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遗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遗书的宋诗诗句。
描写遗书的宋诗诗句
遗书[yí shū]
释义:
第二部分
1
指前人的遗著、遗作。
2
指前人的藏书。
3
指散佚的书。
4
谓留下书信。
5
死者临死时留下的书信;遗嘱。
第三部分
1
投书;寄信。
列表:
-
1
慈诲断轲织,遗书开晏楹。
宋庠《留别知郡职方杨员外》 -
2
寻幽憩真馆,访古得遗书。
张汉彦《石仙观》 -
3
桐城旧知音,相招遗书札。
王之道《和天宁因上人韵送僧用懿住桐城金绳山》 -
4
-
5
仙都踪迹想遗书,我欲归时更问途。
许尹《和吴谨微游仙都五首 其一》 -
6
忽见槐花思举子,欲求萤火遗书生。
李处权《临川道中寄汪守》 -
7
手把遗书一挥泪,秦溪三夜雨连明。
释慧空《和无在悼惠书记 其一》 -
8
竹简固尝窥远业,山阴何止识遗书。
曹勋《和王应夫见贻六首 其一》 -
9
不覩遗书奏,徒怀挂剑伤。
刘子翬《哭士特二首 其一》 -
10
令子清规在,遗书旧墨干。
范浚《李修撰哀挽二首 其二》 -
11
休嗟当世知音少,自有遗书后代传。
吴芾《括苍陈与叟携所撰春秋义例见过书于卷后》 -
12
纸上遗书字宛然,千年微意有谁传。
陈长方《书中庸示边周翰》 -
13
犹忆微才在天禄,铅丹曾为校遗书。
黄公度《挽方宋贤四绝 其一》 -
14
渐营卓锥地,遗书收放纷。
员兴宗《送关国录守简州》 -
15
恐有遗书藏坏壁,岂无哀赋吊沅湘。
陈知柔《谒韩祠》 -
16
我家旧畜公遗书,片段飘零十得五。
王灼《李彦泽从余求卫公兵法》 -
17
禹穴遗书不可寻,坐看绿叶再成林。
洪适《寄别景卢》 -
18
上古遗书究治终,长编通鉴更参同。
汪应辰《太上皇后閤端午帖子词 其一一》 -
19
颇闻禹穴遗书在,安得高人与细穷。
陆游《夜行玉笥樵风之间宿龙瑞》 -
20
传家产业遗书富,玩世神通醉脸酡。
陆游《秋兴三首 其二》 -
21
孤学背时空绝叹,白头穷巷抱遗书。
陆游《二子》 -
22
老抱遗书隐故山,镜中衰鬓似霜菅。
陆游《感怀》 -
23
司马遗书有坐忘,顗翁止观略相当。
陆游《观方外书》 -
24
唐虞已远三千岁,每诵遗书涕泗潸。
陆游《病足昼卧梦中谵谆乃诵尚书也既觉口占绝句二首 其一》 -
25
门低不容驷,壁坏亡遗书。
陆游《夜过鲁墟》 -
26
苔蚀秦碑亡旧刻,龙归禹穴护遗书。
陆游《自九里平水至云门陶山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八首 其五》 -
27
鲁邹遗书世皆读,要以尊信为善学。
陆游《题尊信斋》 -
28
存神止虑自长年,黄老遗书汉尚传。
陆游《秋思十首 其一○》 -
29
焄蒿一去杳难知,数纸遗书手自披。
陆游《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七首 其五》 -
30
不见密学翁,遗书耿如许。
项安世《和总领陈大卿告老二十韵》 -
31
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
朱熹《送许顺之南归二首 其一》 -
32
泪向遗书尽,心随宿草荒。
朱熹《挽刘枢密三首 其三》 -
33
根本平生有深计,遗书不但子囊忠。
朱熹《奉同都运直阁张丈哭敬夫张兄张丈有诗敢次元韵悲悼之极情见乎词伏幸采览二首 其一》 -
34
校罢遗书却归去,此心元自不曾灰。
朱熹《两绝句送顺之南归 其一》 -
35
荒城难访十全医,半箧遗书世共悲。
沈端节《挽于湖》 -
36
中原正朔合天王,细读遗书瘿作囊。
陈造《题毕直閤繙经图三首 其三》 -
37
灵魄在天联傅说,遗书落世仰潜夫。
陈造《同徐吕二子游西湖复次前韵五首 其二》 -
38
政应老死何须惜,或有遗书备访寻。
虞俦《旅怀上石似之郎中 其三》 -
39
神清洞古世缘在,梁园祇是空遗书。
薛季宣《寒溪送客时李花盛开山谷弥望》 -
40
汾亭上兮有六世之遗书,野有田兮汾有鱼,宵续经兮昼狎佃渔。
薛季宣《汾亭操》 -
41
清议今何负,遗书竟莫传。
周孚《代人作孙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 -
42
苏程百世师,遗书满天地。
程洵《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
43
遗书亦言尔,道岂言能传。
程洵《董铢求诗赋古风二章示之 其二》 -
44
清台课历遗书在,昼寝凝香旧政传。
吕祖谦《周表卿尚书挽章》 -
45
康节遗书有传者,不惜师问穷精微。
楼钥《送王粹中教授入蜀》 -
46
丰干饶舌留公案,隋帝遗书暗古煤。
楼钥《国清寺》 -
47
立朝惟正色,荐士有遗书。
楼钥《端明殿学士汪公挽词 其三》 -
48
诸郎图不朽,当共葺遗书。
舒邦佐《挽余倅二首 其二》 -
49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辛弃疾《读书》 -
50
帝王无异学,孔孟有遗书。
曾丰《宪使范右司具馔属属官为主人又属衡阳张宰助筵同游石鼓书院》 -
51
易通久沦没,遗书亦参差。
程端蒙《送次卿兄还新安》 -
52
-
53
遗书散落亦已久,是编颇得十八九。
赵蕃《书紫微集后》 -
54
遗书曾不博,斗粟与枝巢。
赵蕃《祝游子泉刘叔通二家孤寡》 -
55
先世有遗书,故墟有山房。
巩丰《哀吕东莱》 -
56
不言使者求遗书,只言浴茧当及时。
黄畴若《泽卿示兰亭考作萧翼取兰亭辞》 -
57
千年子晁子,道院有遗书。
裘万顷《书晁文元道院集》 -
58
坡谷遗书那复有,向来一纸抵千金。
裘万顷《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一八》 -
59
祇今安用读遗书,卓然已复光前绪。
程珌《高宗皇帝宝训终编锡赉进诗》 -
60
伊洛遗书徧讨论,微言千古破童昏。
刘宰《送晦庵语孟集注与诸侄》 -
61
赎死何由可百身,遗书犹足警来人。
刘宰《书陈少阳遗墨后》 -
62
坠绪今如线,遗书尚满床。
李兼《次韵周与能》 -
63
摹写遗书礼严像,岂无当代好贤人。
陈宓《谢郑夹漈子惠诗索草堂扁榜 其二》 -
64
千年正统源流远,三圣遗书简牍残。
陈宓《和林堂长韵 其二》 -
65
归时剩把遗书读,莫道□峰永别离。
陈宓《送抚州李兄武伯归乡 其二》 -
66
庭中无滞讼,身后有遗书。
陈宓《挽乡守楼宗簿 其一》 -
67
囊有遗书无与读,两家恨不早逢君。
洪咨夔《赠小儿医》 -
68
归抱遗书痛,亲裁逸事编。
岳珂《山居感旧百韵》 -
69
我思其人,犹及屋乌,而况乎遗书。
岳珂《朱忠靖按巡郡寄邸报三帖赞》 -
70
故其遗书,笔意具工。
岳珂《张宣公书简帖赞》 -
71
我来阅遗书,据案发长叹。
王迈《跋林学士宋卿帖》 -
72
锦章卷遗书八分,独茧抽绪浮金盆。
阳枋《回程宣义贺生日诗》 -
73
莲荡归来扬其波,我傍梅花读遗书,不知纷纷坐久落花多。
阳枋《少年看花行寄示谊儒侄》 -
74
遗书欲傍梅花读,祇恐使人昭昭己昏昏。
阳枋《谢涪陵刘君举使君见委北岩堂长诗》 -
75
自得遗书学子房,拟来辟谷并山阳。
阳枋《遣季子寿黄循斋二首 其二》 -
76
律赋数篇天下诵,遗书几卷馆中留。
刘克庄《挽陈潮州伯霆》 -
77
遗书零落尽,身愧史迁孙。
刘克庄《腊月十日至外祖尚书家》 -
78
废址苔荒尽,遗书电取空。
刘克庄《夹漈草堂》 -
79
许负遗书果是非,子凭何处说精微。
刘克庄《赠徐相师》 -
80
伤心海内交游尽,箧有遗书不忍看。
刘克庄《怀曾景建二首 其一》 -
81
遗书今羽化,传者匪真书。
刘克庄《杂咏一百首 鬼谷子》 -
82
相公犹有遗书在,欲问郎君借五车。
苏洵《次韵和缙叔游仲容西园二首 其一》 -
83
始祸闻陈涉,遗书见子长。
祖无择《依韵和登州推官张同年之梁山》 -
84
世评谏疏如刘向,公读遗书感乐生。
刘克庄《太守宋监丞新三先生祠刊二刘遗文以二诗纪实 其二》 -
85
遗书谁挂眼,衣钵付何人。
林希逸《梦西轩旧事》 -
86
客携老艾遗书至,僧诧沧浪古字镵。
林希逸《紫霄岩作》 -
87
应有遗书富,何时见集行。
林希逸《李斛峰尚书挽诗 其三》 -
88
燕闲消息已潜通,满阁遗书须细穷。
王柏《和遁泽武夷石乳吟》 -
89
白鹿遗书山泽癯,归来花木尽堪娱。
方岳《挽谢公王》 -
90
诸老遗书在,情亲独考亭。
方岳《徐仁伯侍郎挽诗》 -
91
藐予抱遗书,生世恨不早。
方岳《寄题朱塘晦翁亭》 -
92
遗书亦具存,言固不尽意。
方岳《答费司法 其二》 -
93
彼援遗书诫敦严,暨昶以义名沉浑。
李曾伯《跋曾玉堂训子十诗》 -
94
遗书订无极,妙蕴发先天。
卫宗武《挽储华谷四首 其二》 -
95
遗书定知满筐箱,夜光炜煜照行李。
家铉翁《伯成尝受学于河朔前辈鹤鸣翁其学亦宗濂洛赠以诗勉其自拔于流俗》 -
96
遗书会萃垂千古,缺典因循近百年。
方回《文公书院新创》 -
97
洛遗书订三焦误,河负图观一点中。
方回《暑天》 -
98
间气千年聚,遗书万禩新。
方回《送张古心明道山长》 -
99
浪游几抆还家泪,贫抱遗书羞拥篲。
董嗣杲《得少顺风又值小雨二首 其一》 -
100
传业有杨晏,遗书冢墓埋。
吴龙翰《哭秋崖先生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