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里湖的宋诗诗句
描写里湖的宋诗诗句。
描写里湖的宋诗诗句
里湖[lǐ hú]
释义:
列表:
-
1
百里湖山供眼界,满城桃李动春梢。
王之道《为彭积甫题熈春堂》 -
2
杨花落地鸊鹈飞,百里湖山碧四围。
王之道《和沈次韩春日郊行二首 其一》 -
3
何人水墨秋毫外,十里湖西尺寸间。
胡寅《题湘西小景》 -
4
玉莲翠叶粲成川,十里湖光碧浸天。
曹勋《御舟应制》 -
5
十四岁娥孝且烈,三百里湖明更媚。
王十朋《西征》 -
6
八百里湖寒鉴莹,二千年国卧龙盘。
王十朋《再和 其一》 -
7
十里湖山翠黛横,两溪寒玉鬬琮琤。
王十朋《又书岩上》 -
8
七百里湖涵太虚,春夏涨溢秋冬枯。
王十朋《君山形如龙南有一小山如龟》 -
9
一窗灯火鸣蛩夜,千里湖山落鴈秋。
邓深《夜兴》 -
10
三百里湖水接天,六十二翁身刺船。
陆游《偶读山谷老境五十六翁之句作六十二翁吟》 -
11
三百里湖秋渺然,是间可以着钓船。
陆游《泛湖上云门》 -
12
三百里湖随意住,人间真有地行仙。
陆游《舟中戏书》 -
13
三百里湖行自复,子孙努力事耕桑。
陆游《秋怀》 -
14
门前三百里湖光,天与先生作醉乡。
陆游《贫甚卖常用酒杯作诗自戏》 -
15
三百里湖新月时,放翁艇子出寻诗。
陆游《舟中作》 -
16
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杨万里《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
17
千里湖山银作地,半篙舴艋玉为宫。
杨万里《泊姑苏城外大雪二首 其二》 -
18
三秋风月从头说,千里湖山觌面开。
朱熹《择之贤友归途左顾示以四明酬唱焕烂盈编三复咏叹想见聚游之乐辄用黄山即事之韵赋呈择之兼怀子重老兄顺之贤友》 -
19
千里湖山宿雾昏,倚栏一笔解平吞。
陈造《题因老松江烟雨图二首 其二》 -
20
一帆风力如飞疾,千里湖光似掌平。
蔡戡《过鄱阳湖适遇便风湖面如镜喜而有作》 -
21
谷城岩穴似飞来,十里湖光镜面开。
陈宓《城山松隠岩》 -
22
十里湖山苦见招,柳堤荷荡赤栏桥。
汪莘《夏日西湖闲居十首 其一》 -
23
归舟又趁晚凉急,十里湖光蘸夕阳。
曾由基《西湖夜景》 -
24
万里湖天天外水,君山一点望中青。
阳枋《社日过洞庭》 -
25
十里湖光多样好,百年人事几回残。
吴潜《三用出郊韵三首 其一》 -
26
唤船催入里湖来,金钱百万标竿揭。
高斯得《西湖竞渡游人有蹂践之厄》 -
27
三百里湖桥柱西,谁将并剪上秋机。
萧立之《垂虹桥三首 其三》 -
28
片云影里湖湘隔,莫爱新吟寄短封。
萧立之《柬邵中立》 -
29
十里湖光天半席,一阑秋影月初弦。
萧立之《报恩荷池纳凉呈云心》 -
30
家里湖山元不恶,知公久矣忆蓴羹。
萧立之《送实堂吴帅归天台二首 其一》 -
31
十里湖边路,垂杨映马蹄。
释斯植《春日同友人游湖上》 -
32
昌翔度里湖,两山浓滴翠。
卫宗武《钱竹深招泛西湖值雨即事》 -
33
十里湖光镜样平,银潢一带向东倾。
胡仲弓《旧题宝胜寺壁》 -
34
十里湖光漾碧霄,山云吞吐笔难描。
顾逢《石湖行春桥》 -
35
千年宇宙千年事,万里湖山万里天。
陈杰《寄题兴国倅厅湖山伟观楼》 -
36
篙师缭绕孤山背,倘佯里湖保无咎。
方回《记三月十日西湖之游吕留卿主人孟君复方万里为客》 -
37
慈云岭下拜郊台,表里湖山绣划开。
俞德邻《癸未游杭作口号十首因事怀旧杂以俚语不复诠择 其九》 -
38
午饮每赊新路酒,晚归多唤里湖船。
周密《怀施仲山》 -
39
山明水秀轩扉敞,落日渔歌过里湖。
董嗣杲《玉壶园》 -
40
雨余晴蝀衔西照,风遏春船入里湖。
董嗣杲《西林桥》 -
41
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
宗必经《滕王阁》 -
42
十里湖山空战舰,千年宫阙咽僧钟。
于石《送友人之武林》 -
43
咸平处士真堪羡,静守梅花住里湖。
仇远《书与士瞻上人十首 其四》 -
44
游人马上休回首,一半春风在里湖。
白珽《湖居杂兴八首 其四》 -
45
醉折芙蓉薰酒盏,里湖凉似外湖多。
白珽《翔泳堂酒边》 -
46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
曾会《题法华山天衣寺》 -
47
十里湖光连北郭,千寻岩翠绕南屏。
苏颂《和兖弟游湖上诸寺二首 其一》 -
48
十里湖山绕四门,游人朝暮隘重闉。
苏颂《和安上弟游湖山诸寺二首 其二》 -
49
十里湖山紫翠秋,师居独占一岩幽。
郭祥正《全师惠诗》 -
50
千里湖山成洞府,万家觞咏展宾筵。
朱长文《次韵司封使君新岁喜雪》 -
51
表里湖山极目春,据鞍时此避埃尘。
林逋《和谢秘校西湖马上》 -
52
佛磬云中寺,樵歌郭里湖。
舒亶《和马粹老四明杂诗聊纪里俗耳十首 其九》 -
53
姑苏昔是吴王国,表里湖山本充塞。
饶节《钝庵诗为印长老作》 -
54
岂容十里湖,长吟对烟鬟。
周紫芝《蔚斋》 -
55
天寒归路雪霏初,家近钱塘十里湖。
周紫芝《雪中归竹坡二绝 其一》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