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避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避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避秦的宋诗诗句
避秦[bì qín]
释义:
1
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2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3
簏名。
列表:
-
1
炉烟巧作公超雾,书册尚避秦皇城。
陈与义《赵虚中有石名小华山以诗借之》 -
2
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
潘正夫《澹岩六韵奉呈逊叔侍郎兼寄惠照禅老》 -
3
平世自无忧国事,徘徊愁见避秦人。
张滉《留题澹岩 其一》 -
4
要识方舟老博士,卢敖元是避秦人。
李石《钓车道人远来再以前韵赠之》 -
5
谁欤非楚咻,何者避秦人。
员兴宗《哭黄省元贡 其二》 -
6
岂闻钩党能留汉,故有桃源可避秦。
李流谦《焦山汉末焦光隠于此是日乃其生日土人会者甚众》 -
7
初来自被春留住,枉道当时为避秦。
陆游《泛舟观桃花五首 其五》 -
8
疑是羲黄上古民,又恐种桃来避秦。
陆游《西村》 -
9
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陆游《山家五首 其一》 -
10
经过不相识,唤作避秦人。
陆游《山园书触目》 -
11
人如钓渭叟,地似避秦村。
陆游《访隐者》 -
12
手携避秦人,行上腰带鞓。
陆游《夜卧久不得寐复披衣起呼灯作草书数纸乃复酣枕明旦作此诗记之》 -
13
冠盖敢同修禊客,桑麻不减避秦人。
陆游《仲夏风雨不已》 -
14
万事只增思鲁叹,百年常愧避秦人。
陆游《溪上》 -
15
巢由尚隠唐虞代,漫道桃源是避秦。
陆游《小圃醉中作》 -
16
秦人避秦久寓此,种桃千树春风前。
史尧弼《留题丹经卷后》 -
17
溪谷幽深可避秦,桃源风物画难真。
喻良能《题石榴洞 其二》 -
18
窈窈辰溪路,秦人此避秦。
项安世《送虞司理赴官辰州二首 其一》 -
19
更栽桃万树,应得避秦名。
项安世《代人得平字》 -
20
自从别祖来避秦,无文不记几世人。
薛季宣《武陵行》 -
21
秦政求仙徒尔为,避秦役夫能至之。
薛季宣《梦仙谣》 -
22
见说仙人此避秦,爱随流水一溪云。
辛弃疾《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四》 -
23
意古隠者徒,侨家避秦乱。
曾丰《题会昌萧帝岩》 -
24
游嬉白衣老,疑是避秦人。
曾丰《至兴安县游乳洞》 -
25
晋郡犹余晋时事,幽人疑是避秦人。
曾丰《二月三日至芗山寺刘薰卿在焉》 -
26
名非窜荒李,官是避秦庐。
赵蕃《题干明庵》 -
27
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画不如。
赵蕃《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旧韵》 -
28
圣代无迁贾,明时岂避秦。
赵蕃《送邢大声宏音二首 其二》 -
29
桃湖避秦之远孙,绕湖桃叶遮桃根。
叶适《送徐景大》 -
30
不然避秦客仙去,中有桃花门不扃。
孙应时《三泉龙门》 -
31
若问武陵先日事,相逢具是避秦人。
金朋说《赏桃吟》 -
32
有问春工在谁手,避秦人在武陵溪。
释居简《三锡堂下接桃 其二》 -
33
虽亡秦日月,犹是避秦人。
释居简《续王黄州四皓赠答 其二》 -
34
自是邾人闻鲁柝,悬知晋盗避秦疆。
刘宰《送张端衡尉句容二首 其一》 -
35
桃源更有避秦人,割鸡为黍迎来宾。
刘宰《玉糁羊歌》 -
36
独有石翁鱼得计,至今疑是避秦人。
洪咨夔《次及甫入峡杂咏 钓鱼石翁》 -
37
踪迹由来久避秦,洞门深锁古台春。
释智愚《颂古一百首 其五九》 -
38
五峰高处五云新,黄石先生非避秦。
阳枋《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其一》 -
39
爆竹声听桃洞晓,举家疑是避秦人。
阳枋《癸亥守岁聪儿桃源黄溪村居 其一》 -
40
广筑长城一,纷纷走避秦。
刘克庄《二月初七日寿溪十绝 其四》 -
41
近传湖户警,愁杀避秦人。
刘克庄《即事十绝 其六》 -
42
渔郎未必知年代,先有逃尧次避秦。
刘克庄《隠者》 -
43
寻源亦有桃花涧,莫是山山可避秦。
刘子澄《会真观水帘》 -
44
岿然灵光独殿鲁,闲似商皓深避秦。
释善珍《寿曾大监》 -
45
竹缘货殖比封君,松爱微官不避秦。
方岳《梅花十绝 其一○》 -
46
仙隠老寻双橘柚,避秦人爱小桃源。
孙锐《避虏入洞庭》 -
47
桃源事已成荒幻,那更形容学避秦。
施枢《通真观 其二》 -
48
人间族系遍湖海,岂亦避秦之子孙。
萧立之《食蟹九首 其三》 -
49
谁遣五丁开栈径,当时疑有避秦人。
萧立之《毛竹山四首 其二》 -
50
秦帝漫劳方士遣,神仙已是避秦人。
萧立之《桃源》 -
51
征君征君苦避秦,一秦人又一秦人。
文有年《题澹山岩》 -
52
黄绮避秦,商岩茹芝。
释文珦《天道夷简行》 -
53
遂使黄绮徒,商山终避秦。
释文珦《读史有感》 -
54
遁世乃吾性,非因来避秦。
释文珦《水西》 -
55
路逢一老翁,疑是避秦客。
释文珦《过野人居》 -
56
语终长啸归青壁,恐是云深避秦客。
释文珦《晚秋游兴》 -
57
一似桃源路,从今学避秦。
李景文《游委羽山》 -
58
几番分坐梅边石,却话桃源只避秦。
释行海《喜方溪复归白云》 -
59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谢枋得《桃》 -
60
避秦衣木叶,矧肯羞悬鹑。
谢枋得《谢刘纯父惠木绵布》 -
61
来避秦人万事休,鸟啼花落几春秋。
谢枋得《秦人洞》 -
62
溪上落花流水远,老翁疑是避秦人。
凌嵒《陆宝山》 -
63
流水桃花又避秦,诛茅西崦结为邻。
邓剡《避乱至乌岩山赠承节赵公》 -
64
便有桃源路,吾当少避秦。
文天祥《所怀》 -
65
山花幽草自成春,深入仙源欲避秦。
王镃《仙源即事 其一》 -
66
自要贪闲非避秦,洞门隔断世间尘。
陈岩《碧桃岩》 -
67
晔晔紫芝岩石隈,避秦有地似蓬莱。
郑思肖《四皓图》 -
68
循踪历历见井舍,恐是避秦来此居。
戴表元《春愁曲次刘正仲韵》 -
69
最爱徐生欲避秦,海天东去不通津。
戴表元《读书有感 其二》 -
70
非是避秦前日路,行人何必问桃花。
邵允祥《上王平章》 -
71
尝言十三君,隠隠避秦侣。
熊禾《游武夷山》 -
72
亦欲避秦高隠去,桃花源上觅渔舟。
仇远《兵间有歌舞者》 -
73
周家遗民方避秦,留侯眼高识天人。
艾性夫《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
74
但知樵客当辞汉,莫与渔郎说避秦。
艾性夫《题友人归隠图》 -
75
应有仙家住,避秦来至今。
宋无《铜陵五松山中》 -
76
门前白鹿将麑过,定是避秦人引来。
宋无《游三茅华阳诸洞 其三》 -
77
还如探禹穴,应见避秦人。
文同《子骏游沙溪洞》 -
78
四冢累累岂是仙,避秦安汉道空全。
王禹偁《问四皓》 -
79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魏野《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
80
避秦不出傲征召,美名遂入贤水源。
蒋之奇《澹岩》 -
81
数家原上住,疑是避秦人。
蒋之奇《爱山堂 其六》 -
82
不见避秦人,谁嗟远游子。
郭祥正《追和李白宣州清溪》 -
83
生胡为荣死奚戚,为笑纷纷避秦客。
郭祥正《桃源行寄张兵部》 -
84
却寻泉源去,桃花应避秦。
苏轼《再过常山和昔年留别诗》 -
85
华山东麓秦遗民,当时依山来避秦。
苏轼《送王伯敭守虢》 -
86
抱策期宁汉,潜辉岂避秦。
彭汝砺《和济叔兄书斋言志一首》 -
87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黄裳《游东山大乘寺》 -
88
云开西蜀后,木老避秦初。
刘泾《青城山》 -
89
淡山淡姓人安在,征君避秦亦不归。
黄庭坚《题淡山岩二首 其二》 -
90
松风忘味同戴舜,梅雨蒙头非避秦。
黄庭坚《五老亭》 -
91
身入醉乡如避秦,醒时尘事百端新。
黄庭坚《观化十五首 其一二》 -
92
避秦谁氏子,客死武陵源。
贺铸《田园乐》 -
93
避秦岂本志,多病不复论。
吴可《舟中即事》 -
94
只应涧底桃花笑,苦爱微官不避秦。
吴可《松》 -
95
桃花源上避秦人,岂料渔舟见此身。
晁说之《三月五日南京梢工来报船经金人残毁之后尚有书籍存者且以二诗为信忽睹高仲夷唱和诗不胜感叹辄用其韵识其事率同赋》 -
96
试问山中避秦者,不知此景是何年。
周行己《武陵烟雨》 -
97
我过避秦客,茗椀来相寻。
李彭《奉赠归宗才首座》 -
98
路转烟村万木春,村深疑有避秦人。
王庭珪《湖头观桃李四绝句 其一》 -
99
野客衣冠浑懒散,相逢疑是避秦人。
宋徽宗《题古村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