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胡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胡人的宋诗诗句。
描写胡人的宋诗诗句
胡人[hú rén]
释义:
1
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列表:
-
1
胡人隔水相笑侮,杀身于尔何值焉。
苏籀《去年一首》 -
2
汉使通沙漠,胡人过渭桥。
曹勋《胡笳曲二首 其二》 -
3
十年不见春光好,胡人马啮长安草。
曹勋《春光好》 -
4
饮江偶脱胡人马,并海欣逢长者车。
葛立方《直孺叔用韵见赠再和为谢》 -
5
貔貅万屯移蜀塞,胡人喜跃秦人泣。
王灼《次韵李士举丈感春》 -
6
胡人惊呼上畔知,曰此异兆谁当之。
周麟之《中原民谣 过沃州》 -
7
胡人不识九车船,笑理轻舠狎大川。
周麟之《破虏凯歌二十四首 其六》 -
8
汉使下西清,胡人拥道迎。
梅尧臣《送谢舍人奉使北朝》 -
9
胡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
梅尧臣《咏苜蓿》 -
10
胡人犀皮胶,团煤烟膏浓。
梅尧臣《答祖择之遗新罗墨》 -
11
汉驿凌云去,胡人踏雪牵。
梅尧臣《橐駞》 -
12
八月边草黄,胡人马初壮。
梅尧臣《送渭州刘太保》 -
13
胡人纵猎走且射,野牛骇怒头角低。
梅尧臣《观史氏画马图》 -
14
自解弹成啄木声,岂唯能写胡人语。
梅尧臣《翠羽辞》 -
15
时世重古不重新,破图谁画四胡人。
梅尧臣《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
16
胡人望气海上来,献于公所奇公才。
梅尧臣《赋永叔家白鹦鹉杂言》 -
17
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
梅尧臣《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
18
绝域往陪苏子卿,马上谈笑胡人惊。
楼钥《送王恭父仓部知洋州》 -
19
胡人下马具少休,背倚毡裘眠正熟。
楼钥《赋蒋甥若水番马图》 -
20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
21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
22
一醉使君豪气发,颇思三箭定胡人。
陈文蔚《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 矍圃》 -
23
白狗吃生姜,胡人夜渡关。
释如净《偈颂三十八首 其三一》 -
24
连营壮士心先服,并塞胡人胆已寒。
刘学箕《宴吴侯致语口号》 -
25
燕山雪花一尺飞,胡人胡女夜打围。
周文璞《题胡女骑》 -
26
胡人背信闚汉边,刻箭为书召戎族。
田锡《圣方平戎歌》 -
27
西国胡人说,济水过新罗,北地用镔铁。
释善昭《第三诀》 -
28
归欤尚握汉臣节,留者永衣胡人衣。
朱鼐《奉题周南仲正字所藏阎立本画苏李别》 -
29
胡人先母而后父,此语悟君君不悟。
白玉蟾《题浯溪》 -
30
胡人多诈,未可全凭。
释智朋《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一六六》 -
31
胡人不敢杀,谓是不死仙。
陈杰《大窖啮旃》 -
32
胡人以鞍马为家,谁遇奔冲展奇策。
乐雷发《胡料院出示车攻图仍索俚作》 -
33
胡人高鼻动成群,仍唱胡歌饮都市。
文天祥《胡笳曲 五拍》 -
34
胡人归来血洗箭,白马将军若雷电。
文天祥《胡笳曲 六拍》 -
35
骚人更望胡人返,不识松楸拱渭陵。
陈普《咏史 王昭君 其五》 -
36
胡人无复窥南牧,燕客时应祭北门。
刘敞《寄刘景烈》 -
37
传徧胡人到中土,万一佗年流乐府。
司马光《和王介甫明妃曲》 -
38
胡人岁来受金帛,地虽国本常不惜。
刘攽《熙州行》 -
39
尽道胡人新断臂,安知汉将欲舂喉。
徐积《寄吕帅 其一》 -
40
胡人勇悍真勍敌,汉将威名重泰山。
徐积《寄吕帅 其三》 -
41
胡人从来不照镜,但见白髪垂霜缕。
沈辽《昭君操》 -
42
胡人泛舶万里来,头上㲲市纒作堆。
沈辽《和李子仪即元韵》 -
43
死灰朽木君知否,不似胡人面壁禅。
沈辽《春日二绝 其二》 -
44
胡人置酒留连客,颇识峰峦是胜游。
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会仙馆二绝句 其一》 -
45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其三》 -
46
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
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渡桑干》 -
47
天街极目如平水,胡人走马天街里。
孔武仲《胡人走马行》 -
48
莫怪小儿敏捷强,老宿胡人以此为风俗。
彭汝砺《胡雏》 -
49
万里胡人犹破胆,百年壮士独伤心。
彭汝砺《古北口杨太尉庙》 -
50
一段黄云凝不散,胡人说是瓦桥关。
彭汝砺《和国信子育元韵 其一》 -
51
道路长如之字转,胡人能以近为遥。
彭汝砺《望云岭自古北口五十里至岭上南北使者各置酒三盏乃行 其五》 -
52
既知中华栖上清,乃托胡人为死生。
黄裳《昭君行》 -
53
碧眼胡人香一炷,分来今欲对师燃。
李复《和刘君俞游华严寺谒文禅师 其一》 -
54
莫使胡人来,莫使琵琶之声过河朔。
李廌《闻角叹》 -
55
胡人却走畏深入,汉家飞将已云集。
吕本中《画马图》 -
56
胡人更远适,畏死投烟霾。
吕本中《与仲安别后奉寄》 -
57
胡人吹短笛,一半是离声。
吕本中《边愁 其一》 -
58
汉人耕种胡人猎,陛下圣寿齐南山。
刘才邵《塞下曲二首 其二》