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轩楹的宋诗诗句
描写轩楹的宋诗诗句。
描写轩楹的宋诗诗句
轩楹[xuān yíng]
释义:
1
堂前的廊柱。
2
借指廊间。
列表:
-
1
竹林深处敞轩楹,分我西园一半清。
王之道《题元发弟竹轩》 -
2
辗回剧暑轩楹去,载得长风枕簟清。
曹勋《扇车》 -
3
至今压水抗轩楹,高椓檐牙映乔木。
范浚《寄题余姚严公堂》 -
4
爱玩不能忘,移根傍轩楹。
陈棣《题竹友轩》 -
5
修垣蔽轩楹,如观坐井天。
陈棣《再次韵柏桐轩》 -
6
何当扣禅闼,高论俯轩楹。
余靖《寄题宝峰山玩云亭》 -
7
高高轩楹日照东,扶桑柱植西昆仑。
吴沆《临高台 其一》 -
8
子孙长忆当年事,留取轩楹客赋诗。
洪适《詹氏仁寿轩》 -
9
急办轩楹尊瑞物,泥封诏墨有来期。
洪适《小隐芝草》 -
10
九苞滋雨露,五采烛轩楹。
洪适《盘洲杂韵上 金凤》 -
11
屏除长物轩楹爽,洗濯尘襟肺腑凉。
陆游《南堂杂兴八首 其一》 -
12
归来卜筑傍泉石,洒落轩楹照山谷。
喻良能《为周提宫题尚友堂》 -
13
隔岸谁家盖茆竹,轩楹閴寂无来往。
项安世《题画扇》 -
14
扫除云雾风无力,点滴轩楹漏有痕。
虞俦《苦雨》 -
15
画舫骁腾喧鼓吹,红妆凝伫傍轩楹。
虞俦《巩使君劝耕汪倅有诗次韵》 -
16
云锦轩楹兰玉阶,暂从仙仗下蓬莱。
林亦之《代上陈给事二首 其二》 -
17
笔端若有夜半力,一日忽在轩楹前。
陈傅良《题僧法传为沈仲一画听松图》 -
18
自从半山经小亭,仰望巨石扶轩楹。
楼钥《巾山》 -
19
轩楹立奇石,巉岩高丈许。
楼钥《枢密府雪后作故韩氏子舍也》 -
20
诗筒解我意,续续堆轩楹。
袁说友《和梁饰甫通判招饮林子长溪堂韵 其二》 -
21
傍松作楼古为务,小着轩楹省斤锯。
徐玑《松风楼篇》 -
22
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苏舜钦《关都官孤山四照阁》 -
23
官舍轩楹豁,凭阑莫掩关。
释居简《送赵栖岩分司池阳总干》 -
24
手栽松菊成三径,更敞轩楹临绿沼。
刘宰《寄呈王浩翁府判》 -
25
寓意瀛洲规小筑,轩楹突兀浮青红。
赵汝鐩《瀛洲行》 -
26
轩楹遇葺知还旧,花木欣来似见春。
韩琦《再葺双硙》 -
27
凉亭逼旷野,轩楹敞三面。
周弼《烟波亭避暑》 -
28
去郭轩楹敞,幽居不用名。
杜汪《集杜工部句咏寒亭》 -
29
神息驭兮龙冈,殿金仙兮庙傍,结轩楹兮受厘举觞。
朱汝贤《楼台烟雨亭》 -
30
地胜轩楹古,天寒草木疏。
陈深《登阳山妙净院》 -
31
上有高堂荫华宇,苍翠凌乱轩楹间。
刘敞《碧澜堂》 -
32
野色轩楹外,霞光几席间。
王安石《见远亭上王郎中》 -
33
临流又广□方丈,叠石缔宇为轩楹。
蒋祺《暖谷诗》 -
34
高斋面幽圃,脩筠拥轩楹。
范纯仁《谒辛化光》 -
35
轩楹无寸木,池沼有残丘。
许广渊《陈氏园》 -
36
独怜新桧柏,谁识旧轩楹。
许广渊《罗隠宅》 -
37
景逐轩楹转,云烟炫游目。
杨杰《灵山》 -
38
春风迎我笑,宛转入轩楹。
沈辽《春日中和堂》 -
39
轩楹别构如安屏,笔札难通似面墙。
邵忱《篆书醉翁亭记石刻》 -
40
共陪红旆陟巍峨,有美轩楹气候和。
韦骧《和周开祖赋会有美堂呈权府察院》 -
41
鬰万瓦兮鸟翼齐,浮轩楹兮飞棋枅。
苏轼《清溪词》 -
42
轩楹如肺腑,豁达可出入。
张舜民《李侯新斋植松竹聊为杂言》 -
43
傍山畦径村村远,近水轩楹事事幽。
彭汝砺《和马太守五首 寒林》 -
44
水光苒苒上朱栏,六月轩楹起薄寒。
彭汝砺《和户曹池亭韵》 -
45
收拾澄虚过断墙,轩楹从此有辉光。
彭汝砺《和史司理水轩》 -
46
轩楹收冷淡,松竹让幽奇。
彭汝砺《题扬州因大师小池》 -
47
光风转洲渚,爽气生轩楹。
释道潜《与廖明略学士赋余干县白云亭一首呈吴明府》 -
48
莫笑轩楹陋,高门即似于。
孔平仲《花望之弄璋亭》 -
49
花石锁风烟,轩楹半是山。
李之仪《游石碛寺寺僧以牌求诗》 -
50
面面轩楹压水开,暑天端恐雪飞来。
李之仪《再和仇粹夫 其二》 -
51
突兀轩楹气象豪,使君携客共游遨。
孙昌龄《和孔司封题蓬莱阁》 -
52
座踞轩楹内,明观善恶前。
牟景先《题招题院静照堂》 -
53
吾来坐书屋,轩楹有北名。
吕南公《偶题北轩》 -
54
轩楹仍东辟,晚秀皖如洗。
刘弇《过东流圣感寺》 -
55
揽衣轩楹间,啸歌何穷已。
秦观《泊吴兴西观音院》 -
56
延平廖明略,大句题轩楹。
米芾《干越亭》 -
57
便有微泉出堂下,一泓清彻照轩楹。
张耒《东堂四首 其二》 -
58
炙背轩楹日转时,博山炉顶驻游丝。
邹浩《送香潜亨》 -
59
列嶂峥嵘植翠屏,寒泉绿浄浸轩楹。
苏迟《建炎己酉冬自婺女携家至临海岁首泛舟憩天柱精舍谒吴君文叟山林感泉石之胜叹城邑之人沈酣势利不知山中之乐也》 -
60
爱玩不能忘,移根傍轩楹。
谢薖《竹友轩》 -
61
轩楹正在翠微中,欲雪云生四面峰。
李质《艮嶽百咏 圌山亭》 -
62
轩楹俯巨浸,云水互参错。
李纲《过吴江阻风游宁境寺》 -
63
三径髙怀穷水石,七峰佳气入轩楹。
李纲《畴老修撰见示七峰吟因成七言十韵律诗以叙别》 -
64
清风生户牖,秀色入轩楹。
李纲《小阁晚望书怀一百韵示仲弟并简顾子美》 -
65
江光隐见轩楹里,山色虚无烟雨中。
李纲《同似表叔易置酒平山堂》 -
66
茅斋竹屋架岩巘,轩楹面势随所安。
李纲《题成士瑴所藏辋川雪图》 -
67
轩楹回首已不见,况欲更闻弦索鸣。
李纲《琵琶亭》 -
68
万户轩楹外,三山指顾中。
李纲《留题天宁明极堂》 -
69
-
70
山茶逞独艶,着意呈轩楹。
吕本中《赠郑侍郎》 -
71
澜头岩穴仙都邃,石上轩楹佛土香。
李弥逊《和小君游灵隐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