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衡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衡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衡山的宋诗诗句
衡山[héng shān]
释义:
1
山名。一名岣嵝山,又名霍山,古称南岳,为五岳之一。位于湖南中部,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着。
2
山名。
3
山名。北极之山。
列表:
-
1
相期衡山南,追步凌忽区。
陈与义《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与义同赋兼呈奇父》 -
2
耽耽衡山麓,翠气横古今。
陈与义《游道林嶽麓》 -
3
衡山未见意如飞,浩荡风帆不可期。
陈与义《寄信道》 -
4
城中望衡山,浮云作飞盖。
陈与义《衡嶽道中 其三》 -
5
恍然衡山前,相遇各白发。
陈与义《别大光》 -
6
衡山县下春日雨,远映青山丝样斜。
陈与义《立春日雨》 -
7
我昨在衡山,伤心衢路侧。
陈与义《开壁置窗命曰远轩 其三》 -
8
悟适当如未悟人,衡山不知为开云。
邓肃《游鼓山》 -
9
今年起衡山,出守非不遇。
朱翌《次韵胡明仲见寄》 -
10
衡山云散迎归骑,湘浦春晴更顺流。
朱翌《以灵寿杖寄汪内翰》 -
11
衡山亦何有,神廪供爨鬵。
胡寅《示能仁长老祖秀》 -
12
一区衡山勿负约,三绝麟经更涵粹。
胡寅《送余泽还义兴》 -
13
不如衡山乐谷藏春风,明窗小阁地炉红。
胡寅《赋韩叔夏雪斋》 -
14
欲结衡山茅,未买脩竹径。
胡寅《题胜业悦亭》 -
15
深穷伊水源,峻陟衡山极。
刘子翬《读曾吉甫横碧斋诗》 -
16
君家沧海宾初日,我戍衡山俯夕阳。
王之望《吴明可寄诗次韵为答》 -
17
我爱青山好,衡山镇南极。
胡宏《小圃将成》 -
18
乔嶽峥嵘天地中,飘零身寄衡山侧。
胡宏《小圃将成》 -
19
衡山之峰七十二,奔走芙蓉尽供职。
胡宏《小圃将成》 -
20
衡山折底柱,触石堆滟滪。
胡宏《水心亭》 -
21
卜居幽胜衡山绕,五峯西望青冥杳。
胡宏《独坐》 -
22
衡山何似洛城居,不久从来亦不余。
胡宏《郭氏嘉山亭》 -
23
相从寓衡山,时许闚墙仞。
胡宏《挽孙奇父》 -
24
-
25
灵应堂中一羽衣,衡山来此住多时。
邓深《赠唐道士》 -
26
又疑神禹碑,刊在衡山巅。
韩元吉《龟峰行》 -
27
衡山洞庭忽在眼,禹牒黄车有遗迹。
韩元吉《送苏季真赴湖北宪司属官》 -
28
衡山几千里,闻在湘川侧。
梅尧臣《寄衡山福严长老》 -
29
衡山卷阴气,海市发冬蛰。
范成大《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
30
勿开衡山云,恐惊隠沦栖。
范成大《送郭季勇同年归衡山》 -
31
衡山紫盖连延处,一峰巉绝擎玉宇。
范成大《天柱峰》 -
32
莫惊衡山雁,莫问洞庭波。
梅尧臣《依韵和裴如晦秋怀》 -
33
名与衡山埒,身随楚水流。
周必大《张渊道侍郎挽词二首 其一》 -
34
衡山道士古须发,苦语不似公肤腴。
释宝昙《访孤山林和靖梅坞陈迹》 -
35
东海鳄噀怒,衡山云涨深。
释宝昙《仰韩堂连守所作谢艮斋为之记取退之阳山县之诗以名盖先作读书林后为此州》 -
36
濂溪已远涪州还,此事往往归衡山。
项安世《次韵答胡季履二首 其二》 -
37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朱熹《拜张魏公墓下》 -
38
往时联骑向衡山,同赋新诗各据鞍。
朱熹《次韵择之怀张敬夫》 -
39
衡山尚画传家宝,花鸭来禽肯借不。
张孝祥《借魏元理画》 -
40
十年衡山阴,驱马几往还。
张栻《展省龙塘有作》 -
41
君卧衡山北,我行湘水滨。
张栻《彪德美来会于泉有诗因次韵》 -
42
浩浩湖之源,迤逦衡山下。
张栻《荆湖望月》 -
43
为访衡山戴监嶽,可能畧不傍华轩。
许及之《沈架阁席上送沈教授之官邵阳二首 其一》 -
44
登衡山之嵯峨兮柏松委靡,怨飘风之怒狂兮害于物理。
薛季宣《九奋 沈湘》 -
45
不须更说衡山事,只得渠家半芋归。
周孚《次韵杜正南讷长老》 -
46
向来韩子夸精祷,云合衡山特易开。
陈傅良《又和》 -
47
先排衡山云,直上南台升祝融。
蔡戡《筇竹杖歌》 -
48
规摹岂止衡山小,安得高歌题屋梁。
赵蕃《过在伯于学中》 -
49
节义衡山独不辱,万年千载戴明恩。
王阮《登衡嶽三首 其一》 -
50
独到上封雷雨处,退之元未识衡山。
王阮《登衡嶽三首 其二》 -
51
应怜听者未洗耳,衡山高兮湘水深。
叶适《送叶路分》 -
52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徐照《游衡山》 -
53
昔游衡山下,看水入朱陵。
姜夔《昔游诗 其一○》 -
54
昔游衡山上,未晓入幽谷。
姜夔《昔游诗 其一一》 -
55
衡山为真宫,道士饮我酒。
姜夔《昔游诗 其一五》 -
56
衡山为其冲,南国无以加。
韩淲《送郑元老教授衡州》 -
57
衡山云冉冉,玉水日悠悠。
韩淲《添倅至因谒之来访乃故相郡侯之子也》 -
58
肝胆轮囷本致君,衡山一片尚愁云。
韩淲《感兴十首 其六》 -
59
默被画工传写得,至今犹似在衡山。
杨娃《题马远画梅四幅 其二》 -
60
楚云血指书法华,藏诸衡山竺僊家。
释居简《佛眼侍者祖元血书华严八十卷以报母细而楷花石纲初得之藏诸塔寺后复失之复得之于京师》 -
61
思谿不落衡山后,行缀蝇头三十九。
释居简《佛眼侍者祖元血书华严八十卷以报母细而楷花石纲初得之藏诸塔寺后复失之复得之于京师》 -
62
衡山之下湘江上,风月留连去较迟。
戴复古《朱行父留度岁》 -
63
衡山开霁雨回风,正直心期自感通。
陈宓《贺权郡雨应祷》 -
64
嶽麓盛古学,衡山多秀民。
洪咨夔《送章君范之湖南幕》 -
65
萦青缭白望不断,好似衡山山下看。
真德秀《七峰行为外舅寿》 -
66
泪洒衡山月,神凄蜀岭云。
魏了翁《游监丞挽诗 其一》 -
67
淡似衡山雾已开,浓如雨意黯阳台。
赵时韶《云峰》 -
68
山泐潭之水,奋衡山之云。
释智愚《黄龙南禅师赞》 -
69
衡山余所管,拟结草鞵缘。
刘克庄《送王实之赴长沙幕》 -
70
衡山老祝凄凉甚,明日无人共讲诗。
刘克庄《送孙季蕃》 -
71
人间止有章泉叟,扑断衡山了一生。
刘克庄《岁晚书事十首 其五》 -
72
初作衡山香火缘,不教俗事到吟边。
刘克庄《明道祠满》 -
73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李若拙《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
74
圮上老人亲堕履,衡山道士共联诗。
方岳《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 -
75
我来衡山下,古梵见老柏。
李曾伯《咏衡嶽禹柏》 -
76
奕奕衡山禹甸之,功成手植万年枝。
李曾伯《禹柏 其一》 -
77
衡山九十里衡阳,风物熙然冠楚乡。
李曾伯《衡阳道间即事》 -
78
使君道德今天人,不知肯开衡山云。
赵汝腾《赠武应辰见徐径坂》 -
79
渺渺湘水波,浩浩衡山云。
卫宗武《刘锦山自衡州归复书仍贻之诗》 -
80
弁衡山献青,苕霅水□碧。
释文珦《平斋老先生游霅城叶氏园池有作俾次元韵》 -
81
开云上衡山,景仰昌黎伯。
王奕《和徐中丞容斋旧泰山一百四韵贽见》 -
82
二矛重弓列御屏,衡山云起潇湘清。
刘黻《饯湖南赵提举》 -
83
家住衡山茗坞深,轩辕道士是知音。
乐雷发《赠衡山侯霖》 -
84
知君无地种江蓠,看了衡山看九疑。
乐雷发《送骆丞谒襄帅广西宪》 -
85
风雪衡山涕满膺,懒残不管自家身。
文天祥《慧和尚三绝 其二》 -
86
夜月送鱼来赤壁,秋风吹雁发衡山。
文天祥《送张宗甫兄弟楚观登舟赴湖北试》 -
87
自诡衡山道士孙,至今句法有轩辕。
文天祥《湘潭道中赠丁碧眼相士 其一》 -
88
衡山自有开云手,只在人间人不知。
陈普《乙未冬久雨》 -
89
楼高望极情思远,前揖衡山后苍弁。
韦奇《题倪文昌玉湖书院》 -
90
君不见懒残昔住衡山峰,使者召之终不从,天寒垂涕石窟中。
陆文圭《送北禅释天泉长老入燕》 -
91
可独衡山解识韩。
石仙《句 其二》 -
92
衡山寿比闽山秀,楚地人瞻福地仙。
赵福元《寿赵推官 其二》 -
93
皇华照楚甸,吉玉投衡山。
曾巩《酬王正仲登嶽麓寺阁见寄》 -
94
哀鸣衡山阳,落影湘水滨。
刘攽《与孙巨源苏子瞻刘莘老广陵相遇苏请赋诗为别各用其字为韵每篇十韵 其四》 -
95
我来衡山阳,情况本异此。
刘攽《赠黄安期推官》 -
96
放逐朝恩本自优,衡山犹是古荆州。
刘攽《酬王定国五首 其一》 -
97
北人解道衡山远,此地衡山已背看。
刘攽《次韵和望嶽亭诗 其二》 -
98
云汉何渺茫,远过衡山阳。
徐积《和李自明 其一》 -
99
此行正合风骚情,县衙仍在衡山足。
徐积《送李昂长官》 -
100
回时唯载俸余钱,茶满衡山无一掬。
徐积《送李昂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