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荆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荆山的宋诗诗句。
描写荆山的宋诗诗句
荆山[jīng shān]
释义:
1
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西部。
2
山名。在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南。相传禹铸鼎于此。
3
山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南。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亦名覆釜山。
4
山名。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
列表:
-
1
卞和未雪荆山耻,庄舄空伤越国情。
刘兼《登郡楼书怀三首 其一》 -
2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陈与义《偶成古调十六韵上呈判府兼赠刘兴州》 -
3
归老故园犹得在,满斟杯酒谢荆山。
林季仲《过荆山寺》 -
4
蚤直渭水钩,晚怀荆山玉。
李处权《次韵元章黄冈春雪督二侄诗课》 -
5
会令合浦看还珠,岂忍荆山长抱璞。
朱翌《方提干有端石砚池狭不能容水予携以归令匠者广之疑其不返也书来见督以诗解嘲》 -
6
茅山与荆山,遗踪宛如昔。
曹勋《升天行》 -
7
君不知兮可奈何,风雨惨惨兮荆山之阿。
曹勋《攀龙引》 -
8
海蚌得来珠莫剖,荆山凿处玉难寻。
曹勋《和英书记二首 其一》 -
9
荆山凿透应多玉,分与贫儒奈老何。
曹勋《和李判院见寄》 -
10
荆山自兹远,云涛渺天末。
王铚《舟中夜雪读正卿教授近诗辄赋鄙句并以为别》 -
11
献中荆山玉,开成庙柱芝。
王十朋《闰月三白三首 其三》 -
12
游人汉女投珠路,野火荆山出猎朝。
苏绅《句 其一》 -
13
荆山破金璞,骊珠掩微纇。
王伯广《顶山栗》 -
14
龙虎驱驰战坂泉,荆山鼎就更升天。
韩元吉《夜宿玉虚宫小轩正对步虚峰道士云天宝三年有庆云见且山呼万岁始诏建黄帝祠封为仙都山敕书今亡 其三》 -
15
荆山之下玉抵鹊,两京春荠论斤卖。
陆游《三山卜居今三十有三年矣屋陋甚而地有余数世之后当自成一村今日病少间作诗以示后人二首 其二》 -
16
南来北去祇纷纷,又过荆山一月春。
张孝祥《舟中 其四》 -
17
燕国骏蹄犹待乐,荆山美宝已逢和。
梅尧臣《次韵任屯田感子飞内翰旧诗》 -
18
不见古轩辕,炼宝荆山首。
薛季宣《还返释言 其五》 -
19
荆山谁献玉,齐国正吹竽。
章甫《喜凉 其一》 -
20
荆山之璞天下奇,韫藏待价其谁知。
廖行之《书怀寄黄梦立》 -
21
如无汉酤冗,沈此荆山珍。
王畴《送同年蒲叔范察判杭州监》 -
22
自是荆山为屏翰,更看江汉日朝宗。
袁说友《江汉楼》 -
23
搜寻穷怪珍,逢此荆山璆。
袁燮《送李左藏三首 其三》 -
24
千金烂抵荆山鹊,一璞深刳渭水鱼。
高似孙《宋江都研》 -
25
所思未觉荆山远,欲往宁辞沔水深。
曹彦约《上湖广总领赵郎中 其三》 -
26
粹然六君子,总抱荆山璞。
刘宰《东禅百韵》 -
27
骨秀荆山璞,胸涵元气英。
戴复古《送陈幼度运干 其一》 -
28
荆山山里山如壁,壁罅犹堪种碧桃。
刘植《答东阁》 -
29
摩挱寒玉古苔藓,从渠唤作荆山石。
郑清之《再和 其一》 -
30
一片荆山璞,分明辨者难。
释师范《颂古四十四首 其三三》 -
31
王相随胫回荆山,昭质依然未经琢。
魏了翁《次韵永平令江叔文鹤山书院落成诗》 -
32
角巾吾故里,璞玉子荆山。
魏了翁《次韵王常博题赠江陵乐德佐 其一》 -
33
荆山韫明月,良工斲不彻。
岳珂《玉唾壶》 -
34
蓝谿中,荆山峰,结灵凝粹生群玉,飞英荡彩如长虹。
田锡《琢玉歌》 -
35
荆山北面黄河南,千里封疆为己有。
范镇《送祖龙学择之赴陜府酌饮赠别次欧阳永叔韵》 -
36
猗嗟乎玉兮,产之于荆山。
邵雍《寄谢三城太守韩子华舍人》 -
37
如得合浦珠,如获荆山瑰。
陈起《以毅斋曾先生诗法曰能以无情作有情子熊举以见教兼示学诗如学禅之句次韵声谢》 -
38
玉龙蟠向荆山麓,喷起双泉冰雪瀑。
刘子澄《蒙泉行呈张敬父》 -
39
楚国亡弓在,荆山抵玉嬉。
林希逸《道不拾遗》 -
40
荆山宁泣玉,沧海任遗珠。
林希逸《被褐怀珠玉》 -
41
荆山那得枝长合,豆泣堪伤肉自剜。
赵希逢《和忆弟妹》 -
42
古来至宝多横道,何事荆山泣卞和。
罗与之《下第西归 其一》 -
43
嗟彼荆山人,不能卫其足。
释文珦《林和靖孤山旧隠》 -
44
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
陈允平《送吴松溪过淮》 -
45
荆山之玉轻抵鹊。
释月磵《偈颂一百零三首 其四二》 -
46
温然荆山璆,可续虞磬韵。
金履详《送金簿解官归天台五首 其四》 -
47
却笑荆山空自售,未应有智不如葵。
文天祥《送赵王宾三首 其二》 -
48
紫荆山下游从少,独把雕章醉后哦。
韩维《和曼叔》 -
49
荆山已童若耶涸,若耶可采山可凿。
柴元彪《宝镜吟》 -
50
却疑洗出荆山璞,若有瑕疵试指看。
陈岩《碧玉泉》 -
51
遥岑谁画卦,置此荆山鼎。
方凤《八景胜概 卦尖望鼎》 -
52
上来鬼泣荆山璞,猎罢人惊鲁外麟。
戴表元《亡友内翰赵公晦叔哀诗》 -
53
荆山风雨朝暮号,璞在吾怀足何罪。
谢翱《文房四友叹》 -
54
荆山石有玉,楚国无人知。
陆文圭《泗滨石》 -
55
如玉在荆山,落落混于石。
陈深《送沈彦楚》 -
56
荆山拾玉抵干鹊,虞坂装盐压良骥。
文同《师厚还朝》 -
57
此间定有荆山璞,未审何时遇卞和。
郑国辅《凤洞》 -
58
荆山赴太华,百万如走驼。
文同《嘲中条》 -
59
荧煌淮夷珠,磊落荆山璧。
刘敞《答黄寺丞濠梁杂咏》 -
60
紫荆山下物华新,只与都城共一春。
王安石《欲往浄因寄泾州韩持国》 -
61
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王安石《送杨骥秀才归鄱阳》 -
62
离思浩荡入青春,楚泽荆山淡无色。
郑獬《送仲巽归阙下》 -
63
琳琅之宝出荆山,合作珪璋与佩环。
郑獬《正夫草卷已就余例亦奏牍今得绝笔》 -
64
荆山有奇璞,贵乃和氏俦。
刘攽《杂诗 其二》 -
65
蓝田亦若初,荆山高不倾。
刘攽《昆山》 -
66
荆山连太华,青翠望难分。
刘攽《望华山》 -
67
似向荆山逢玨玉,如从渥水就骈驎。
刘攽《重次新字韵寄子瞻公择》 -
68
人闲美玉捣作灰,荆山昆山鬼神泣。
徐积《琼花歌》 -
69
荆山美玉卞人寻,至宝无瑕绝见因。
释义青《第十二九峰丹青颂》 -
70
乃知荆山璧,天地终不道。
郭祥正《送黄吉老察院》 -
71
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苏轼《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
72
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
苏轼《上巳日与二子迨过游涂山荆山记所见》 -
73
亭上何所见,荆山早暮来相亲。
张舜民《还李彀士雄卷》 -
74
荆山待价何忧晚,龟手犹期裂地酬。
刘筠《许洞归吴中》 -
75
北顾黄河天际流,回望荆山欲倾倒。
范祖禹《望嶽》 -
76
荆山连太华,翠气堆群玉。
范祖禹《送文周翰出守陜郊》 -
77
荆山有玉比山丘,爱玩还将木李投。
彭汝砺《次云居老诗韵 其三》 -
78
玉荆山苍势蜿蜒,玉荆涧碧涵漪涟。
释道潜《玉荆山人崔君草堂》 -
79
异哉荆山麓,产此英琼瑶。
释道潜《寄王元均奉议昆仲》 -
80
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孔平仲《和经父寄张绩 其二》 -
81
石蕴荆山璞,当为璧与珪。
孔平仲《又奉周文之》 -
82
宝玉荆山尽,文星禁掖稀。
商倚《和慎思诗呈同院诸公 其一》 -
83
荆山美璞,霜天一鹗。
李之仪《报恩邦禅师真赞》 -
84
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黄庭坚《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 其一》 -
85
有手莫炙权门火,有口莫辩荆山玉。
黄庭坚《赠赵言》 -
86
荆山玉抵鹊,此事繇来久。
秦观《海康书事十首 其七》 -
87
所以生群材,名抱荆山璧。
秦观《送孙诚之尉北海》 -
88
荆山玉璞空三献,梁苑风尘已十年。
杨亿《送章頔归乡》 -
89
悬瓢颜巷安贫久,泣玉荆山失意频。
杨亿《送张蜕秀才》 -
90
旷士三年别,荆山一顾中。
陈师道《寄寇荆山》 -
91
三献荆山时未识,一鸣齐鸟众方惊。
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 -
92
荆山长号刖两足,何如船尾歌沧浪。
晁补之《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 -
93
梅福当年守此官,荆山谁见韫琅玕。
晁补之《次韵文潜尉福昌时壁间清暑亭诗》 -
94
荆山富樵苏,丈室有余燠。
杨时《荆州偶作》 -
95
胡侯荆山资,妙质久砻砥。
杨时《送胡康侯使湖南》 -
96
富侯荆山姿,落落混燕石。
杨时《留别富宣德》 -
97
荆山美玉奚为贵,合浦明珠比不得。
释智月《偈》 -
98
荆山云苍苍,汉水波弥弥。
李廌《庞德公宅诗》 -
99
荆山美玉何须辨,赤水玄珠不用拈。
释子淳《颂古一○一首 其九三》 -
100
荆山汉水雪边春,满眼风流见古人。
邹浩《招颍昌曾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