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通津的宋诗诗句
描写通津的宋诗诗句。
描写通津的宋诗诗句
通津[tōng jīn]
释义:
1
四通八达之津渡。
2
喻显要的职位。
列表:
-
1
万壑争流君看取,西兴从此是通津。
张元干《子立昆仲垂和游天宫诗既工且敏义不虚辱再此见意》 -
2
祖意如来烦指似,迷舟何幸济通津。
王之道《宿吉祥寺赠应上人》 -
3
胡床稳坐已通津,何处更寻不二门。
释弥光《和参政李汉老》 -
4
小轩西下俯通津,漠漠春阴日易曛。
张嵲《春阴江上偶书》 -
5
轩外萧骚静碧云,有来君子助通津。
曹勋《赋友人竹轩》 -
6
十载天涯客路身,不知何处是通津。
曹勋《酬许察院》 -
7
友于相爱陟通津,同气同居善益亲。
曹勋《王德言枢密生日十首 其五》 -
8
组练绕平隰,艨艟蔽通津。
刘子翬《建康六感 吴》 -
9
机前施远略,句下要通津。
释昙华《送六人禅者随宏长老住大智》 -
10
一句全提绝类伦,万机不到始通津。
释慧远《示禅人 其二》 -
11
时来会见上通津,莫忧计拙无衣食。
吴芾《朱世同喜雪中得酒出佳篇相谢用韵奉酬》 -
12
此行会有知音者,送上通津岁九迁。
吴芾《送王若夫造朝》 -
13
郎省声猷蔼搢绅,看看步武到通津。
吴芾《闻伯可郎中锐然有冥鸿之举小诗奉庆》 -
14
馆瞰潇湘画不成,波澜入海是通津。
胡宏《湘中馆》 -
15
操袂不须成作恶,举觞方喜上通津。
史浩《饯明守林郎中致语口号》 -
16
吾难留逸驾,此去立通津。
晁公遡《送刘文潜如吴下》 -
17
叠甓分渠激硙轮,云喷余溜下通津。
宋祁《冯家溪二首 其二》 -
18
峤岭古来称绝徼,梯山从此识通津。
余靖《题庾岭三亭诗 通越亭》 -
19
孤筇挑日月,何道不通津。
释印肃《重阳日颂》 -
20
今已连天铺满地,顺缘无漏必通津。
释印肃《行住坐卧三十二颂 其二二》 -
21
已得通津好消息,何妨旧物小淹留。
邓深《赠别饶云叟赴万州教官》 -
22
结角罗纹随处入,银山铁壁是通津。
释有权《颂古十一首 其一○》 -
23
莫嗟官路昧通津,举世滔滔岂识真。
姜特立《次洪监簿惠诗韵五首 其五》 -
24
石色如霜铁色新,洨河南北尚通津。
范成大《赵州石桥》 -
25
惨澹埃𡏖地,高贤绝通津。
陈造《次韵徐秀才十首 其四》 -
26
傥使人心尽包叟,世间何向不通津。
陈造《四月望再游西湖十首 其一○》 -
27
金波随短棹,银汉有通津。
许及之《得东山居主人恋家不出因借戴希周渔乡居赋杂兴六首 其二》 -
28
热官无幸位,寒士有通津。
许及之《上左丞相寿二十韵》 -
29
已狎风波浮宦海,可能霄汉隔通津。
虞俦《丁钦夫来宰吾县几三年清德美政兹不复道二诗送行意之所寓钦夫固已默喻他日见东夫告出似之发数百里一笑 其二》 -
30
投檄巴陵本为亲,迟留方拟问通津。
廖行之《挽刘主簿令二首 其二》 -
31
挽之置通津,谁借一臂力。
王炎《送游尧臣归闽六首 其一》 -
32
暂向玉堂还旧直,亟从凤沼据通津。
赵蕃《贺周待制兼直学士院》 -
33
诸公共推毂,此去各通津。
赵蕃《送徐茂叔游宋衡》 -
34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欧阳修《日本刀歌》 -
35
抱垣更通津,渔钓欲寄快。
张镃《庄器之贤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寄因次韵述桂隠事报之兼呈同志 其四》 -
36
花柳焰通津,幽居日日春。
张镃《登春陌》 -
37
索居在村坰,水陆走通津。
孙应时《不寐》 -
38
尚贤而尚德,余事了通津。
韩淲《赵推官求久斋诗项平甫有句》 -
39
占得伦魁到名第,会将经济取通津。
韩淲《王教授》 -
40
才屈自应无近用,时升谁不有通津。
韩淲《周南仲正字挽诗》 -
41
堤圆顿之颓澜,会中下于通津。
释居简《高丽指堂讲师画像赞》 -
42
许公亭馆压通津,强率羸躯接会宾。
韩琦《会食许公亭》 -
43
要路我甘无俗迹,夷途公自有通津。
赵抃《次韵孙直言正旦马上有感》 -
44
荆璞照耀非常珍,天衢整步凌通津。
杜范《又和郑府判韵》 -
45
扬尘惊浅濑,平陆比通津。
岳珂《渰中水浅舆从下水肩舟二首 其一》 -
46
渊源识余润,腾踏已通津。
岳珂《鹿鸣宴中走笔呈林教授》 -
47
岁晚何妨勤秉烛,行迷犹可复通津。
程公许《览镜鬓间两三点雪》 -
48
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
宋太宗《缘识 其三一》 -
49
问谷几何先给直,作舟用济广通津。
徐元杰《送郡守》 -
50
商工时借问,何处即通津。
蔡襄《洪泽阻风》 -
51
-
52
今古通津离别地,晓沙晴日出蟂矶。
董嗣杲《芜湖县》 -
53
此心与桥,为世通津。
赵渥《洴溪桥》 -
54
最爱徐生欲避秦,海天东去不通津。
戴表元《读书有感 其二》 -
55
长芦转柁是通津,尽是东西南北人。
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六六》 -
56
勾稽讵足究施设,直须舟楫济通津。
吴申甫《寿主簿》 -
57
为觅扁舟问隠沦,白云何处是通津。
郭礼《访徐道人》 -
58
到底乾坤同一视,舟车何处不通津。
李柘《分水岭》 -
59
萧条依陋巷,契阔问通津。
刘敞《为纪四谒旧相识》 -
60
嗟予乘桴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
司马光《和钱君倚日本刀歌》 -
61
当时御水始通津,遂作河生记此辰。
强至《依韵奉和司徒侍中壬子三月十八日游御河二首 其一》 -
62
通津厌离会,胜地有登临。
刘攽《江亭后池》 -
63
梁岑耸秀概,回源号通津。
刘挚《答黄莘任道代书见寄》 -
64
溪流怪石碍通津,一一操舟若有神。
初惟深《过黯淡滩》 -
65
十载京师五校文,并游多已据通津。
邓忠臣《已未年春与伯时较试南宫同年被命者六人今兹西馆唯同伯时一人而已因书奉呈》 -
66
寂寥无声月亭午,蟾蜍通津堕清露。
邓忠臣《中秋月》 -
67
如子才豪犹未第,每思冥晦避通津。
郑侠《次韵张伯时以再任为贺》 -
68
垄亩千家知有望,江湖万里喜通津。
彭汝砺《春雨》 -
69
如何迷要路,未得泛通津。
彭汝砺《和济叔兄书斋言志一首》 -
70
落日通津门,转盼增惋怅。
释道潜《寄张明甫朝奉》 -
71
且免此生占噩梦,更从何处卜通津。
黄裳《送王道原判官》 -
72
分我一枝频见约,乘槎行欲问通津。
李之仪《寄题子椿野轩》 -
73
丹青如得便,更拟问通津。
李之仪《谢人送鱼》 -
74
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
李之仪《李希武挽词》 -
75
在处淘金拣玉,随缘运栰通津。
李之仪《宝觉昕长老画赞》 -
76
国士怀珠玉,通津不易扛。
黄庭坚《被褐怀珠玉》 -
77
浮天自作通津去,洗客终疑爽气偏。
刘弇《月波楼》 -
78
由来得计在通津,蚀尽冥冥古道尘。
刘弇《道旁见牛车因成二绝 其一》 -
79
二年绝廪禄,此去当通津。
林敏功《与刘羲仲检讨别后有怀》 -
80
缁服薰修九十春,法筵长为指通津。
华镇《挽饶法主》 -
81
长杨夹通津,修竹带北冈。
李复《周巨寺》 -
82
解之谢来客,放尔归通津。
李复《放鱼》 -
83
勉作功名求善颂,径从平地据通津。
陈师道《次韵杨内翰赠诸进士》 -
84
雪消冰动看通津,草长江南岸岸春。
晁补之《外舅杜寺丞永城守水作诗寄呈》 -
85
使华推厚德,卿月上通津。
张耒《太府李萃卿挽词》 -
86
春耕迷古垒,野水滟通津。
张耒《山光寺》 -
87
无漏实成除有漏,迷津才出是通津。
张继先《金丹诗四十八首 其一三》 -
88
维舟万里流,喜色照通津。
李廌《送李德载公辅之宣城王子敏遹之宁陵秦少章之仁和》 -
89
天扉如可到,直拟问通津。
李廌《光禄朱卿挽词 其三》 -
90
道合圆常无异路,心空及第自通津。
释子淳《送吴公裕》 -
91
古佛有通津,当阳亘古今。
释克勤《偈五十三首 其五二》 -
92
内若有心还有物,何能移步出通津。
释克勤《偈》 -
93
惭愧儒冠误此身,涂穷何假问通津。
李昭玘《暮冬书怀赠次膺四首 其四》 -
94
未应迷俗驾,行处是通津。
章凭《流花亭》 -
95
若到诸方须审实,龙门此法是通津。
释清远《十可行十颂 普请》 -
96
一钵上方香积饭,寥寥千古转通津。
释清远《偈颂一一二首 其六》 -
97
通津既能济,巨浸即横涉。
王周《志峡船具诗 橹》 -
98
习池还倒载,曲水暗通津。
李光《三月三日康守燕严亭》 -
99
早年提巨笔,平步历通津。
汪藻《寿俞少宰》 -
100
都城三月春暮时,通津两岸杨花飞。
李纲《送士特兄下第之衡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