人士有诸兄。
陈棣《诸公见和次韵呈郑舜举国录瑞伯仙尉 其二》 -
15
趁此清平同一醉,金瓯已覆颍川黄。
史浩《宴明守高大卿致语口号》 -
16
近假刺史节,名高黄颍川。
晁公遡《寄郭信可时假守忠州》 -
17
汉守终丞相,黄公且颍川。
黄公度《送汪内相移镇宣城》 -
18
箕斗相望正南北,颍川何夕聚荀陈。
王十朋《次韵刘方叔见寄》 -
19
愿同何坚首率化,归见颍川鸣凤凰。
王十朋《送王司业守永嘉》 -
20
颍川丈人诗绝奇,长篇勉我毋趋时。
王十朋《次韵陈大监见赠》 -
21
颍川丈人贤矣哉,青眼喜为清流开。
王十朋《陈大监用赏梅韵以赠依韵酬之》 -
22
初无颍川最,真忝茂陵求。
宋祁《还都有感》 -
23
难邀颍川凤,敢望汉台金。
宋祁《感怀》 -
24
颍川老龙公,落落前朝英。
王十朋《陈提刑永仲以清名室志先德也诗以美之》 -
25
穉卿风采齐龚遂,延寿规模载颍川。
洪适《会郑韩二守乐语口号》 -
26
曾执干戈卫鲁邦,颍川家世愈芬芳。
汪应辰《赠婺源汪氏》 -
27
冯翊望之新得郡,颍川黄霸旧承流。
姜特立《和丁使君惠赠 其一》 -
28
当时集颍川,偶值黄次公。
梅尧臣《和永叔桐花十四韵》 -
29
倦输关内粟,遂请颍川符。
梅尧臣《送李密学赴亳州》 -
30
只愁颍川归庙堂,不愁寰宇无丰穰。
杨万里《贺胡守寺正祷雪响应》 -
31
胡然颍川守,乃敢贪天功。
周必大《读史二首 其一》 -
32
会老三人似颍川,同生绛县免疑年。
周必大《戊午仲春同甲小集次旧韵》 -
33
人歌廷尉德,帝念颍川功。
周必大《泰州守许寺正挽词二首 其一》 -
34
凤入颍川宜卜相,梅开东阁趁班春。
李洪《赠李守》 -
35
颍川倒湾流,栏船曲转钩。
梅尧臣《送勾谌太丞通判颍州》 -
36
政声颍川上,可庸不作公。
陈造《次韵不扰堂》 -
37
更治今冯翊,重归旧颍川。
许及之《上辛安抚二十韵》 -
38
今时颍川守,往日太丘翁。
周孚《陈使君生日二首 其一》 -
39
甘从颍川最,厌就承明直。
周孚《以黄公金华伯五字为韵上黄仲秉侍郎 其五》 -
40
何处颍川子,镜岩便相逢。
楼钥《游初旸谷及白岩》 -
41
颍川尉僊赋长句,数寸之管烦君操。
楼钥《陈天成用东坡赵清献高斋诗韵赋适斋次韵》 -
42
城中贤府主,今之黄颍川。
楼钥《曾吏部寿诗集老杜句》 -
43
颍川异迹冠天下,湖上胜景隣日围。
文彦博《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潠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 -
44
契笃冯翊幕,亲叙颍川盟。
赵蕃《送周袁州赴镇三首 其三》 -
45
优优颍川守,能致凤凰来。
欧阳修《桐花》 -
46
颍川此召行闻拜,冠頍凝尘俟一弹。
欧阳修《闻朱祠部罢浔州归阙》 -
47
揽辔范清诏,分符黄颍川。
孙应时《挽潘德夫左司 其四》 -
48
详试谙冯翊,深褒属颍川。
孙应时《送朱仲微使君赴阙》 -
49
已将清浄安齐国,不使声名减颍川。
孙应时《送明守黄子由尚书赴召》 -
50
国似传东鲁,名能躐颍川。
徐玑《送太守傅尚书易镇当涂二十韵》 -
51
当如黄丞相,登庸由颍川。
释居简《送魏郎中出守潮阳》 -
52
陶暑屡开河朔饮,聚星看别颍川贤。
韩琦《留崔公孺国博》 -
53
颍川只说黄丞相,更为行春得小留。
释居简《寄陈宣州中书 其一》 -
54
未解颍川组,已覆黄金瓯。
释居简《谢太守张都承》 -
55
尹如黄颍川,又似韦苏州。
释居简《续东野铜斗歌送平江张都承 其三》 -
56
忆昔弱冠游芹宫,颍川先生振文风。
许应龙《代上庠同舍上廷评》 -
57
能赋人人说颍川,谁知妙诀已亲传。
许应龙《代同舍上郎中 其二》 -
58
未必颍川能若此,画图随处有香烟。
苏泂《金陵杂兴二百首 其二二》 -
59
颍川治最腾,宣室拟前席。
陈宓《和傅寺丞竹隠之什 野趣》 -
60
独有颍川翁,宠光未之被。
真德秀《浦城劝粜》 -
61
八年黄伯颍川政,十载武侯泸水功。
李刘《寿泸帅杨尚书 其一》 -
62
颍川归趣鼎铉调,伟业定自追前修。
程公许《寿漕使者权帅黄大监》 -
63
更烦逸骥康沂海,会见灵禽下颍川。
刘克庄《送哀倅方岩仲并呈太守汤息庵》 -
64
浪汩鸢飞毋久住,颍川凤下可遄归。
刘克庄《送仲晦国录赴康州二首 其二》 -
65
颍川处士情高古,闲卧烟霞向南浦。
田锡《酬陈处士咏雪歌》 -
66
吴君颍川秀,六载为蜀官。
苏洵《忆山送人》 -
67
只恐颍川飞召节,便随五凤降绨函。
元绛《和上巳西湖胜游》 -
68
颍川凤下来何晚,浪泊鸢飞去不还。
刘克庄《林贵州哀诗二首 其二》 -
69
儒馆谁怜郑公老,颍川空说许丞廉。
刘克庄《挽卓元夫国博一首》 -
70
循良渤海遂,平理颍川霸。
李昴英《送广帅赵平斋汝暨解印趋朝》 -
71
杜刘二子颍川居,出处虽同语嘿殊。
李昴英《迎广帅徐意一大参五首 其五》 -
72
睢苑即时裁雪霰,颍川连夜聚星辰。
蔡襄《城南春会》 -
73
高人颍川君,结茅此中间。
姚勉《题陈致中环溪》 -
74
颍川贤人聚无聚,德行何裨理乱数。
陈杰《送彭莱山谈星》 -
75
郑圃赵昌父,颍川韩仲止。
方回《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七》 -
76
平生颍川教,不作功名计。
牟巘《次史德载韵示诸孙》 -
77
宅样只还齐里旧,乡风好似颍川居。
文天祥《贺秘书欧阳巽斋先生迁居》 -
78
颍川今古贤豪多,后生继者为谁何。
韩维《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 -
79
颍川世系年应远,使节勋名孰与同。
张衡《用广陈君以画征题》 -
80
旧且疑无颍川许,今兼信有襄阳庞。
汪炎昶《题江伯几雪矼》 -
81
君家颍川上,时论数八龙。
刘敞《送韩七寺丞知萧山》 -
82
客耳欣沾颍川水,儿谣积厌武昌鱼。
刘敞《离陈州先寄颍上龙图》 -
83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司马光《送峡州陈廉秘丞 其一》 -
84
次公治颍川,仁政被一方。
王禹偁《凤皇陂》 -
85
若欲世人具信服,凤凰再集颍川城。
司马光《又云新铸鬴斛与今太府寺尺及权衡若合符契复次前韵》 -
86
怀旧每论场屋事,伤离为惜颍川装。
苏颂《司空赠太傅康国韩公挽辞五首 其四》 -
87
堂堂颍川士,察脉极渊薮。
王安石《赠陈君景初》 -
88
王氏仍淮水,贤人减颍川。
强至《王子直挽词二首 其二》 -
89
颍川阳翟赵邯郸,大衢如砥车班班。
刘攽《阳翟贾人歌》 -
90
未成宣室召,空赐颍川金。
刘攽《代魏秀才和》 -
91
颍川太守无羁束,为政课卑才第六。
范纯仁《和王微之赴韩持国燕集》 -
92
申伯此时南国去,次公何日颍川来。
黄履《送程给事知越州》 -
93
康乐又从沧海去,次公曾自颍川来。
刘挚《重送微之二首 其二》 -
94
早晚玺书褒治行,颍川遗美为销声。
韦骧《寄题吉州三瑞堂》 -
95
颍川贤大夫,虚怀蕴虹霓。
郭祥正《太守陈侯见要登黄山送马东玉遂用李白登黄山送族弟济赴华阴韵呈陈侯并送东玉》 -
96
堂堂颍川客,察脉极渊薮。
郭祥正《赠陈医》 -
97
颍川有佳士,放怀慕清闲。
郭祥正《寄题陈生九华阁》 -
98
五十试一州,治术如颍川。
郭祥正《寄别朱复之郎中》 -
99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苏轼《许州西湖》 -
100
桐乡遗老至今泣,颍川大姓谁能箠。
苏轼《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