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闻得的宋诗诗句
描写闻得的宋诗诗句。
描写闻得的宋诗诗句
闻得[wén de]
释义:
1
听说。
2
嗅到。
列表:
-
1
颍水如闻得月多,黄金万顷漾微波。
林季仲《次韵追和钱穆父内翰勰赵伯坚大卿令铄游颍湖呈正字宝学即伯坚子也》 -
2
衲僧闻得呵呵笑,也是宗门第八机。
释弥光《偈五首 其五》 -
3
一廛避地本依刘,闻得更书始欲愁。
朱松《送刘道醇归乌石 其一》 -
4
且欣便道还家近,未厌无闻得掾卑。
宋祁《同年成楷潍州理掾》 -
5
闻得荼?语牡丹,蜂回蝶散恨春残。
洪适《寄景卢时往豫章》 -
6
闻得鹊声云报喜,看来蛛网似传言。
马之纯《层城观》 -
7
闻得江头汹涌声,不知何处雨盆倾。
冯伯规《雨后观涨》 -
8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钟。
冯伯规《岁晚倚栏》 -
9
城中昨夜亡羊豕,闻得谁家虎入篱。
陈藻《题融州城楼》 -
10
三年林曲喜谈丛,交荐俄闻得数公。
张镃《送徐衡仲归侍次福建帅属二首 其一》 -
11
荐闻得第喜何似,纵不嗣音曾弗疎。
释居简《四明陆韩二佳友登科 其二》 -
12
突出山前古寺基,赵州闻得便攒眉。
释梵琮《偈颂九十三首 其六三》 -
13
婆子孤穷要嫁人,赵州闻得便相亲。
释梵琮《颂古三十一首 其二五》 -
14
行到柳阴松影下,恰才闻得两三声。
高翥《西湖杂兴二首 其一》 -
15
隔林恐有人闻得,报县来拘土产钱。
洪咨夔《促织 其二》 -
16
藕蔕嚼来殊解渴,荷香闻得亦忘饥。
汪莘《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其一○》 -
17
山僧闻得,咬定牙关。
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八》 -
18
创见飞琼粲晚华,已闻得句压刘叉。
杜范《次花翁第二雪》 -
19
不知朝廷闻得否,天下贪吏浊如泥。
王迈《二十韵寄潮阳宰余君实日华》 -
20
住住,诸方闻得道,我说老婆禅。
释智愚《偈颂二十五首 其七》 -
21
耳根闻得吴田熟,客自吴归乃不然。
刘克庄《书事三绝 其一》 -
22
闻得官期寄短歌,官期犹有一年赊。
葛绍体《送李好谦县尉 其一》 -
23
闻得上方钟皷动,又添一日在浮生。
释惟一《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其九五》 -
24
四山古木变精灵,闻得相呼来听经。
释文珦《夜深》 -
25
几回闻得敲窗响,不是开门落叶时。
顾逢《听雨轩》 -
26
闻得胥江尚涨沙,往来虽便重嗟嗟。
陈着《次韵帅初浙西回及得新居三首 其一》 -
27
几回梦觉南窗下,闻得邻家煮稻香。
刘黻《次酬胡编校赋竹屋 其三》 -
28
夜来一阵西风起,闻得山亭酒味香。
舒岳祥《得正仲书相勉归乡作一绝复之》 -
29
山僧闻得,展转反侧,不寐到晓。
释道璨《偈颂十八首 其一二》 -
30
闻得去年交院事,世间谁识老师心。
释如珙《寄琢间和尚》 -
31
五千强诵谁云补,四十无闻得自安。
陈舜俞《南阳春日十首 其一○》 -
32
淡月照窗寒梦醒,枕边闻得野梅香。
释行海《天竺冬夜》 -
33
有时小醉倚幽窗,只借清香闻得醒。
杨公远《梅花五首 其四》 -
34
闻得西岩窦,髙飞直下泉。
董嗣杲《冷翠谷看瀑二首 其一》 -
35
闻得上方存节俭,区区欲献野人芹。
艾可叔《木棉》 -
36
闻得老贪今授首,老夫买犊要春耕。
熊禾《上张廉访 其一》 -
37
-
38
行乐归来天向晓,道傍闻得唤蚕丝。
彭永《元宵》 -
39
心闻得深悟,明月生东林。
董天吉《永庆寺松风亭》 -
40
闻得官期三月初,此行最喜奉潘舆。
赵恬斋《送梁府教赴括苍任》 -
41
昭阳殿里才闻得,已道佳人不奈寒。
曾巩《荔枝四首 其三》 -
42
余响度云无处觅,人间闻得两三声。
王珪《宫词 其一三》 -
43
敢惜离群阔,欣闻得吏循。
司马光《送邵不疑知常州》 -
44
妙句邻僧乞,仍闻得药回。
赵湘《赠何明府》 -
45
病来两耳如聋者,闻得岩泉㶁㶁声。
吕陶《过张彦辅所居二首 其二》 -
46
闻得乡人说刺桐,叶先花发始年丰。
丁谓《咏泉州刺桐》 -
47
闻得后园尤好景,不妨多计为春忙。
黄裳《次张太保杜门自乐之韵》 -
48
为言闻得琵琶怨,当门下马欲登楼。
刘次庄《尘土黄 笺》 -
49
仍闻得丹诀,簪绂顿忘情。
杨亿《次韵和李舍人立秋祠太一宫宿斋书事之什》 -
50
江翻那闻得计鱼,木拔岂有安巢鸟。
潘大临《吴熙老所藏风雨图》 -
51
闻得当年华子期,闲敲石鼓动人时。
周因《子期岩》 -
52
忽闻得生还,失声喜能语。
释德洪《陈莹中自合浦迁郴州时余同粹中寓百丈粹中请迓之以病不果粹中独行作此送之》 -
53
我闻得士朝廷尊,搢绅所寄惟斯文。
苏过《次韵谢民师》 -
54
室中半偈如闻得,便作当年立雪看。
夏竦《雪后赠雪苑师 其四》 -
55
闻得叉声方念佛,始知妻子老婆心。
释怀深《念弥陀颂 其五》 -
56
梦中闻得子规啼,灯下惊呼马亦嘶。
陈渊《早行》 -
57
闻得上方钟鼓动,又添一日在浮生。
释圆《偈》 -
58
殿脊老蚩吻,闻得呵呵笑。
释了朴《偈颂三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